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章开篇首先提醒考生,在此以“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为讨论切入点,意在强调,本文不是“猜题押题”。换言之,掌握了“命题倾向”,以此精神备考,也就不用再担心考场中会考什么作文题了;命题倾向是可以预测的,而所谓猜中押对作文题,即使“不幸言中”,那也只是巧合而不是一种严谨的备考策略。事实上,本刊从2008年到2012年,都能够有见地、有依据地预测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历届许多考生都已经从中受益。为了让2013届的考生在作文备考上踢好临门一脚,在此,再进一步强化分析作文备考策略。
一、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倾向预测
2013年各省市的作文题将是什么,这只有到了开考的那天才能揭晓。然而,综合了近十多年来的作文命题规律,我们认为,2013年全国各省市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一)主题倾向:以五大主题作为命题出发点,考查辩证思维
在备考中,作文不可能“复习”,也无法“复习”,因此,不少考生(当然包括不少教师)对作文盲目备考,认为作文备考无规律可循。其实不然,通过对2000年到2012年高考部分作文主题立意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考作文命题都离不开或者说倾向于五大主题(感兴趣的考生可查阅本刊2008—2012年往年过刊相关讨论)。这五大主题就是 “理想(责任、爱国)”“道德(公德、品质、思想境界、尊严)”“情感(亲情、幸福、友情、同情、怜悯、尊重、合作、幸福)”“意志”“法纪”。其实,如果逆推到恢复高考初年,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些规律,只是有的年份主题倾向明显,有的年份相对模糊,有的年份偏重于某主题,有的年份五大主题都可以写。为什么以此立意?要知道,高考作文题从某种程度而言,不只是承担选拔人才的功能,而且还要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与文明规范的作用,毕竟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尽管人们也说语文不是政治,不应该承担思想教育的功能)。2001年作文题“诚信”和2002年的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所引起的社会对诚信的大讨论至今还是没有结束,2011年全国卷再以“诚信”为主题,这就是明证。2012年也不例外,北京卷关于火车巡逻员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的事例、山东卷要求理解孙中山关于理想的一段话、广东卷关于出生与生活年代选择的一段话等,都明显地体现了以上五大主题。因此,高考作文立意是“主题先行”, 以此对应考试说明中关于“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要求。而以上五大主题,几乎可以成为衡量历年高考作文主题倾向的尺度, 同理,也可预言,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主题倾向同样以五大主题作为命题出发点。
怎样才能做到“思想健康”?这就要求文章要建立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上,也就是要求考生要有正确的思辨能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历年来考试说明中在“发展等级”中关于“深刻”这一要求都是这样概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本质”?观点的“启发性”表现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告诉人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话语的得出,其实也就是通过辩证获得。2012年新课程卷关于船工补漏洞的对话、大纲卷关于“挑秧苗”的对话、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 江苏卷“忧与爱”、 江西卷关于“已拥有与想拥有”、上海卷关于“舍弃”的思考等,都直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其他省市的试题考查辩证思维的倾向尽管不如以上那么明显,但是在行文中同样需要考生以辩证的观点写作。因此,考生应该熟悉运用“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些基本的辩证方法。
(二)材料倾向: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调,材料生活化、故事(寓言)化
关于新材料作文,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这一提法有一定的背景。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 在行文上有许多限制,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在审题上有命题者的主导思想作为“正确思想”(最佳立意),以致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出现“偏差”而痛失高考。1999年到2005年,全国卷作文试题一直都是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又过于宽泛,增加了评卷把握标准的难度。到了2006年,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而又有别于之前的材料作文:形式上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话题作文的宽泛;给定材料但又不像材料作文那样有过多的限定;在立意上可有多个角度。针对2006年全国卷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尽管近几年来作文试题有多种形式,但还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2012年有超过10套试卷的作文试题是新材料作文。可以预见,2013年全国多数省市的作文题仍然会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新材料作文兼备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特点,为了让考生“读懂”,“有话可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事件,也可能是 新闻事件、漫画等,不过,2010年以来,材料具有生活化、故事化的趋势。这种倾向一方面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另一方面与考纲中作文评价关于“有启发意义”的要求相吻合。
因此,可以预言,2013年作文题将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上突出生活化、故事化。
