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传统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学生自主学习不足、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原本的课堂前测前置于课前,重构形成新的教学流程“PSP1 BOPP2S”.以“楞次定律”为例,进一步阐述新的教学流程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与优势,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BOPPPS;翻转课堂;融入重构;楞次定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7-0035-04
作者简介:李贵安(1966-),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堂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董莎(200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1 问题引入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高中升学压力,学校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但学校总课时数却已变无可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翻转课堂的中国化尝试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至课外,极大提高了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与时间,提高了交流互动的质量[1].虽然,翻转课堂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但一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上课流程仍不清楚,造成得其形而未得其神.BOPPPS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2],包含导入B(Bridge-in)、目标O(Objective-outcome)、前测P(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Post-assessment)和总结S(Summary)6个部分.这种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理论框架使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但将该模式应用到课堂中,往往出现教学模式僵化,课堂中前后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而限制了该模式的赓续绵延.
鉴于翻转课堂与BOPPPS教学模式二者核心理念的适契性和教学特点的互补性,本研究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BOPPPS模型进行分解和重构优化,并以“楞次定律”为例重构“PSP1 BOPP2S”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一线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 BOPPPS教学模式的结构剖析
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有较大的学习效果[4].脑应用专家约翰·梅迪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15min 左右,并据此规律进一步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中间20min 注意力低下的普遍现象.由此,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六个模块,在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引入参与式学习,改善学生注意力低下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BOPPPS各模块的具体内涵及其所对应的“6F”引导学习法中的要素見表1.
BOPPPS教学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环节相辅相成,课堂巧妙衔接,过程完整.但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模型有些僵硬不灵活[5],六个环节的设置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层面,参与式学习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整合全过程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压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该模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补齐短板体现该模式的优越性也在不断探索中.
3 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
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的模式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课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6].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打造高质量的金课,基于BOPPPS模式与翻转课堂理念,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重构PSP1 BOPP2S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将课堂延伸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将原来的BOPPPS模式的前测部分P(Pre-assessment)前置到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同时在课前新增设学生自主学习S(Self-studying)和课前后测P1(Post-assessment)两个环节,为教师提前备课在课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依据课中后测结果设计为:拓展资源、深度学习;查缺补漏、扫除障碍两个环节.重构的PSP1 BOPP2S教学全过程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改进,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为中心”.
4 PSP1 BOPP2S教学模式案例剖析——以“楞次定律”为例
以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楞次定律”为例,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的应用.该新模式的应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师生互动,积极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1 课前(PSP1)
P(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过渡缓冲新学习.
“楞次定律”位于本章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的金钥匙,在整册书中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本节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信息平台(雨课堂、学习通等)设计相关题目学生作答,教师在备课前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了解,为后续备课做好铺垫.
S(Self-studying):自学.发布设计的微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自学任务单要体现重点内容.楞次定律中对“阻碍”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微课设计需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教师在设计编写在线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兴趣.
P1(Post-assessment):后测1.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精心设计备课.
关键词:BOPPPS;翻转课堂;融入重构;楞次定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7-0035-04
作者简介:李贵安(1966-),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堂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董莎(200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1 问题引入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高中升学压力,学校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但学校总课时数却已变无可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翻转课堂的中国化尝试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至课外,极大提高了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与时间,提高了交流互动的质量[1].虽然,翻转课堂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但一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上课流程仍不清楚,造成得其形而未得其神.BOPPPS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2],包含导入B(Bridge-in)、目标O(Objective-outcome)、前测P(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Post-assessment)和总结S(Summary)6个部分.这种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理论框架使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但将该模式应用到课堂中,往往出现教学模式僵化,课堂中前后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而限制了该模式的赓续绵延.
鉴于翻转课堂与BOPPPS教学模式二者核心理念的适契性和教学特点的互补性,本研究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BOPPPS模型进行分解和重构优化,并以“楞次定律”为例重构“PSP1 BOPP2S”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一线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 BOPPPS教学模式的结构剖析
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有较大的学习效果[4].脑应用专家约翰·梅迪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15min 左右,并据此规律进一步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中间20min 注意力低下的普遍现象.由此,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六个模块,在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引入参与式学习,改善学生注意力低下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BOPPPS各模块的具体内涵及其所对应的“6F”引导学习法中的要素見表1.
BOPPPS教学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环节相辅相成,课堂巧妙衔接,过程完整.但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模型有些僵硬不灵活[5],六个环节的设置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层面,参与式学习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整合全过程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压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该模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补齐短板体现该模式的优越性也在不断探索中.
3 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
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的模式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课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6].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打造高质量的金课,基于BOPPPS模式与翻转课堂理念,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重构PSP1 BOPP2S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将课堂延伸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将原来的BOPPPS模式的前测部分P(Pre-assessment)前置到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同时在课前新增设学生自主学习S(Self-studying)和课前后测P1(Post-assessment)两个环节,为教师提前备课在课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依据课中后测结果设计为:拓展资源、深度学习;查缺补漏、扫除障碍两个环节.重构的PSP1 BOPP2S教学全过程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改进,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为中心”.
4 PSP1 BOPP2S教学模式案例剖析——以“楞次定律”为例
以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楞次定律”为例,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的应用.该新模式的应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师生互动,积极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1 课前(PSP1)
P(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过渡缓冲新学习.
“楞次定律”位于本章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的金钥匙,在整册书中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本节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信息平台(雨课堂、学习通等)设计相关题目学生作答,教师在备课前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了解,为后续备课做好铺垫.
S(Self-studying):自学.发布设计的微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自学任务单要体现重点内容.楞次定律中对“阻碍”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微课设计需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教师在设计编写在线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兴趣.
P1(Post-assessment):后测1.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精心设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