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指出班主任不能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区分开来,批判了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家庭教育实践、学生只是家庭教育的客体这两种错误认识,提出班主任应以客观、平等的态度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尽可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 作用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的家庭教育,不仅应该得到家长的重视,而且也应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虽然家庭教育中存在某种缺位,但我们也不能否定或漠视家庭教育的功能。距本文写作十年之前,就有学者著文对社会变迁环境下澳门的家庭教育做了研究,这对当前处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有着借鉴作用。
有人曾论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分析了其中可能使学生成为问题少年的消极因素之后,如父母离异、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教育态度等,指出班主任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帮助和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提出了多项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有人还把家庭分成普通家庭和特殊家庭两种类型,并认为特殊家庭的学生是班主任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者而言,过多地谈论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大,似乎有意让家庭教育分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如果大声呼吁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对特殊家庭特殊对待,又实在是一般性常识。此外,相关文章几乎都没有提及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以保持双方信息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因此,笔者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的主体及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拨通家长心灵的号码,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
对家庭教育来说,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家庭成员在学校的延伸。相同的,对班主任来说,家庭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而且也是学校在家庭的延伸。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相同的客体,即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班主任只有充分掌握可能或正在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诸多事件,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然而,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事物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空间上的距离使得班主任可能会丢失一些有效的信息。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学校教育者,与家长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是班主任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通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联系。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方式有第三方中介(传话、传字条)和直接交流(班主任家访、家长“校访”、电话、电子邮件)。其中,电话交谈是最省时、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为了保证交谈的质量,笔者认为,双方应该以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为基础,尽量以客观的态度交流各自掌握的信息,协商相应的解决方法。切忌不坦诚分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一味地责备或埋怨对方;也不应该抱着交谈只是通知对方怎样做的想法,而应随时做好心理准备,以面对可能出现的分歧。有不少人认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不少班主任肯定这个观点。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当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难以达成共识,出现严重分歧时,班主任往往会以家长的文化素质为借口,而对其家庭教育作出片面的结论,使得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古至今,许多鲜活的事例都能否定这个论调,就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榜样,也不难找到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因教育不当致使其子女难以成才的教训。对此,有人已经作过深入而又细致的研究,得出学习成绩与家庭经济水平及父母文化程度无关而与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目的等因素有关的结论。
笔者班里有一位男生,进校后一个月内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笔者感到事态严重,一边鼓励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一边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电话交流,笔者发现还是不能充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于是邀请他的家长来学校面谈。见面后,家长左一句“你是我的宝啊”、“你妈妈骂你一句,我心里都像针扎一样痛”,右一句“打在你身上,痛在我肉上”,令笔者大吃一惊,这明显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的表现。笔者列举了一些例子,与家长探讨了“怎样才是更好地爱小孩”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对孩子百依百顺,根本不是关心他、爱护他,而是在毁灭他。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经下降了不少,实际上就是家长过分溺爱的后果。如果你真的关心、爱护孩子,你可以多关心一下他今天在课堂上学了什么,作业有没有完成,老师讲的内容有没有听懂等。毕竟,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才是真正爱他。”
在这次谈话中,笔者没有照搬教育理论,而是简明扼要地指出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哪些行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并做出适当的分析。毕竟,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就教育学生来说,在家长心中还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运用其权威性,妥善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难题。
二、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班主任与家庭相互渗透
笔者认为,学生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局面。“解铃还须系铃人。”很多时候,不仅家长是造成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作为有思想、能行为的人,学生同样也会引发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学生还有可能是唯一的“系铃人”。所以,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虽然班主任不可能与学生形成天然的家庭关系,但如果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中的家庭一员,就能形成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力量。
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是笔者一直追求的目标。班上有一位女生,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她父亲遭遇了一场车祸,智力出现障碍。她母亲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对她不闻不问。这位女生心里非常痛苦,心灵的创伤久久不能抚平。进了初中以后,她搭上了“早恋”的班车,学习成绩一直下降。笔者发现她的异常后,更加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她对笔者产生了信任感和亲近感。经过多次谈话,她向笔者敞开了内心世界:“我感觉自己被遗弃了,而在早恋中,我可以得到一点温暖。”笔者一方面向她阐述早恋的危害,鼓励她努力学习;另一方面,笔者多次与她母亲进行交流,希望她母亲能多关心她,防止她因为缺少爱而染上不良的习气。这个学生在母亲和笔者的关爱下逐渐走上了正轨,微笑的次数也多了,这令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西方的关心理论指出:“教育的道德目的应是第一位的,并指导其他目的。教育的首要道德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心学生正是让学生学会关心的第一步,平常而又朴实的关心不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并实践着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 作用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的家庭教育,不仅应该得到家长的重视,而且也应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虽然家庭教育中存在某种缺位,但我们也不能否定或漠视家庭教育的功能。距本文写作十年之前,就有学者著文对社会变迁环境下澳门的家庭教育做了研究,这对当前处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有着借鉴作用。
