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游戏导课,游戏模拟,游戏拓展三方面,探究了科学游戏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游戏,兴趣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运用自身智慧、揭示大自然奥秘的金钥匙。初中科学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一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科学与游戏结合时,它所赋予的意义就变得非同一般了。在小学里,科学作为一门非统考科目,经过小学4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已不存在新鲜感。而初中科学这门课则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变学生的想法,从新的,以前未知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学习科学,我则充分利用了科学游戏。
一、 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在初一新生刚接触的科学课上,我给同学们表演了手帕在火中跳舞这一科学游戏。我先抛给学生一句话,你的手帕被点燃了。不过别紧张,也许它“毫发无损”。手帕都被点燃了,还能“毫发无损” 同学们对此深表疑惑。
于是我就给学生们表演,步骤如下:1、把手帕放在玻璃杯里,倒入酒精。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3、用尖嘴钳夹住手帕,靠近酒精灯的火焰。4、可以看到手帕立即被点燃了。5、当手帕所浸的酒精快燃尽时,把手帕放进脸盆。学生们惊奇地发现手帕没有被烧坏。
在火中“跳舞”的手帕居然“毫发无损”!学生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我趁机对他们说:“这一切的奥秘都在我们现在开始学的科学知识中。”以后我又陸续给学生们表演了“棉线割玻璃”、“魔法镜”、 “给苍蝇做‘人工呼吸’”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目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了一系列科学游戏,利用游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 游戏模拟,促进发现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它的愿望。
在上分子运动论之前,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游戏:请学生们在家里一个杯子装三杯东西。我们知道,一个杯子能装下一杯水,一个杯子也能装下一杯白砂糖。但你知道吗 一个杯子竟能装下一杯水,两杯糖。一开始,学生们觉的我在说大话。结果,学生们回去后做了这个游戏后证明我不是在说大话。但学生们同时很好奇,一个杯子怎么能装三杯东西 那两杯糖到哪里去了 这促使学生们自己主动去翻课本、查资料,迫切的想要解决这个疑问。到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已不需要再多讲什么了,学生们已有所感悟了。发现的快乐,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带给学生自豪感和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内心体验。
获取知识——这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我还请学生在家里做了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月亮、叫嚣的纸杯、会画画的方糖、给气球安“耳朵”等一系列游戏。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尽量引导学生意识到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呢 ”从而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通过科学游戏,达到了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
三、 游戏拓展,发散思维
每天10-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
学习了酸碱盐之后,我要求学生去调查在生活中用什么洗全棉衣物 又用什么洗毛织品 能用同一种物质吗 如果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学习了声音后,我要求学生做一种最“便宜”的耳机,学生都买过、用过耳机。最怎么便宜,肯定要超过1元钱,但我现在要求学生做一种不到1毛钱的耳机。
学习了光后,我给学生如下工具:球形烧瓶,纸板,火柴棒,水。要求学生们用以上工具来用水点火。在学习了盐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如下工具:透明玻璃杯,鸡蛋,醋,要求学生们做一个透明的鸡蛋。
学习了液体压强后,我把少许水倒入盘中,放入一枚硬币。问学生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而手既不接触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 我给了学生如下材料:盘子、玻璃杯、硬币、纸片、火柴。
……
科学无处不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中热门话题创设好问题情景,善于把热点问题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隐性的课程教学资源。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脱离实际,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也成了无缘之木,如此下去学生会对科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所学知识多分析一些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非同凡响,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学知识学习,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科学游戏就要讲科学依据,生活中的所有现象几乎都能用科学来解释,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也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学习了科学知识后,我尽可能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科学问题,把教学的内容转换成适合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给学生一些材料,要求学生用刚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悟,而不是光说不练的‘书呆子’,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那些科学家们钻研的高深理论,而是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学生们也确实可操作的科学游戏。这些科学游戏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不简单的科学知识,而且游戏中所用的材料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易于寻找。这些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科学,在实验中收获快乐。
