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之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模式也转为“3+X”,其中“X”指文科中的史地政,理科中的物化生,此模式下考题日渐注重创新,注重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考核。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新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 培养 策略 生物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的文理小综合模式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着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品质
  联想是指在对生物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掌握具有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思维规律。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引导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联想思维习惯。例如,在复习细胞中的化合物“水”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大跨度地联想,可以联想到水与细胞结构、与新陈代谢、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与水污染、与生物进化、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等的关系。通过联想,就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下面仅列出水与细胞结构、代谢的关系:
  1.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但是生物的抗逆性与之相反,二者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弱,比值越小抗逆性越强。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过程
  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在核榶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植物高尔基体上在合成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水、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时产生水、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产生水、ADP生成ATP时产生水。
  二、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品质
  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不同处,从而辨析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和内在的必然联系。对比思维也是学生在生物科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通过对两个生物知识的对比,能加深对所比较的两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进行对比区别,对比两者在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原理、影响吸收的外界因素、运输途径、利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理解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深刻含义:“独立”表现在吸收的原理不同,水分吸收的主要原理为渗透作用,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相对”表现在两者间存在有联系:(1)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2)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增大根细胞液浓度,促进对水分的吸收(3)两者吸收的主要部位相同。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品质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反转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现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法进行思考,将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如下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问:在这对夫妇的子女中,(1)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多少?(2)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3)两病兼发的概率是多少?(4)完全正常的概率是多少?(5)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2)(3)题按正常思维可解得答案为:(1)1/4(2)1/4(3)1/16(4)9/16;第(5)题按正常的思路解答为: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化病的概率+只患色盲的概率=3/16+3/16=3/8,但首先需要算出只患白化病的概率(3/16)和只患色盲的概率(3/16),比较复杂,但若指导学生倒过来思考: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1-完全正常的概率-两病兼发的概率=1-9/16-1/16=3/8,则显得很简洁,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因为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途径,方式方法当然不可照搬照抄,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注重创新教学,无论在新课教学、习题教学还是在复习课中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走一条思维品质培养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以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服装设计已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那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
期刊
时下,各种中小学数学课外辅导书层出不穷,信手拈来一本,里面讲的全是归纳的相当完备的解题方法,以小学数学某辅导书的应用题部分为例,里面对应用题的解法作了详细的分类归纳,每一类均给出了极为详尽的解题方法。以下是对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某小学奥数中对于一类问题归纳》的摘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和倍问题。解答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和÷(倍数+1)=
期刊
【摘要】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健全自己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最后在班上出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局面。  【关键词】壮身立足 自强 自立 促进 润滑 催化  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基石”,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固然需要拥有教育艺术、工作方法、组织能力等一系列
期刊
〖教材简析〗  《秦帝国的兴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介绍了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了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由于秦末暴政,官逼民反,于公元前209年爆发了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它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火种,秦最终于公元前206年灭亡,随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
期刊
【摘要】现实生活中,职校生就业难并不是找不着工作,而是由于就业期望偏高、对工作机会不满所致。调整应聘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应在“高级蓝领”心目中积极灌输。  【关键词】职校生 人格教育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很好的职位,“学一门技术好找工作”也成为大多数家长、学生的选择,职业院校、技校毕业生就业优势日益凸显。然而,要使其成为就业难题下的一道亮丽风景,还需要毕业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筆者认为调整应聘心
期刊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在初中时的曲折经历,老师曾经不恰当的批评等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到了职高后,他们大多数破罐子破摔,不想学习,不思进取。天天出入网吧,与社会上的一些人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有的甚至几次出入警局。有的学生,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障碍,产生了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不与同学交流,不与老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无业者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
期刊
一、职业道德素质  1、献身教育  它是指热爱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为荣,在教学工作中要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做出杰出的贡献。  2、热爱学生  它是师德的核心,有人称之为“师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必然体现为对学生深厚的爱。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他们,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严于律己  它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和行为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治学待人
期刊
“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教育界流行的口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援团,在它们的主阵地一—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创造性的教带动的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本身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一位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按部就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好奇心成功地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适当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真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笔者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其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