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感悟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在进行充满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对话中,学生凭借语言和语境直觉,对言语对象产生情感,形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生成意义复杂的心理过程。文章结合小学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就要用琅琅书声替代烦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亲近文本、进入文本,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共同参与,还应该注重对文本潜心体味的方法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阅读感悟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发感悟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意境,引起情感共鸣,读出文章韵味。例如《荷花》是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的内容,文章用词精美、语言流畅,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我细读文本,设计语言,从而调动学生感悟文章带来的美的享受:
  师:(创设语境)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今天让我们随着媒体一起去看看池塘中的荷花和荷叶吧!(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播放荷花和荷叶各种姿态的图片,耳闻老师娓娓道来的简介、目睹荷叶和荷花各种姿态的图片)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和荷叶?(出示:“我看到了 ?摇 ?摇的荷花和 ?摇 ?摇的荷叶”的句式)
  生:“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和绿伞般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大圆盘似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争奇斗艳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和张着笑脸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仪态万千的荷花和蒲扇般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竞相开放的荷花和绿油油的荷叶。”
  ……
  师:同学们眼中的荷花太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描写荷花的美文,它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它的课题叫——荷花。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了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新课标强调: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挖掘它的言外之意,言外之理,这是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例如,在《钓鱼的启示》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让学生画出这句话中的鱼字,问道:“这两条鱼一样吗?”学生马上回答:“不一样。一个带双引号,而另一个不带。”我及时肯定: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两条鱼不但长得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你知道哪条鱼是作者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钓到的大鲈鱼?“是第一个。”我紧接着问道:“那第二个加双引号的鱼又是指什么哪?”这一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他们想知道这条鱼到底是指什么的欲望,他们议论纷纷。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训练。终于,当学生说出“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时,我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侃侃而谈时,他们领悟了本课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人文关怀,更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三、深化认识,感悟生情
  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必定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和启发,必定思绪万千。老师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创设语言表达的平台,让学生畅谈读此文的感想。
  如教学《触摸春天》的结尾,让学生再次感受奇迹,从而走进安静的内心。
  师: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把你的书放在桌子上,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假如你就是安静,你的手中有一个小生命正在跃动,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再拿出笔来,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伴乐)我们来听听安静都想了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蝴蝶在我手中飞,我很高兴,也很惊奇。”
  生:“我知道了这就是飞翔。”
  生:“我体会到蝴蝶扑闪着翅膀,还带着一点点风。”
  生:“我有一点紧张,有一点害怕。”
  师:有高兴、有惊喜、有紧张、有害怕,这真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师:安静,蝴蝶将你的心灵带到了一个你从未体验过的地方,让你触摸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说说现在你感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
  从学生对安静的惊讶、不可思议到感受到她的乐观坚强,真正体会到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造奇迹,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读书活动”中包容“感悟体验”,在“感悟体验”中体现“读书活动”。读悟结合,正是新的阅读观念的体现。读中悟,悟中读,才能真正使语文姓“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阅读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读到动情之处流泪,读到气愤之处愤慨,读到感慨之处叹息,用自己的心灵敲击作者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读书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浅谈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8).
  [2]白春梅,高永顺.提高小学生语文的感悟能力[J].吉林教育,2011(5).
  [3]吴维山.在感悟中学习[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7(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圣经》既是基督教文化教义,又是世界文学经典。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与它完整体现的各种主题有很大关系,如“苦难”与“死亡”、“罪恶”与“赎罪”、“仁慈”与“爱”和“自由”与“天堂”等主题在后来的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不仅如此,“友善”“关爱”等主题也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选取《圣经》中两个故事分析“友善”这一主题的体现。  关键词: 《圣经》 主题 友善 
期刊
摘 要: 现代社会上各种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但是文学质量与可读性却不同。高中生已初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与文学探讨研究能力,但在文学作品选择和如何有效阅读方面仍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监督。高中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大多以知名文学作品选段为主,其本身与文学密切相关,所以以文学背景为前提,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文学背景 高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以《狐假虎威》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构建阅读教学的互动课堂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悦读策略 过“三关” 互动课堂  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倡导构建互动课堂,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探讨的主题。下面以《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阅读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任,阅读教学则是加强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有效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手段,打造有效的阅读课堂,切实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 创造复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任,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学生阅读能
期刊
摘 要: 《嘉莉妹妹》和《野性的呼唤》都是体现自然主义的作品,二者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西奥多·德莱赛和杰克·伦敦在作品中不约而同都强调了环境的控制力和基因决定论。但是在《嘉莉妹妹》中充满了偶然性,主人公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作出本能的反应;在《野性的呼唤》中超狗巴克在刚开始的挫折中慢慢接受残酷的命运安排并主动适应环境让自己变得强大。  关键词: 美国自然主义 环境的控制力 基因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