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见老板说明年必须增长130%……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策划型高管系列之
  持之以恒地重视市场基础的高管并不多见,人们对业绩的兴趣永远高于对市场基础的关注。正如所有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却依然不改“中年人因拼命而住院,老年人拼命锻炼”。
  
  业绩增长来自哪里
  
  增长130%多吗?还有要求增长300%?
  保增长是企业营销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围绕确保增长的策划,更不奢望它能成为营销工作的核心。这样的企业,刚一出招,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增长表现为三种状态,也体现了增长的基本规律:
  1.短期业绩增长,主要靠具有竞争性、吸引力的销售政策。
  其对象是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种和区域,这种增长可以期待,但整体上是有限的。过度操作,有竭泽而渔之忧。
  2.中期业绩增长,主要靠市场基础的强化。
  主要因素包括产品丰富、产品升级;市场增加、区域扩大;销售网络与终端的完善、加强;市场地位和市场影响力的强化。这种增长,在行业周期内,几乎是无限的。但随着行业周期的演进,也会进入僵局。
  3.长期增长,主要基于产品换代和导入新业务等战略性机会。
  如果一个企业能建立三种状态并存的增长机制,那么,它就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甚至是爆发式持续增长。
  
  策划基于销售政策的增长
  
  基于销售政策的业绩增长是最简洁、最直接,也是最实效的“增长方式”。对于这种最常用的方式,不打算多讲,却又不能不讲,仅讲关键点。
  销售政策表面上看是典型的战术营销工具,实质上它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营销最核心的工具。企业营销战略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在销售政策上的短期行为而功亏一篑。
  1.长期性。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考虑销售政策。这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品生命周期内的销售业绩。
  为什么知名品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长,而其他企业的相对较短?尽管品牌是关键性因素,但它们有清醒的认知和专业的价格与促销政策,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2.整体性。
  一地一策表面上看,销售政策更具针对性,却不可避免地伤害销售政策在整体上的一致性。
  3.阶段性。
  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销售政策。大企业往往容易忽略销售政策的阶段性,而中小企业则容易忽略长期性与整体性。不论大小企业,都应该坚持的策划原则是:做到实效却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业绩却不短视。
  通常,过度竞争会导致销售政策失误,往往是失误的外因;过度追求短期销售业绩导致销售政策失误,才是失误的内因。
  
  策划基于市场基础的增长
  
  企业的营销工作,可以简单归结为“打基础”和“挖潜力”。
  看一个企业的营销,一是看销售业绩,一是看市场基础。评论一个企业的营销工作,一是看销售政策,一是看销售工作。
  1.就产品而言:
  是不是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不断升级?金牛是否足够强大、足够稳定,明星是否能够最终修成正果,儿童是否得到“优生优育”?
  2.就市场而言:
  老市场是否稳定、是否在优化,新市场是否在成长?市场数量是否在合理、有效地增多,市场结构是否在有效优化?
  3.就渠道而言:
  结构是否在完善,终端是否在优化,控制是否坚强有力,表现是否令人满意?
  4.就营销工作而言:
  通过强化哪些工作能够提升业绩?通过优化哪些工作能够创造带来成长?
  用以上排列的方式检查市场基础,可以拉出一个很长很长的清单。但在现实当中,能够真正关心并持之以恒地重视市场基础的企业和营销人员,并不多见。人们对业绩的兴趣永远高于对市场基础的关注。
  正像所有人都知道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真正愿意为增强体质持续“付出”的人却屈指可数。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中年人因拼命而住院,老年人“拼命”锻炼。
  因此,如果你能够回答如下问题,并逐项解决,那么,确保增长的市场基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产品承担多少责任?
  比如哪些产品能够支持增长,能够贡献多少,如何落实?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还应该增加哪些产品,以弥补现有产品的不足?
  2.市场承担多少责任?
  比如哪些市场能够支持增长,能够贡献多少,如何落实?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还应该开发多少市场,以弥补空间的不足?
  3.营销人员承担多少责任?
  比如人员数量是否足够,员工能力能否满足,积极性或责任心够不够,如何解决?
  4.市场基础是否薄弱?如何加强?如何制定既有效又不至于对未来产生负面影响的销售政策?如何加强管理,如何有效激励?
  
