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用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同时一定应注意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也就是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严”应做到:严而有理、严而透情、严而垂范;“爱”应做到:爱而不宠、爱不失衡、爱有可感。总之对学生的爱教育,我们应做到,既当父又做慈母,真正做到:爱中有严,严而透情。
关键词 爱 不宠 不失衡 可感 严 有理 透情 垂范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堂中应做到: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学生的上进心。”也就是要在“爱”和“严”字上下功夫。
一、“爱”的教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 对象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正所谓“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激发学生内心感恩的情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同时教师不能过分迁就,做到爱而不纵、爱不失衡、爱有可感。
记得在我刚刚踏上讲台时,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能让他们在懂事后责怪我。”由此可见,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等状况,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即:在“严”字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爱。譬如,有一次,以我们班两位班长为首的六名学生逃课到操场上打篮球,知情后,为了能让这六名学生深刻认识错误,消除不良影响,做到以理服人,我心平气和地结合初三面临中考的实际,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班级承认错误。假如这件事情因为有两位班长而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里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连这两位班长也会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悔改,这样的处理显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错误的情节采取适当的形式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氧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可见,爱护不是放纵。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不可能各方面素质能力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爱不失衡。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导。上文中逃课的还有四名学生,他们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作了检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后进生的心目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二、“严”的教育
“人无完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来学校不只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既然是学做人,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并非“一打、二骂、三叫家长”,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甚至多次违纪现象时,首先应全面了解情况,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分析各种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选择出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正如,上文六名逃课学生打篮球一事,处理时,我先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我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几位学生很乐意就接受了。所以说,教师的“严”要做到有理。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笨,就经常骂他吧”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担心、害怕,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想法,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动之以情),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低头”,那么接下去的教育(晓之以理)就好开展了。 可见“严中透情”是妙招。
众所周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我刚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位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所以说,教师严而垂范,学生就能严于自律。
总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既要作“严父”又要当“慈母”,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爱中有严、严里透情,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唤的教育方式吗?
参考文献
《陕西教育》(2006.11月 班主任在线)
《教育艺术》(2008.第5期知己知彼 以爱育爱)
关键词 爱 不宠 不失衡 可感 严 有理 透情 垂范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堂中应做到: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学生的上进心。”也就是要在“爱”和“严”字上下功夫。
一、“爱”的教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 对象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正所谓“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激发学生内心感恩的情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同时教师不能过分迁就,做到爱而不纵、爱不失衡、爱有可感。
记得在我刚刚踏上讲台时,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能让他们在懂事后责怪我。”由此可见,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等状况,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即:在“严”字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爱。譬如,有一次,以我们班两位班长为首的六名学生逃课到操场上打篮球,知情后,为了能让这六名学生深刻认识错误,消除不良影响,做到以理服人,我心平气和地结合初三面临中考的实际,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班级承认错误。假如这件事情因为有两位班长而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里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连这两位班长也会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悔改,这样的处理显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错误的情节采取适当的形式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氧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可见,爱护不是放纵。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不可能各方面素质能力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爱不失衡。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导。上文中逃课的还有四名学生,他们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作了检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后进生的心目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二、“严”的教育
“人无完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来学校不只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既然是学做人,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并非“一打、二骂、三叫家长”,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甚至多次违纪现象时,首先应全面了解情况,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分析各种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选择出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正如,上文六名逃课学生打篮球一事,处理时,我先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我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几位学生很乐意就接受了。所以说,教师的“严”要做到有理。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笨,就经常骂他吧”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担心、害怕,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想法,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动之以情),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低头”,那么接下去的教育(晓之以理)就好开展了。 可见“严中透情”是妙招。
众所周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我刚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位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所以说,教师严而垂范,学生就能严于自律。
总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既要作“严父”又要当“慈母”,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爱中有严、严里透情,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唤的教育方式吗?
参考文献
《陕西教育》(2006.11月 班主任在线)
《教育艺术》(2008.第5期知己知彼 以爱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