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本身属于基础性的自然学科范畴,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贯穿物理学科教学的始末.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变革,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引导,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等.鉴于此,探究式教学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佳方法,初中物理教师不断地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新手段,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前提条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说,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第一个环节,其原因在于,一般实验探究的开展都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够有下一步的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新的矛盾思维,提出有效的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生活性较强,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作为案例,进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从多角度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构建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即展示生活中拔图钉的一些照片;其次,让学生观察拔图钉的系列照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够自己探究出问题:图片中人们拔图钉都需要借助羊角锤、老虎钳等工具;进而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借助这些工具就能够很容易地拔出图钉呢?这些工具有什么制作和使用原理吗?这样,以生活为基准来诱发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知识经验来提出新问题,迈出实验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二、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进而猜想与假设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思维,对此,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知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尝试解决问题.此环节的猜测与假设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偏离问题主题.每一个猜想和假设都是为实验作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动作:实验实践.可以说,猜想与假设是实验探究教学实践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动力.
例如,在讲“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就探究问题,让学生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和水有关系、有的说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有的说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有的说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等,学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快就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鼓励每个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观点,不管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都应给予肯定,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多元化思维发展的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让学生认知到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可行性.
三、引导学生对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都是为实验探究作准备的.一般来说,实验探究都是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进而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的理论或者概念.对于一个问题会有多个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比较,选择可行性较强、具有实验价值的思维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探究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鉴于初中生思维、实验能力的有限性,教师可以采取“收束”和“放开”的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即:在实验探究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收束”引导,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的器材,让学生进行选择;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采取“放开”,鼓励学生就实践提出新问题、以多元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者以现有的器材创新实验探究等.
例如,在讲“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准备:大汽水容器、小易拉罐、金属块铝、铜、铁(这些金属为立方体、圆柱体)、细线、弹簧测力计(平板式、条形盒式)、不同成分的液体(水、醋、盐酸、糖、盐).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来验证自我思维的猜想与假设,进而从实验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
总之,实验探究式教学能够充分地凸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实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真谛,借以形成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升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前提条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说,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第一个环节,其原因在于,一般实验探究的开展都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够有下一步的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新的矛盾思维,提出有效的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生活性较强,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作为案例,进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从多角度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构建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即展示生活中拔图钉的一些照片;其次,让学生观察拔图钉的系列照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够自己探究出问题:图片中人们拔图钉都需要借助羊角锤、老虎钳等工具;进而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借助这些工具就能够很容易地拔出图钉呢?这些工具有什么制作和使用原理吗?这样,以生活为基准来诱发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知识经验来提出新问题,迈出实验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二、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进而猜想与假设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思维,对此,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知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尝试解决问题.此环节的猜测与假设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偏离问题主题.每一个猜想和假设都是为实验作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动作:实验实践.可以说,猜想与假设是实验探究教学实践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动力.
例如,在讲“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就探究问题,让学生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和水有关系、有的说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有的说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有的说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等,学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快就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鼓励每个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观点,不管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都应给予肯定,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多元化思维发展的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让学生认知到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可行性.
三、引导学生对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都是为实验探究作准备的.一般来说,实验探究都是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进而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的理论或者概念.对于一个问题会有多个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比较,选择可行性较强、具有实验价值的思维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探究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鉴于初中生思维、实验能力的有限性,教师可以采取“收束”和“放开”的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即:在实验探究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收束”引导,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的器材,让学生进行选择;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采取“放开”,鼓励学生就实践提出新问题、以多元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者以现有的器材创新实验探究等.
例如,在讲“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准备:大汽水容器、小易拉罐、金属块铝、铜、铁(这些金属为立方体、圆柱体)、细线、弹簧测力计(平板式、条形盒式)、不同成分的液体(水、醋、盐酸、糖、盐).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来验证自我思维的猜想与假设,进而从实验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
总之,实验探究式教学能够充分地凸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实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真谛,借以形成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升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