关键词:科学,游戏,兴趣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运用自身智慧、揭示大自然奥秘的金钥匙。初中科学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一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科学与游戏结合时,它所赋予的意义就变得非同一般了。在小学里,科学作为一门非统考科目,经过小学4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已不存在新鲜感。而初中科学这门课则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变学生的想法,从新的,以前未知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学习科学,我则充分利用了科学游戏。
一、 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在初一新生刚接触的科学课上,我给同学们表演了手帕在火中跳舞这一科学游戏。我先抛给学生一句话,你的手帕被点燃了。不过别紧张,也许它“毫发无损”。手帕都被点燃了,还能“毫发无损” 同学们对此深表疑惑。
于是我就给学生们表演,步骤如下:1、把手帕放在玻璃杯里,倒入酒精。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3、用尖嘴钳夹住手帕,靠近酒精灯的火焰。4、可以看到手帕立即被点燃了。5、当手帕所浸的酒精快燃尽时,把手帕放进脸盆。学生们惊奇地发现手帕没有被烧坏。
在火中“跳舞”的手帕居然“毫发无损”!学生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我趁机对他们说:“这一切的奥秘都在我们现在开始学的科学知识中。”以后我又陸续给学生们表演了“棉线割玻璃”、“魔法镜”、 “给苍蝇做‘人工呼吸’”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目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了一系列科学游戏,利用游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 游戏模拟,促进发现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它的愿望。
在上分子运动论之前,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游戏:请学生们在家里一个杯子装三杯东西。我们知道,一个杯子能装下一杯水,一个杯子也能装下一杯白砂糖。但你知道吗 一个杯子竟能装下一杯水,两杯糖。一开始,学生们觉的我在说大话。结果,学生们回去后做了这个游戏后证明我不是在说大话。但学生们同时很好奇,一个杯子怎么能装三杯东西 那两杯糖到哪里去了 这促使学生们自己主动去翻课本、查资料,迫切的想要解决这个疑问。到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已不需要再多讲什么了,学生们已有所感悟了。发现的快乐,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带给学生自豪感和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内心体验。
获取知识——这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我还请学生在家里做了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月亮、叫嚣的纸杯、会画画的方糖、给气球安“耳朵”等一系列游戏。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尽量引导学生意识到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呢 ”从而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通过科学游戏,达到了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
三、 游戏拓展,发散思维
每天10-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其实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
学习了酸碱盐之后,我要求学生去调查在生活中用什么洗全棉衣物 又用什么洗毛织品 能用同一种物质吗 如果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学习了声音后,我要求学生做一种最“便宜”的耳机,学生都买过、用过耳机。最怎么便宜,肯定要超过1元钱,但我现在要求学生做一种不到1毛钱的耳机。
学习了光后,我给学生如下工具:球形烧瓶,纸板,火柴棒,水。要求学生们用以上工具来用水点火。在学习了盐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如下工具:透明玻璃杯,鸡蛋,醋,要求学生们做一个透明的鸡蛋。
学习了液体压强后,我把少许水倒入盘中,放入一枚硬币。问学生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而手既不接触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 我给了学生如下材料:盘子、玻璃杯、硬币、纸片、火柴。
……
科学无处不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中热门话题创设好问题情景,善于把热点问题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隐性的课程教学资源。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脱离实际,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也成了无缘之木,如此下去学生会对科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所学知识多分析一些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非同凡响,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学知识学习,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科学游戏就要讲科学依据,生活中的所有现象几乎都能用科学来解释,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也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学习了科学知识后,我尽可能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科学问题,把教学的内容转换成适合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给学生一些材料,要求学生用刚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悟,而不是光说不练的‘书呆子’,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那些科学家们钻研的高深理论,而是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学生们也确实可操作的科学游戏。这些科学游戏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不简单的科学知识,而且游戏中所用的材料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易于寻找。这些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科学,在实验中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