(三)主题来源: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但不直接以政治热点为命题材料
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不直接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材料。
尽管说高考作文命题是“主题先行”,但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早年一些年份直接以社会或政治热点作为作文题外,几乎没有直接以此作为作文题目(重大事件不等于是政治事件,2009年辽宁卷、江西卷题目属于重大事件类),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给人以误解,认为语文是政治的直接附庸;二是容易引起猜题押题。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考作文不反映社会时代。如果作文不能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与时俱进”,显然是不足的。2008年全国Ⅰ卷、江西卷、辽宁卷、湖北卷,200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天津卷、安徽卷、宁夏卷,2010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新课标卷、江苏卷、浙江卷、北京卷、广东卷,2011年全国Ⅰ卷、新课标卷,2012年江西卷、江苏卷、上海卷等都体现了这一趋向。 所以,考生还应该关心社会时代,围绕五大主题来准备时代典型的新材料。
二、备考对策
影响到高考作文高分、满分的因素很多(请参看本刊的增刊《2013高考高分作文写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决胜于考场之外”,也就是说,必须有针对性地备考。以下是备考冲刺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有意识地准备五大主题典型材料
材料新颖、典型是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陈旧材料并不是不可以运用,但缺乏感染力。考生在备考时应该根据以上分析,有意识地准备涉及这五大主题的材料。在准备材料时还要注意如下问题:
1.正反材料都有,以正面材料为主。当然,在行文时,同一材料也可以正反假设运用。
2.古今事例都收集,以现代材料(新时代)为主,尤其是临近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出现的新材料更具有感染力。
3.中外材料兼备,以中国材料为主。在材料运用上,应该以中国材料为主,外国材料的运用尽可能避免过于偏僻的内容。
在收集材料上,尽可能在权威报刊或网站上查找。各类材料分类集中三到五例,并且压缩到200字左右的篇幅,要求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五大主题的材料分类是相对的,有的转换角度就能够运用到另一主题。
(二)注意时代精神关键词
正如上文所言,没有谁敢肯定他猜测的题目一定是准确的,即便猜中也只能说是纯属巧合而不是神奇伟大,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时代关键词,那么,在材料准备与审题立意上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在以五大主题来准备材料的同时,2013年高考备考同样要特别注意如下几方面关键词, 尤其是要注意与“幸福”“中国梦”“甩开膀子干”(“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责任”“尊严”“文化传统”“民生”“厉行节约”“生态文明”相关的主题。以下相关的关键词在历年高考作文中多次出现,当然,也可作为审题的重要依据:
“责任(使命)”(2009年辽宁卷、2010年全国Ⅰ卷)、“信心(自信)”“奉献”“合作(竞争、活力)”“和谐(包括世界和平问题,2010年广东卷与此主题词相当)”“团结(包括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理解”“感恩”(2010年浙江卷)、“宽容”“同情”“诚实信任”“独立自强”“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改革与发展、改革红利)”“健康(主要是指社会思想健康或文化健康)”“环境(在此,“环境”有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或思想环境)”“宽容”(北京卷也已经考过,曾在本刊预言)、“压力(成长、锻炼)”。
在此,首先特别强调,考生要特别注意与“文化传承”或“经典”相关的事或主题。与此相关的试题从2006年以来逐年强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会议明确提出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十八大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强国的精神,这些相关的决策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事实上,湖北卷从阅读题到作文题近年来一直保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总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百利无一害。
其次,还要注意与“民生”及“民族凝聚力”“历史观”等相关的话题。2012年,对于中国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来自国际的外部压力,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之争等,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挑战。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需要凝聚民族力量,更需要民族智慧。而这些都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观有关。因此,考生要注意与此相关的一些现象。
此外,诚信、道德、帮助、关怀、扶持、尊老爱幼、是非等也是考生要关注的关键词,请积极收集与此相关的现实典型素材。
(三)做好准备,应对五大主题不明显的作文题
2012年各卷的作文题主题倾向都很明显,2013年会不会还保持这种风格?考生必须做好思想准备。
事实上,有的年份的考题没有很明显地反映出五大主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语言与沟通”(2004年广东卷)、“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2005年全国卷)、“跑的体验”(2005年湖南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人之常情”( 2008天津卷)、“在自然中生活”( 2008年重庆卷)、“好奇心”(2008年江苏卷)、“熟悉”(2009年四川卷)、“常识”(2009年广东卷)、“这也是一种 ”(2009年湖北卷)、“早”(2010年湖南卷)、“点线面”(2010年四川卷)、“旧书”(2011年湖北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1年上海卷)、“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四川卷)、“原点”(2011年广东卷)等这些题目,相对而言,其主题倾向不是那么明确的。因此,考生在2013年高考备考中也必须做好应对这类题目的准备:
