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力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力学》融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的部分内容。公式多、抽象,职中学生基础较弱,数学能力较差,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结合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在讲授第一堂课《绪论》时,首先将迪拜塔、明石海峡大桥等建筑物的图片在一体机上展示,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魅力,从而激发对建筑专业的求知欲。之后,向同学讲述建筑物经历年代和发展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迪拜塔塔身外部用的是玻璃幕墙,悬挑式可活动阳台,高828米,人类如何把建筑物建造到近1000米高?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桥拱跨度达3910米,至今已有近40年,在经历了大地震,多次海啸之后,为何还能屹立不倒?通过以上的例子,给学生以启示。如我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迪拜塔,可了解到迪拜塔属于筒体结构,稳固的主体支持下,才能够满足各种悬挑结构安全,这种设计符合力学原理,通过大量钢结构减轻了塔身重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其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介绍现代典型建筑,带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之对《建筑力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好《建筑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定理、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启发式教学,给出思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如,在讲授《约束与约束反力》一节中,对于柔体约束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加以分析。如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受到什么物体对它的约束?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柔体约束,最后让学生分析柔体对物体的约束反力有什么特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柔体约束这一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直观教具,丰富教学内容
  直观教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接受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只有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例如:在讲到《剪切与挤压》一章时,同学们对于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判断感到困难,而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判断正是本章的重点。工程中遇到的剪切变形常常发生在一些连接零件中,例如铆钉、螺栓、销钉等。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用两个铆钉连接两块钢板的模型,然后向同学演示在钢板的两端分别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距离很近的力。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总结出剪切变形的特征,从而正确判断剪切面和挤压面,最后计算出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大小。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总结出当物体受到剪切和挤压时,剪切面与挤压面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简单物体做教具。例如,在《梁的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一节中讲到“在建筑工程中,习惯上把正剪力画在轴的上方,负剪力画在轴的下方;而把弯矩图画在梁的受拉侧”。如何判断梁的受拉侧?教师可以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直尺看作是一根梁,左手握住尺子的一端,组成一根悬臂梁,右手在直尺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集中力,学生很容易就观察到梁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压。那么,弯矩图就画在梁的上部。
  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建筑力学》公式较多且相对独立,如何利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其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首先,先判断。我们总共学习了构件的四種变形: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每种变形所运用的公式不同。所以一道题,先来判断一下构件属于那类变形,然后确定计算公式。
  其次,代公式。先从题目的问题入手,观察公式中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未知的量用哪些公式求解。只要有了清晰的解题思路,问题就会迎韧而解。
  最后,善总结。在《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一节中,学习了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σ=n/a≤[σ],根据强度条件可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强度的三类问题,即:截面设计、强度校核、确定许用荷载。截面设计即求a。a≥n/[σ],强度校核即σ=n/a≤[σ],确定许用荷载即先求[n]。[n]≤a×[σ],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许用荷载[p]。同样,在《梁的正应力及强度条件》一节中,记住材料的抗拉与抗压能力相同时的正应力强度条件σmax=mmax/wz≤[σ],就可根据强度条件解决有关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截面设计、强度校核、确定许用荷载。
  参考文献:[1]魏晓刚,杨柳川,刘会丽,张耀宗,李佳泽,徐哲.建筑力学课程教改的问题研究[J].砖瓦,2021(02):187-188.
  [2]王世羽.建筑力学课程教改问题与突破机制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0):37-39.
其他文献
摘要 本人第一次尝试对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在学校统一的社团时间,对我校中高年级的14名学生,进行生涯团体辅导的初步尝试。希望将来能够逐步积累更多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迈出人生第一步。  关键词 小学生 生涯规划 团体辅导  希望借由本次的生涯辅导团体,让团体的内的成员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并学会迁移和运用,初步了解工作世界,并懂得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特质及职业需要进行初步的
期刊
摘要:当代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一直在创新、延伸,我国的学校要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和塑造,现阶段小学是教育引导的基础,对每位学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提升。而我们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在遵守道德规范的道路上提升他们能力水平,拥有满满的正能量,做一个有正能量的社会人才。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要全方面的让学生们拥有全面发
期刊
摘要: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接受来自教师“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此外,“一尺堂”的教学现象也比较严重,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知识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比较弱,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殿堂,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初期,对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质疑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自然课提出的要求。但在具体的自然实验教学中,有些老师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能根据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来照搬操作就达到教学目标了。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自然的现象以及实验过程缺少必要的一些感受、认知以及体验。因此,在小学自然实验的教学中,老师有必须要以小学生的创意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小学自然 实验课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重要的一部分,怎样让学生掌握优良的习作方法,是每个教师永远也绕不开的命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这个命题,并给出完美的注释。而我想这些注释应该包括生活,包括活动,包括家庭,包括广袤的书海。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同时习作也反映了学生对字词句段的应用。在习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提高小学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育教学越来越丰富多彩,并且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样。因此,教师可以将丰富的视频资源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看视频的欢快,并通过视频对地理内容进行更深刻的学习。教师可以将视频运用在地理課堂上的导入、探究、扩展等环节中,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教育实践指向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认知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 视频资源
期刊
摘要:管老师带领其团队共同研讨出的“习课堂”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代讲,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当堂训练提升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学情,积极借鉴管老师的“习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思考探讨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同步完成语文作业,在习课堂高效构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也无形中减轻了他们课下作业时家长辅导的压力
期刊
摘要:目前,由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探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手段,同时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不仅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为了奠定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贯彻落实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低年级;口算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水准直接关系到将来数学计算
期刊
摘要:中职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有机的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转变观念,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增强合作意识,拓展合作模式和水平,才能帮助学生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家校合作;策略  家庭教育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性格和认知结构,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功能互补,既是我国素
期刊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三级课程的概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综合实践课程了,因为它属于“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一门课程,有着独一无二的“三级课程管理”特征。我们在具体实施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很多人难以将这一门课程精准定位,因而就很难把握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而,将其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剥离清楚很有必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辨析  鉴于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存有模糊的认识,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