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思维建设、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多数的教师在引导和培养的方式上存在问题,如幼儿主体不明确、教育培养单一等问题,导致幼儿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呈现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教育活动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培养幼儿素质发展的重要场所,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教育基础和发展方向。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育不仅仅要保障幼儿的行为安全和认知学习,还要注重对幼儿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呢?本文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现状、提升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现状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幼儿主体不明确。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应切实做好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行为安全和日活动进行督导,缺乏有效的综合培养,导致幼儿内在素养的发展受到阻碍。第二,教育手法单一化。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手法,往往采用言语讲授、图画演示等方式,未能真正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活动内容,从而导致幼儿的基础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德育渗透不足。幼儿时期是德育培养、美育指导的关键阶段,打牢幼儿的发展基础,将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德育渗透的细节上存在不足,导致幼儿无法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幼儿发展规律
幼儿在认知发展阶段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其心智、思想、行为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知把握和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育状态,进而制定出合理、学科、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其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切实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教育计划,正确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满足幼儿对外界认知的心理需求,最终实现其有效发展的目的。此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因家庭环境、个体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幼儿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环境,如兴趣爱好、行为特点、性格导向等,在深入、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中,有助于分析出幼儿的实际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和实践活动,实现其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效果。
(二)组织趣味游戏活动
游戏环节的导入有助于提升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兴趣,提升幼儿的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存在沿用“老”游戏的现象,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幼儿在参与和主体表现上存在不足。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合理组织趣味游戏,灵活多样地开展游戏活动,创新游戏的形式、细节和方式,不断激发幼儿的主体感官,使幼儿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实现其自主参与的能动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从互联网中寻找更多的游戏资源和教育课件,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综合媒体平台等工具,还可以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享受快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效果。
(三)把握德育细节渗透
幼儿作为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把握其德育渗透的细节和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行为品质和思想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入手,展开德育活动的渗透工作:第一,环境渗透。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周围或班级墙壁上张贴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小海报”,如在图书室的房间中张贴“不要大声喧哗”的卡通图画等,便于幼儿日常观看,使幼儿在氛围的营造和驱使下,端正自身的行为状态。第二,生活渗透。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在活动细节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及时教育、实时引导的效果,如在中午就餐环节,教师可以将“珍惜粮食”“粮食来之不易”等内容渗透其中,帮助幼儿树立节约粮食的优良品格。第三,活动渗透。教师可以在幼儿集体活动时,对其进行宣传和引导,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品质。同时,发现不良的问题和行为活动时,教师应采取温和的语言进行引导,秉承“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纠正幼儿的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发展规律的把握、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德育细节的有效渗透,不仅使幼儿的教育质量和主体参与得到提升,还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打牢幼儿的发展基础,促进其幼儿健康、积极地成长。此外,注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合理制定教育计划和活动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此来满足幼儿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洪杰.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71):175-175.
[2]靳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研究[J].神州,2017(19):173-173.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教育活动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培养幼儿素质发展的重要场所,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教育基础和发展方向。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育不仅仅要保障幼儿的行为安全和认知学习,还要注重对幼儿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呢?本文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现状、提升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现状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幼儿主体不明确。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应切实做好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行为安全和日活动进行督导,缺乏有效的综合培养,导致幼儿内在素养的发展受到阻碍。第二,教育手法单一化。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手法,往往采用言语讲授、图画演示等方式,未能真正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活动内容,从而导致幼儿的基础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德育渗透不足。幼儿时期是德育培养、美育指导的关键阶段,打牢幼儿的发展基础,将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德育渗透的细节上存在不足,导致幼儿无法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幼儿发展规律
幼儿在认知发展阶段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其心智、思想、行为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知把握和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育状态,进而制定出合理、学科、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其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切实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教育计划,正确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满足幼儿对外界认知的心理需求,最终实现其有效发展的目的。此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因家庭环境、个体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幼儿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环境,如兴趣爱好、行为特点、性格导向等,在深入、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中,有助于分析出幼儿的实际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和实践活动,实现其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效果。
(二)组织趣味游戏活动
游戏环节的导入有助于提升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兴趣,提升幼儿的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存在沿用“老”游戏的现象,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幼儿在参与和主体表现上存在不足。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合理组织趣味游戏,灵活多样地开展游戏活动,创新游戏的形式、细节和方式,不断激发幼儿的主体感官,使幼儿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实现其自主参与的能动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从互联网中寻找更多的游戏资源和教育课件,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综合媒体平台等工具,还可以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享受快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效果。
(三)把握德育细节渗透
幼儿作为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把握其德育渗透的细节和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行为品质和思想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入手,展开德育活动的渗透工作:第一,环境渗透。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周围或班级墙壁上张贴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小海报”,如在图书室的房间中张贴“不要大声喧哗”的卡通图画等,便于幼儿日常观看,使幼儿在氛围的营造和驱使下,端正自身的行为状态。第二,生活渗透。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在活动细节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及时教育、实时引导的效果,如在中午就餐环节,教师可以将“珍惜粮食”“粮食来之不易”等内容渗透其中,帮助幼儿树立节约粮食的优良品格。第三,活动渗透。教师可以在幼儿集体活动时,对其进行宣传和引导,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品质。同时,发现不良的问题和行为活动时,教师应采取温和的语言进行引导,秉承“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纠正幼儿的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发展规律的把握、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德育细节的有效渗透,不仅使幼儿的教育质量和主体参与得到提升,还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打牢幼儿的发展基础,促进其幼儿健康、积极地成长。此外,注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合理制定教育计划和活动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此来满足幼儿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洪杰.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71):175-175.
[2]靳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研究[J].神州,2017(19):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