一是首先保证立意思想健康。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把它变成“积极的人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确定主题,同理,“好奇心”(2008年江苏卷)则可以变成“健康积极的好奇心”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好奇心”促使他(她)积极探索等。
二是围绕五大主题来确定文章的灵魂。如“春来草自青”可以直接把“春”理解为“爱心”,或者正确的政策或教育方法,“草自青”则可以直接理解成为人们(老百姓、学生)受到感化或影响,这道作文题就可以变成情感类作文了。同样,还可以理解成为意志类的作文题,如只要不懈努力,只要方法正确,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也即“春来草自青”。
三是不要脱离“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这三大辩证思维来构思文章。可以以其中之一为主,其余为辅。如“早”(2010年湖南卷),可以理解为接受新思想新技术要“早”(联系的观点);没有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早”可能会盲目(一分为二观点)做任何事情;过去要早,现在要早,将来还是要早(发展的观点)。
四是化虚为实。当作文题的主题较虚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即在话题或中心词前后依据五大主题增加相关的词语,直到自己认为已经能够行文为止。如“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年天津卷),就可以实写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常挂在嘴边,“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常挂在嘴边等。同理,“早”这一作文题也可以前加“科学发展要‘早’”“思想观念更新要‘早’”,当然也可以化为更具体的人或事,如××成功的秘诀是“早”,以此类推,考生可以对2011年天津卷关于“镜”的材料进行审题训练。
五是化实为虚。当作文题呈现的材料较为具体时,要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道理。如2012年大纲卷中关于“挑秧苗”的材料,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我”怎么可能穿着厚重的衣服去“挑秧苗”等这些表面的评价,更无必要去论述这道作文题是否出得合理,而是需要理解这件事揭示“我”克服困难以及母亲对“我”的鼓励等所反映出来的道理。至于船工补漏洞等作文题,也不能只停留于补漏洞表面上,应该通过这些事件写出一种责任、一种情感。其他依此类推。
(五)给自己的作文“定型”:文体特征明确,观点表述准确,以防误判
尽管“文体不限”,但是,不等于“四不像”,然而,每年高考评卷中都有难以判断的文章,因此,建议考生在临近高考时应该给自己的文章“定型”,主要是在思路上基本“定型”,毕竟,高考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容不得在考场中花费太多时间来仔细推敲。从往年的高考来看,那些得到满分的作文、高分的作文无一不是有所准备的。
此外,为了避免在评卷中误判,文章观点的表述要准确明了,思路要清晰(参看本刊增刊《2013年高考高分作文写法》),尤其在表示否定的地方更需要仔细检查,看表述是否相反,往年在这些细节上丢分的考生不少。为了使观点清楚、醒目,可采取开门见山、收尾照应等方式行文。
一、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倾向预测
2013年各省市的作文题将是什么,这只有到了开考的那天才能揭晓。然而,综合了近十多年来的作文命题规律,我们认为,2013年全国各省市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一)主题倾向:以五大主题作为命题出发点,考查辩证思维
在备考中,作文不可能“复习”,也无法“复习”,因此,不少考生(当然包括不少教师)对作文盲目备考,认为作文备考无规律可循。其实不然,通过对2000年到2012年高考部分作文主题立意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考作文命题都离不开或者说倾向于五大主题(感兴趣的考生可查阅本刊2008—2012年往年过刊相关讨论)。这五大主题就是 “理想(责任、爱国)”“道德(公德、品质、思想境界、尊严)”“情感(亲情、幸福、友情、同情、怜悯、尊重、合作、幸福)”“意志”“法纪”。其实,如果逆推到恢复高考初年,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些规律,只是有的年份主题倾向明显,有的年份相对模糊,有的年份偏重于某主题,有的年份五大主题都可以写。为什么以此立意?要知道,高考作文题从某种程度而言,不只是承担选拔人才的功能,而且还要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与文明规范的作用,毕竟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尽管人们也说语文不是政治,不应该承担思想教育的功能)。2001年作文题“诚信”和2002年的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所引起的社会对诚信的大讨论至今还是没有结束,2011年全国卷再以“诚信”为主题,这就是明证。2012年也不例外,北京卷关于火车巡逻员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的事例、山东卷要求理解孙中山关于理想的一段话、广东卷关于出生与生活年代选择的一段话等,都明显地体现了以上五大主题。因此,高考作文立意是“主题先行”, 以此对应考试说明中关于“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要求。而以上五大主题,几乎可以成为衡量历年高考作文主题倾向的尺度, 同理,也可预言,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主题倾向同样以五大主题作为命题出发点。
怎样才能做到“思想健康”?这就要求文章要建立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上,也就是要求考生要有正确的思辨能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历年来考试说明中在“发展等级”中关于“深刻”这一要求都是这样概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本质”?观点的“启发性”表现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告诉人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话语的得出,其实也就是通过辩证获得。2012年新课程卷关于船工补漏洞的对话、大纲卷关于“挑秧苗”的对话、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 江苏卷“忧与爱”、 江西卷关于“已拥有与想拥有”、上海卷关于“舍弃”的思考等,都直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其他省市的试题考查辩证思维的倾向尽管不如以上那么明显,但是在行文中同样需要考生以辩证的观点写作。因此,考生应该熟悉运用“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些基本的辩证方法。
