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模式也转为“3+X”,其中“X”指文科中的史地政,理科中的物化生,此模式下考题日渐注重创新,注重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考核。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新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 培养 策略 生物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的文理小综合模式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着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品质
联想是指在对生物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掌握具有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思维规律。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引导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联想思维习惯。例如,在复习细胞中的化合物“水”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大跨度地联想,可以联想到水与细胞结构、与新陈代谢、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与水污染、与生物进化、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等的关系。通过联想,就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下面仅列出水与细胞结构、代谢的关系:
1.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但是生物的抗逆性与之相反,二者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弱,比值越小抗逆性越强。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过程
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在核榶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植物高尔基体上在合成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水、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时产生水、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产生水、ADP生成ATP时产生水。
二、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品质
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不同处,从而辨析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和内在的必然联系。对比思维也是学生在生物科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通过对两个生物知识的对比,能加深对所比较的两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进行对比区别,对比两者在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原理、影响吸收的外界因素、运输途径、利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理解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深刻含义:“独立”表现在吸收的原理不同,水分吸收的主要原理为渗透作用,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相对”表现在两者间存在有联系:(1)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2)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增大根细胞液浓度,促进对水分的吸收(3)两者吸收的主要部位相同。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品质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反转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现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法进行思考,将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如下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问:在这对夫妇的子女中,(1)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多少?(2)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3)两病兼发的概率是多少?(4)完全正常的概率是多少?(5)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2)(3)题按正常思维可解得答案为:(1)1/4(2)1/4(3)1/16(4)9/16;第(5)题按正常的思路解答为: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化病的概率+只患色盲的概率=3/16+3/16=3/8,但首先需要算出只患白化病的概率(3/16)和只患色盲的概率(3/16),比较复杂,但若指导学生倒过来思考: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1-完全正常的概率-两病兼发的概率=1-9/16-1/16=3/8,则显得很简洁,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因为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途径,方式方法当然不可照搬照抄,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注重创新教学,无论在新课教学、习题教学还是在复习课中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走一条思维品质培养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以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品质 培养 策略 生物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的文理小综合模式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着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品质
联想是指在对生物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掌握具有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思维规律。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引导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联想思维习惯。例如,在复习细胞中的化合物“水”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大跨度地联想,可以联想到水与细胞结构、与新陈代谢、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与水污染、与生物进化、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等的关系。通过联想,就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下面仅列出水与细胞结构、代谢的关系:
1.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但是生物的抗逆性与之相反,二者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弱,比值越小抗逆性越强。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过程
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在核榶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植物高尔基体上在合成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水、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时产生水、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产生水、ADP生成ATP时产生水。
二、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品质
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不同处,从而辨析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和内在的必然联系。对比思维也是学生在生物科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通过对两个生物知识的对比,能加深对所比较的两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进行对比区别,对比两者在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原理、影响吸收的外界因素、运输途径、利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理解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深刻含义:“独立”表现在吸收的原理不同,水分吸收的主要原理为渗透作用,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相对”表现在两者间存在有联系:(1)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2)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增大根细胞液浓度,促进对水分的吸收(3)两者吸收的主要部位相同。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品质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反转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现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法进行思考,将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如下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问:在这对夫妇的子女中,(1)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多少?(2)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3)两病兼发的概率是多少?(4)完全正常的概率是多少?(5)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2)(3)题按正常思维可解得答案为:(1)1/4(2)1/4(3)1/16(4)9/16;第(5)题按正常的思路解答为: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化病的概率+只患色盲的概率=3/16+3/16=3/8,但首先需要算出只患白化病的概率(3/16)和只患色盲的概率(3/16),比较复杂,但若指导学生倒过来思考: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1-完全正常的概率-两病兼发的概率=1-9/16-1/16=3/8,则显得很简洁,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因为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途径,方式方法当然不可照搬照抄,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注重创新教学,无论在新课教学、习题教学还是在复习课中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走一条思维品质培养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以提升生物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