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是天津市实施新课程后第一年的高考,作为对新课程实施成果检验量化标准之一的高考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因此,深入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导向,对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现对2009年高考天津卷地理试题作出分析、评价,以期得到同行斧正。
一、史地政三学科单独命题,文综统一考试
2009年天津高考文科综合改变了以往政史地综合命题的组卷方式,采用了各学科单独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就是政史地三科各自单独命题、分值相同满分100分,按照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顺序组卷,在15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答题顺序作答,这种组卷方式一是使得各个学科命题更加自主灵活,二是体现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命题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要求
2009年天津卷地理试题在保持了以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考要“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命制的试题,有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1、试题设计突出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在各种示意图的设计上较之往年更加侧重分析、判读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2小题和6、7小题以及第8、9小题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第7小题突破了一般统计图表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必要地理知识的能力。
2、区域地理试题设计侧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
在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说明中,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将“世界地理分区的内容,作为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背景及素材”。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题的第13小题巧妙地将“田纳西河流域、鲁尔区莱茵河流域”的图文案例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试题没有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知识机械作答,而是在提供了大量的地形、气候图表信息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这样的试题设计必将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带来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
3、提问涉及的地理知识有一定拓展性,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相当一部分参考答案提供了1~3个接近或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设问比较灵活,正如考生出了考场后的感觉“不是依靠记忆教材就能回答正确”,需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4、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选修课考查内容与必修课融合较自然
为了更加积极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天津的考试说明要求文科班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在高考中的比例约占20%。从试题设计中看,这两部分教材的知识考查不是孤立进行提问的,而是以学生熟悉的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与必修课程整合在一起设问。例如,利用天津北部地区近几年日益兴旺的“农家乐”旅游为题材设问,使得考生感到亲切、轻松,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情境独立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必将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加注意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三、考核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的设计依然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布局、地图的知识及判读、区域开发与治理、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旅游地理评价、城乡规划等。
总体看来,试题的设计符合“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题型”。从考生作答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比近几年略低。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只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而且不需要考生经过大量复杂的计算或画图才能解决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在提供了足够背景条件的前提下设问,不需要考生花费时间猜测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
四、保持了天津试题的鲜明特色
2009年的天津地理试题保持了近几年自主命题的“天津特色”。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景观图、以家乡的区域背景和区域发展为案例、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过程等。综合题13题第二问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的天津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结构式”的问题组织方式对学生调动、归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五、对试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结合本学校学生的作答情况,笔者认为试题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例如,选择题第7题,要求学生结合“某发达四座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城市”,从给出的示意图中看,b图20岁上下人口占的比重相当大,而c图10岁左右及其以下的人口比重比较大,这很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结构图。大部分学生选择C图,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文化教育本来就可以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形式。再如,选择题第10题B图反映的气压变化似乎过大,虽然坐标图中并未给出相关数值,但仍给学生判断正确答案制造了人为“障碍”。
一、史地政三学科单独命题,文综统一考试
2009年天津高考文科综合改变了以往政史地综合命题的组卷方式,采用了各学科单独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就是政史地三科各自单独命题、分值相同满分100分,按照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顺序组卷,在15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答题顺序作答,这种组卷方式一是使得各个学科命题更加自主灵活,二是体现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命题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要求
2009年天津卷地理试题在保持了以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考要“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命制的试题,有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1、试题设计突出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在各种示意图的设计上较之往年更加侧重分析、判读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2小题和6、7小题以及第8、9小题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第7小题突破了一般统计图表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必要地理知识的能力。
2、区域地理试题设计侧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
在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说明中,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将“世界地理分区的内容,作为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背景及素材”。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题的第13小题巧妙地将“田纳西河流域、鲁尔区莱茵河流域”的图文案例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试题没有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知识机械作答,而是在提供了大量的地形、气候图表信息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这样的试题设计必将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带来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
3、提问涉及的地理知识有一定拓展性,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相当一部分参考答案提供了1~3个接近或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设问比较灵活,正如考生出了考场后的感觉“不是依靠记忆教材就能回答正确”,需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4、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选修课考查内容与必修课融合较自然
为了更加积极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天津的考试说明要求文科班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在高考中的比例约占20%。从试题设计中看,这两部分教材的知识考查不是孤立进行提问的,而是以学生熟悉的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与必修课程整合在一起设问。例如,利用天津北部地区近几年日益兴旺的“农家乐”旅游为题材设问,使得考生感到亲切、轻松,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情境独立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必将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加注意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三、考核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的设计依然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布局、地图的知识及判读、区域开发与治理、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旅游地理评价、城乡规划等。
总体看来,试题的设计符合“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题型”。从考生作答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比近几年略低。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只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而且不需要考生经过大量复杂的计算或画图才能解决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在提供了足够背景条件的前提下设问,不需要考生花费时间猜测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
四、保持了天津试题的鲜明特色
2009年的天津地理试题保持了近几年自主命题的“天津特色”。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景观图、以家乡的区域背景和区域发展为案例、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过程等。综合题13题第二问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的天津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结构式”的问题组织方式对学生调动、归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五、对试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结合本学校学生的作答情况,笔者认为试题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例如,选择题第7题,要求学生结合“某发达四座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城市”,从给出的示意图中看,b图20岁上下人口占的比重相当大,而c图10岁左右及其以下的人口比重比较大,这很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结构图。大部分学生选择C图,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文化教育本来就可以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形式。再如,选择题第10题B图反映的气压变化似乎过大,虽然坐标图中并未给出相关数值,但仍给学生判断正确答案制造了人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