(二)材料倾向: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调,材料生活化、故事(寓言)化
关于新材料作文,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这一提法有一定的背景。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 在行文上有许多限制,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在审题上有命题者的主导思想作为“正确思想”(最佳立意),以致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出现“偏差”而痛失高考。1999年到2005年,全国卷作文试题一直都是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又过于宽泛,增加了评卷把握标准的难度。到了2006年,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而又有别于之前的材料作文:形式上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话题作文的宽泛;给定材料但又不像材料作文那样有过多的限定;在立意上可有多个角度。针对2006年全国卷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尽管近几年来作文试题有多种形式,但还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2012年有超过10套试卷的作文试题是新材料作文。可以预见,2013年全国多数省市的作文题仍然会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新材料作文兼备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特点,为了让考生“读懂”,“有话可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事件,也可能是 新闻事件、漫画等,不过,2010年以来,材料具有生活化、故事化的趋势。这种倾向一方面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另一方面与考纲中作文评价关于“有启发意义”的要求相吻合。
因此,可以预言,2013年作文题将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上突出生活化、故事化。
(三)主题来源: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但不直接以政治热点为命题材料
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不直接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材料。
尽管说高考作文命题是“主题先行”,但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早年一些年份直接以社会或政治热点作为作文题外,几乎没有直接以此作为作文题目(重大事件不等于是政治事件,2009年辽宁卷、江西卷题目属于重大事件类),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给人以误解,认为语文是政治的直接附庸;二是容易引起猜题押题。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考作文不反映社会时代。如果作文不能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与时俱进”,显然是不足的。2008年全国Ⅰ卷、江西卷、辽宁卷、湖北卷,200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天津卷、安徽卷、宁夏卷,2010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新课标卷、江苏卷、浙江卷、北京卷、广东卷,2011年全国Ⅰ卷、新课标卷,2012年江西卷、江苏卷、上海卷等都体现了这一趋向。 所以,考生还应该关心社会时代,围绕五大主题来准备时代典型的新材料。
二、备考对策
影响到高考作文高分、满分的因素很多(请参看本刊的增刊《2013高考高分作文写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决胜于考场之外”,也就是说,必须有针对性地备考。以下是备考冲刺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有意识地准备五大主题典型材料
材料新颖、典型是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陈旧材料并不是不可以运用,但缺乏感染力。考生在备考时应该根据以上分析,有意识地准备涉及这五大主题的材料。在准备材料时还要注意如下问题:
1.正反材料都有,以正面材料为主。当然,在行文时,同一材料也可以正反假设运用。
2.古今事例都收集,以现代材料(新时代)为主,尤其是临近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出现的新材料更具有感染力。
3.中外材料兼备,以中国材料为主。在材料运用上,应该以中国材料为主,外国材料的运用尽可能避免过于偏僻的内容。
在收集材料上,尽可能在权威报刊或网站上查找。各类材料分类集中三到五例,并且压缩到200字左右的篇幅,要求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五大主题的材料分类是相对的,有的转换角度就能够运用到另一主题。
(二)注意时代精神关键词
正如上文所言,没有谁敢肯定他猜测的题目一定是准确的,即便猜中也只能说是纯属巧合而不是神奇伟大,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时代关键词,那么,在材料准备与审题立意上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在以五大主题来准备材料的同时,2013年高考备考同样要特别注意如下几方面关键词, 尤其是要注意与“幸福”“中国梦”“甩开膀子干”(“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责任”“尊严”“文化传统”“民生”“厉行节约”“生态文明”相关的主题。以下相关的关键词在历年高考作文中多次出现,当然,也可作为审题的重要依据:
“责任(使命)”(2009年辽宁卷、2010年全国Ⅰ卷)、“信心(自信)”“奉献”“合作(竞争、活力)”“和谐(包括世界和平问题,2010年广东卷与此主题词相当)”“团结(包括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理解”“感恩”(2010年浙江卷)、“宽容”“同情”“诚实信任”“独立自强”“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改革与发展、改革红利)”“健康(主要是指社会思想健康或文化健康)”“环境(在此,“环境”有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或思想环境)”“宽容”(北京卷也已经考过,曾在本刊预言)、“压力(成长、锻炼)”。
在此,首先特别强调,考生要特别注意与“文化传承”或“经典”相关的事或主题。与此相关的试题从2006年以来逐年强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会议明确提出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十八大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强国的精神,这些相关的决策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事实上,湖北卷从阅读题到作文题近年来一直保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总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百利无一害。
其次,还要注意与“民生”及“民族凝聚力”“历史观”等相关的话题。2012年,对于中国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来自国际的外部压力,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之争等,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挑战。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需要凝聚民族力量,更需要民族智慧。而这些都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观有关。因此,考生要注意与此相关的一些现象。
此外,诚信、道德、帮助、关怀、扶持、尊老爱幼、是非等也是考生要关注的关键词,请积极收集与此相关的现实典型素材。
(三)做好准备,应对五大主题不明显的作文题
2012年各卷的作文题主题倾向都很明显,2013年会不会还保持这种风格?考生必须做好思想准备。
事实上,有的年份的考题没有很明显地反映出五大主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语言与沟通”(2004年广东卷)、“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2005年全国卷)、“跑的体验”(2005年湖南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人之常情”( 2008天津卷)、“在自然中生活”( 2008年重庆卷)、“好奇心”(2008年江苏卷)、“熟悉”(2009年四川卷)、“常识”(2009年广东卷)、“这也是一种 ”(2009年湖北卷)、“早”(2010年湖南卷)、“点线面”(2010年四川卷)、“旧书”(2011年湖北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1年上海卷)、“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四川卷)、“原点”(2011年广东卷)等这些题目,相对而言,其主题倾向不是那么明确的。因此,考生在2013年高考备考中也必须做好应对这类题目的准备:
一是首先保证立意思想健康。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把它变成“积极的人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确定主题,同理,“好奇心”(2008年江苏卷)则可以变成“健康积极的好奇心”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好奇心”促使他(她)积极探索等。
二是围绕五大主题来确定文章的灵魂。如“春来草自青”可以直接把“春”理解为“爱心”,或者正确的政策或教育方法,“草自青”则可以直接理解成为人们(老百姓、学生)受到感化或影响,这道作文题就可以变成情感类作文了。同样,还可以理解成为意志类的作文题,如只要不懈努力,只要方法正确,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也即“春来草自青”。
三是不要脱离“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这三大辩证思维来构思文章。可以以其中之一为主,其余为辅。如“早”(2010年湖南卷),可以理解为接受新思想新技术要“早”(联系的观点);没有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早”可能会盲目(一分为二观点)做任何事情;过去要早,现在要早,将来还是要早(发展的观点)。
四是化虚为实。当作文题的主题较虚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即在话题或中心词前后依据五大主题增加相关的词语,直到自己认为已经能够行文为止。如“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年天津卷),就可以实写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常挂在嘴边,“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常挂在嘴边等。同理,“早”这一作文题也可以前加“科学发展要‘早’”“思想观念更新要‘早’”,当然也可以化为更具体的人或事,如××成功的秘诀是“早”,以此类推,考生可以对2011年天津卷关于“镜”的材料进行审题训练。
五是化实为虚。当作文题呈现的材料较为具体时,要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道理。如2012年大纲卷中关于“挑秧苗”的材料,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我”怎么可能穿着厚重的衣服去“挑秧苗”等这些表面的评价,更无必要去论述这道作文题是否出得合理,而是需要理解这件事揭示“我”克服困难以及母亲对“我”的鼓励等所反映出来的道理。至于船工补漏洞等作文题,也不能只停留于补漏洞表面上,应该通过这些事件写出一种责任、一种情感。其他依此类推。
(五)给自己的作文“定型”:文体特征明确,观点表述准确,以防误判
尽管“文体不限”,但是,不等于“四不像”,然而,每年高考评卷中都有难以判断的文章,因此,建议考生在临近高考时应该给自己的文章“定型”,主要是在思路上基本“定型”,毕竟,高考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容不得在考场中花费太多时间来仔细推敲。从往年的高考来看,那些得到满分的作文、高分的作文无一不是有所准备的。
此外,为了避免在评卷中误判,文章观点的表述要准确明了,思路要清晰(参看本刊增刊《2013年高考高分作文写法》),尤其在表示否定的地方更需要仔细检查,看表述是否相反,往年在这些细节上丢分的考生不少。为了使观点清楚、醒目,可采取开门见山、收尾照应等方式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