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
  1 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知识,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强有力的武器,但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决不是死记硬背而获得的内容。而是指想通悟透其实质,彻底理顺其来龙去脉的逻辑关系,并且能组成有机网络的概念、公式、图案、规律等。如果没有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而最好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灵活、善变的思维训练就是填空、选择题训练。教师往往到高三为了应试才注重填空的单独训练。其实,笔者认为,在高一阶段就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在课内限时操作训练,类似英语课内的速读练习。在操作中,注意掌控时间,题目难度适中、题目数量适当、题目解析适度。
  2 重视课本知识的挖掘与思辩,帮助学生建立有序思维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中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高一代数中关于幂函数y=xn(n∈N)的图象和性质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图象规律难懂,学生难以接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完课本中n>0和n<0的性质以后,与学生一起通过对几个图象的观察以后,概括出关于幂函数图象的四条规律:①定点:n>0时,图象过定点(0,0),(1,1);n<0时,图象过定点(1,1)。②方向:在第一象限,当n>1时图象向上递增伸展;当0  经过这样的概括,同学们对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规律已基本掌握。由此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对事物的分析,对解决问题先后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也是思维培养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重视定理、结论的推理过程的理解
  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其性质从已知数据和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过程。数学推理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在数学定理、公式的证明中更能得到体现。通过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揭示数学思想和方法,尽可能地将自己(学习数学家的思维过程)的思维活动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看到教师是怎样思考问题的,这种示范作用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和提高推理能力会有很好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应当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学活动的结果。这里,“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其实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概括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4 回顾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其中包括对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的反思,对数学所包含的思想、观念、方法的反思,对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策略的反思,对自己学习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的反思等。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有意识地反思,教师本身也是有心人,我们可以从作业分析或试卷分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入手。因此,作业分析就是笔者在每堂课开始必备阶段,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方法一:列举错误解法,请学生比较。对于批改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让学生进行甄别,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反驳错误,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由此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进行思考,展开争论,很快进入状态。
  方法二:列举相似问题进行比较。这是分析作业的关键。所以,我对于作业分析的备课量也很大,为了类似于习题课的效果,我把相似类型题目编成一组,让已经有过初次实践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拓展性的思维从这里培养起来。时间长了,学生开始学会了“这一招”,有时侯,学生也会自己想出些结论,当场就进行论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时侯,学生下课后也会来问,如果变了某某条件,怎么办?
  其次,在分析例题的过程中适当采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教学策略,也是促进学生养成反思习惯的好方法。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之后自觉地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升华,通过回顾、咀嚼、消化、整理思维过程,删去无用、多余、错误、曲折的思维岔路,找出问题解决的线索和关键,使思维过程清晰化、条理化、简捷化;或是进一步深入地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用同样的方法能解决哪些类似的问题?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长时间的机械重复的教学,知识“无用论”的蔓延,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非常重:学生学不懂的不学;能学懂得也不动。对语数外是这样,对政治就更不用说。要让学生学好政治,就要让学生想学,并且认为自己竖立信心学好政治。要让学生有学好政治的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降低难度,设置梯度,让学生有信心  要让学生学政治,就要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政治不难学,自己要学好它。首先,要给学生树立学的信心开始要求
期刊
专题复习在高三学年历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当前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如流于重复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又如只就知识讲知识而不与考纲、考题挂钩,不能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专题复习如何适应高考的需要,借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看法。  1
期刊
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后进生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职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②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讲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英语技能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而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点燃学生智慧之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辉器”。  Richard曾把教师提问的目的做以下归纳: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期刊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交流受损的语言现象。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在此,笔者就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所遇到的案例,试作一探讨。  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头交际中,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
期刊
面对英语教材,要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钻研,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的长处,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不仅合理使用教材,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 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  1.1 注意初、高中要求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的衔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首先要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再次要搞好初
期刊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涵盖着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并有所扩充,即包括智力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如,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因此,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教学观念上看,传统的教学重逻辑推理、思维训练,轻知觉体验、情感发展,使
期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话掷地有声,时时响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人求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做真人”是我从来没有停歇过的追求,也是我引导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真”字,告诫我们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人的一生中,都来不得半点虚假。  首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我深知“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
期刊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