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欣赏多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丰富听觉感知,扩大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提高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其音乐表现力。
1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既可通过提问、谈话、讨论、讲故事、看图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也可把听与唱、奏、动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进行,使学生的感受更生动、更深刻。
1.1 欣赏前与欣赏后的谈话。欣赏前与欣赏后的谈话应以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感受音乐为前提,因其各自的不同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①欣赏前的谈话。欣赏前的谈话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乐趣和愿望,使学生安静、认真、仔细地听音乐。教师可根据不同对象用简洁、有趣的语言和生平、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以及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在听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鸣。②欣赏后的谈话。欣赏后的谈话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讨论、判断、评价等活动,可使学生在探索中全面认识所欣赏的作品,提高欣赏水平。欣赏后的谈话可采用启发提问的谈话方式,由师生共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分析,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谈话给予恰当的评价。
1.2 听与视、动、想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是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采用视觉、听觉、动觉与想象相结合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
1.2.1 听与视相结合。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借助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听觉与视觉结合的欣赏教学方法尤其适宜低、中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学会边听作品、边看谱例,加深对主旋律的记忆。
1.2.2 听与动相结合。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起伏等。把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1.2.3 音乐是以音响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的。欣赏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常可用讲故事的形式或对情境的描述,来诱发学生积极想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并产生联想和想象,他们的情感便会随音乐的展开而产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以听为主,同时采用听觉、视觉、动觉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有效手段。
2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
欣赏教学有专题欣赏课和综合欣赏课两种形式,低年级欣赏教学以综合欣赏课为宜,中、高年级可采用专题欣赏课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一般有整体欣赏、分析、综合三个阶段。
2.1 整体欣赏阶段(初听)。在教师启发谈话后,学生按教师的提示,开始集中注意地聆听音乐。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不够稳定,注意的范围也较狭小,不可能注意更多的细节部分,初听阶段只能要求他们对乐曲有初步整体的认识,如,他们不可能一次性判断乐曲的属性是雄壮的还是轻快的;是摇篮曲还是进行曲等。中、高年级学生相对具备了一定的欣赏经验和常识。在初听时他们除对乐曲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外,还能听出音乐作品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讲解的不宜过多、过细,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启发他们运用想象来独立欣赏音乐,获得对音乐的初步印象。
2.2 分析阶段(复听)。当学生初步熟悉音乐作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复听,并对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复听可根据教学要求采用重点复听和分段复听的方式,通过反复细听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分析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重点,适当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聆听音乐,并针对所提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教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补充。
2.3 综合阶段。在综合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来。在一次完整地欣赏时能更清晰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最后,可由教师作欣赏小结,或由学生来作小结。
总结教学经验得出,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业余爱好,同时调整学习压力,因此体现出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1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既可通过提问、谈话、讨论、讲故事、看图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也可把听与唱、奏、动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进行,使学生的感受更生动、更深刻。
1.1 欣赏前与欣赏后的谈话。欣赏前与欣赏后的谈话应以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感受音乐为前提,因其各自的不同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①欣赏前的谈话。欣赏前的谈话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乐趣和愿望,使学生安静、认真、仔细地听音乐。教师可根据不同对象用简洁、有趣的语言和生平、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以及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在听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鸣。②欣赏后的谈话。欣赏后的谈话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讨论、判断、评价等活动,可使学生在探索中全面认识所欣赏的作品,提高欣赏水平。欣赏后的谈话可采用启发提问的谈话方式,由师生共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分析,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谈话给予恰当的评价。
1.2 听与视、动、想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是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采用视觉、听觉、动觉与想象相结合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
1.2.1 听与视相结合。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借助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听觉与视觉结合的欣赏教学方法尤其适宜低、中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学会边听作品、边看谱例,加深对主旋律的记忆。
1.2.2 听与动相结合。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起伏等。把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1.2.3 音乐是以音响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的。欣赏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常可用讲故事的形式或对情境的描述,来诱发学生积极想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并产生联想和想象,他们的情感便会随音乐的展开而产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以听为主,同时采用听觉、视觉、动觉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有效手段。
2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
欣赏教学有专题欣赏课和综合欣赏课两种形式,低年级欣赏教学以综合欣赏课为宜,中、高年级可采用专题欣赏课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一般有整体欣赏、分析、综合三个阶段。
2.1 整体欣赏阶段(初听)。在教师启发谈话后,学生按教师的提示,开始集中注意地聆听音乐。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不够稳定,注意的范围也较狭小,不可能注意更多的细节部分,初听阶段只能要求他们对乐曲有初步整体的认识,如,他们不可能一次性判断乐曲的属性是雄壮的还是轻快的;是摇篮曲还是进行曲等。中、高年级学生相对具备了一定的欣赏经验和常识。在初听时他们除对乐曲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外,还能听出音乐作品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讲解的不宜过多、过细,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启发他们运用想象来独立欣赏音乐,获得对音乐的初步印象。
2.2 分析阶段(复听)。当学生初步熟悉音乐作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复听,并对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复听可根据教学要求采用重点复听和分段复听的方式,通过反复细听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分析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重点,适当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聆听音乐,并针对所提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教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补充。
2.3 综合阶段。在综合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来。在一次完整地欣赏时能更清晰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最后,可由教师作欣赏小结,或由学生来作小结。
总结教学经验得出,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业余爱好,同时调整学习压力,因此体现出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