  策划基于战略机会的突破性增长
  
  战略机会的产生路径
  市场在不断的演进之中。
  企业的任何战略,最终都会与一个或一组具体的产品结合起来。而企业的持续增长,在市场数量与质量的前提下,也最终会依赖于那些能够带来增长的产品上。
  每一种新产品一旦推出,都要经过一个以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为标志的产品生命周期。而产品生命周期是被选定的营销战略的结果,而不是独立于被选定的营销战略的一种必需的销售过程。
  因此,仅仅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并不足以保证企业的营销战略准确无误。准确的营销战略须与市场演进结合起来。
  当创造出一种新产品来供应未满足的需求时,新市场就随之产生,并越来越具体了。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企业通过努力(研究、发现顾客偏好和需求),为产品策划或者创意出强大的新属性。至此,市场也会最终结合成少数几块大的部分——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这种结合、细分的过程会周而复始地进行。市场结合的基础是创新,细分的基础是竞争。
  请注意,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并非无止境。当一种更优良的新产品被策划或者创意出来的时候,因原先新产品出现而形成的市场可能会终止,并因更优良的新产品而产生新的市场。从此,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周而复始的演进过程。比如,从黑白电视进入彩电,从彩电进入背投,从背投电视进入等离子电视,从等离子、背投进入液晶电视。
  而每一次出现更优良的产品,都意味着创造一个大的战略机会。
  美国长期引领世界经济,原因就是美国企业总能创造更多、更大的战略机会。日本、德国能够处于世界经济前列,原因也是创造了更多市场演进周期或者战略机会。
  成功的营销本质上就是源于通过策划或者创意,对市场演进潜能创造性地想象和具体化。当然,这也是营销策划的至高境界。
  笔者把战略机会、营销战略与新市场产生,称为战略营销的三大要素。一个不能产生新市场的营销战略,也许能够创造优秀的业绩,但并不能最终改变企业命运。弱小企业无法最终崛起,超级企业也会最终平庸。
  
  战略性武器:产品
  策划一个优良产品,须过三关:产品概念关、商品概念观和沟通概念关。否则,就不可能最终创造优良产品。
  
  1.形成产品概念,并据此提出明确的产品开发目标,有效实现产品化
  产品概念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认真、专业的市场调研、顾客分析和市场走势分析得来的,是从严密的分析和高屋建瓴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但再好、再先进的产品概念,最终落实在产品上也才有现实意义。
  猫人提出时尚、性感内衣的产品概念,毫无疑问,这是它走向成功的关键,但它能够获得成功,则在于它最终策划出了让消费者认同的时尚、性感内衣。
  许多企业因策划部门与研发部门无法有效沟通,使得产品创新的努力出现“画虎类犬”的结果。因为他们没有将产品概念转化为更为切实可行的开发目标。
  在产品化方面,涉及功能与品质决定、色彩选定、式样选定、规格选定、分量选定和原材料选定。所有这些都与需求和竞争有关系,都不是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必须由策划者确定。最低限度,需要策划者与研发方面的专家共同确定。
  
  2.形成商品概念,并据此提出营销目标,有效实现商品化
  事实上,无论企业多么努力,最终出来的产品,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与产品开发目标总会有一定差距。
  因此,产品样品制造出来后,策划工作仍然需要继续下去。那就是根据样品创意商品概念——在现实中,策划人员往往倾向于一厢情愿地直接将产品概念转化为商品概念。
  商品化大致包括下列因素:目标顾客、产品/品牌定位,以及与之匹配的价格策略、广告促销策略、通路策略。一个产品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什么价格都能卖,什么地方都可卖,但只有与目标顾客关联起来,才能去谈相应的策略,才能去确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目标。
  我们经常讲产品力,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容易迷惑人的概念。设想一下,一个产品很好,几乎是人见人爱。但一看价格,马上大不一样。宝马车谁都喜欢,产品力极强,但那个价格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喜欢那个产品,却没有能力接受那个商品。如果企业根据产品受欢迎程度确定营销目标,岂有不出问题的?
  