有人曾论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分析了其中可能使学生成为问题少年的消极因素之后,如父母离异、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教育态度等,指出班主任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帮助和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提出了多项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有人还把家庭分成普通家庭和特殊家庭两种类型,并认为特殊家庭的学生是班主任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者而言,过多地谈论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大,似乎有意让家庭教育分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如果大声呼吁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对特殊家庭特殊对待,又实在是一般性常识。此外,相关文章几乎都没有提及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以保持双方信息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因此,笔者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的主体及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拨通家长心灵的号码,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
对家庭教育来说,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家庭成员在学校的延伸。相同的,对班主任来说,家庭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而且也是学校在家庭的延伸。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相同的客体,即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班主任只有充分掌握可能或正在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诸多事件,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然而,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事物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空间上的距离使得班主任可能会丢失一些有效的信息。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学校教育者,与家长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是班主任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通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联系。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方式有第三方中介(传话、传字条)和直接交流(班主任家访、家长“校访”、电话、电子邮件)。其中,电话交谈是最省时、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为了保证交谈的质量,笔者认为,双方应该以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为基础,尽量以客观的态度交流各自掌握的信息,协商相应的解决方法。切忌不坦诚分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一味地责备或埋怨对方;也不应该抱着交谈只是通知对方怎样做的想法,而应随时做好心理准备,以面对可能出现的分歧。有不少人认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不少班主任肯定这个观点。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当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难以达成共识,出现严重分歧时,班主任往往会以家长的文化素质为借口,而对其家庭教育作出片面的结论,使得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古至今,许多鲜活的事例都能否定这个论调,就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榜样,也不难找到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因教育不当致使其子女难以成才的教训。对此,有人已经作过深入而又细致的研究,得出学习成绩与家庭经济水平及父母文化程度无关而与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目的等因素有关的结论。
笔者班里有一位男生,进校后一个月内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笔者感到事态严重,一边鼓励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一边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电话交流,笔者发现还是不能充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于是邀请他的家长来学校面谈。见面后,家长左一句“你是我的宝啊”、“你妈妈骂你一句,我心里都像针扎一样痛”,右一句“打在你身上,痛在我肉上”,令笔者大吃一惊,这明显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的表现。笔者列举了一些例子,与家长探讨了“怎样才是更好地爱小孩”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对孩子百依百顺,根本不是关心他、爱护他,而是在毁灭他。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经下降了不少,实际上就是家长过分溺爱的后果。如果你真的关心、爱护孩子,你可以多关心一下他今天在课堂上学了什么,作业有没有完成,老师讲的内容有没有听懂等。毕竟,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才是真正爱他。”
在这次谈话中,笔者没有照搬教育理论,而是简明扼要地指出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哪些行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并做出适当的分析。毕竟,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就教育学生来说,在家长心中还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运用其权威性,妥善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难题。
二、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班主任与家庭相互渗透
笔者认为,学生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动的局面。“解铃还须系铃人。”很多时候,不仅家长是造成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作为有思想、能行为的人,学生同样也会引发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学生还有可能是唯一的“系铃人”。所以,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虽然班主任不可能与学生形成天然的家庭关系,但如果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中的家庭一员,就能形成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力量。
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是笔者一直追求的目标。班上有一位女生,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她父亲遭遇了一场车祸,智力出现障碍。她母亲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对她不闻不问。这位女生心里非常痛苦,心灵的创伤久久不能抚平。进了初中以后,她搭上了“早恋”的班车,学习成绩一直下降。笔者发现她的异常后,更加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她对笔者产生了信任感和亲近感。经过多次谈话,她向笔者敞开了内心世界:“我感觉自己被遗弃了,而在早恋中,我可以得到一点温暖。”笔者一方面向她阐述早恋的危害,鼓励她努力学习;另一方面,笔者多次与她母亲进行交流,希望她母亲能多关心她,防止她因为缺少爱而染上不良的习气。这个学生在母亲和笔者的关爱下逐渐走上了正轨,微笑的次数也多了,这令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西方的关心理论指出:“教育的道德目的应是第一位的,并指导其他目的。教育的首要道德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心学生正是让学生学会关心的第一步,平常而又朴实的关心不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并实践着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