  3.形成沟通概念,并据此提出沟通目标,有效实现信息化
  大规模营销的前提是实现商品的信息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大规模沟通。
  商品的信息大致包括下列工作:命名、诉求、文案、包装、设计风格、媒体选择等等。这些问题都策划到位了,你的产品就成了会说话的产品,甚至还有可能成为能够创造新市场的产品。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企业策划出了能够创造新市场的优良产品,但也未必能够创造辉煌业绩。我们都知道,万燕率先推出了VCD,但最终成功的并非万燕。
  在策划出这样的产品后,企业还必须能够渐次策划产品推广,策划如何建立和强化市场基础,策划具有长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销售政策。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夯实市场基础的战术/战略方向
  1.扩大客单量:向同样的顾客群增加同一产品组合的销售额。
  ◆新的广告和促销手段能否说服顾客,以增加他们的信任度,增加对企业产品的购买额?
  ◆能否通过调价促进销量和净收入?能否对现有顾客交叉配售其他现有产品?
  ◆有没有新的渠道,扩大对现有产品的销售机会?
  2.扩大顾客群:通过向新顾客出售现有产品增加营业额。
  ◆新的广告和促销手段,能抓住潜在层次的新顾客吗?
  ◆有没有可能吸引到全新的顾客层次?
  ◆怎样才能重新配置这些产品,来适应新的顾客层次?
  3.用新产品扩大新顾客群:通过向新顾客介绍新产品实现增长。
  ◆如何扩充和缩减现有产品,来弥补企业的市场覆盖面的不足?
  ◆现有的产品满足了顾客的哪些需求,而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的产品是什么?
  ◆怎样推出全然不同的新产品,来满足顾客正在产生或者潜在的需要?
  ◆有没有产品或产品线,可以被收购或出让许可权,来完善企业现有的销售范围?
  4.进入新区域或新渠道:
  ◆在现有地域内有没有增设送货点的机会?
  ◆在现有全国业务的管区内,有没有进入服务薄弱地区的机会?
  ◆能否通过扩大区域、渠道,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质量优势,驱动规模经济?
  ◆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在哪些新市场、新渠道(比如直销、电子商务渠道等)推广?
  即使企业策划出了能够创造新市场的优良产品,但也未必能够创造辉煌业绩。我们都知道,万燕率先推出了VCD,但最终成功的并非万燕。
其他文献
在线下,你可能还可以从渠道融资;然而在线上,你压根就别想这回事儿。    全渠道幻象    有人计算了全互联网渠道策略ROI数据:一网打尽100个最有价值互联网渠道,投入:20人的渠道拓展队伍,花费1年时间投入成本为20×5000×12=120万元;产出:100个渠道(京东、当当、招行等)每天带来100个订单,平均每天30000元,年销售额1000万元。即ROI为1:8,几十倍于目前网络营销推广的
期刊
高朋走差异化路线推精品团购,营销素养挺高。但消费精品的人,会不会团购?会不会介意和一群挥舞着团购券的仁人志士们,像抢春运火车票一样哄在收银台?    现在,拉手满座们可以松口气了,Groupon(中国版名为:高朋)也不过如此。  从目前高朋已经结束的京沪两地近十团的订单数来看,有半数团购才百十来单生意,这样的销售数据,对于Groupon这样的豪门望族而言,太有失体统了。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高朋开
期刊
走投无路。  已经花光所有积蓄却医不好孩子的谢三秀在天涯G4在线版上传了“求社会好心人拯救眼癌宝宝”的帖子。一个叫“广州的富家公子”的网友跟帖说:“世界上那么多要救的人,凭什么帮你?有本事在广州街头跪爬1000米,我马上给你捐2万元。”  22日下午2时,谢三秀抱着孩子来到广州大道中公交车站,跪在地上前行。  当天傍晚,一个自称是天涯G4在线版主“金泉少侠”的年轻男子联系记者说:“‘广州的富家公子
期刊
“客户拜访”这项运动也许是销售中最重要和最经常发生的行为了。所谓销售,很多时候就是一次接一次的拜访组成的。大部分销售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这事。而且大部分销售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浪费在这事上了。  既然这个行为如此之重要,那就有必要下大功夫好好研究一下,所以接下来我会用一个系列的形式详细阐述客户拜访的各项步骤和相关技巧,以及包含在这些技巧里的销售思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客户拜访的有效性。  开
期刊
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往往是炒作火候把控得好。单就炒作的对象来看,无外乎一个“名”,这种名分为大名与美名,也就是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分别。营销炒作的火候控制实际上就是知名度与美誉度之间的博弈。  一般的炒作都是以知名度的炒作为导向的,而针对美誉度的指标,只要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可以。知名度是必要条件,美誉度是充分条件,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只有有了知名度的量的积累,美誉度质的指标才会发挥作用。  一个成功的炒作
期刊
在福莱(中国)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名人影响力指数”中,我们看到半年前调查的数据显示,姚晨在信任度方面超过章子怡(个人品行魅力和社会责任指数的下降直接造成章子怡名人影响力的下滑);在专业度和喜爱度方面差不多和章子怡持平;而在知名度和曝光度方面姚晨大大落后,章子怡在知晓度指数上高出姚晨很多,这对章子怡名人影响力排行进入前10有很大的贡献。  在对比的图表中不难预测出,作为一名快速上升的新星,如
期刊
广告费用不足,我们必须动用公关力量。但我怎么才能找到可供媒体报道的爆发点呢?我整整思考了两个月。    一瞬间爆发。  “蔡康永进军时尚圈”、“蔡康永计划为大S设计婚鞋”、“蔡康永成女鞋设计师,分析众女星穿鞋经”……12月上旬,一场秀办完,有关“蔡康永设计女鞋”的新闻一时沸沸扬扬,吸引了超过300篇以上的媒体报道。  许多人纷纷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请蔡康永来设计女鞋?    那些传统的套路    老
期刊
  
期刊
2010年10月,康比特的“左旋360”等产品在互联网等渠道销售业绩出众,夺得多家电商平台的“供应商最快成长奖”,并获评权威媒体颁发的“年度健康时尚营养品牌”嘉誉。这个最初一直只提供适用于专业运动员的“小众产品”的运动营养食品公司,是如何杀入大众消费品领域,而且还在最潮的互联网上高速成长的?我们就此专门采访了康比特的董事长、总经理白厚增先生。  问:如果不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很多人没有听过北
期刊
作为国内第一家用连锁方式做汽车租赁的企业,深圳市至尊汽车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究竟是否是中国版“赫兹”,众说纷纭。  不过,在其确立全国连锁战略的同时,努力打造的与自身业务和消费者高度吻合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和能够直接精准锁定客户需求的百度搜索推广为主的营销模式,是赫兹所不能及的。    IT先行,一开张就是全国连锁  汽车租赁行业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个烧钱的行当。2006年,当赫赫有名的汽车租赁巨头赫兹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