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变得更为迫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所有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鼓励积极提问,激发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无疑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提问”作为创造活动的第一步,我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首先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提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哪怕是极微小的,我也要多加鼓励,如教学第六册《小露珠》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俊俏是什么意思?”这本是很简单的词,他自己通过查字典完全可以解决,但是问题既然提出来了,至少说明一点,他敢于提问,可以说他已向创新迈了一大步,此时,如果我批评他,他以后也许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那后果多严重呀!为了保护这种创新意识,我依然热情表扬了他,希望他提出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课后,有一个同学曾悄悄对我说:“老师,上课时我提不出问题怎么办呢?”刚开始我觉得这位同学太幼稚,转而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他已经有了要创新的意识,只是我怎么加以激励?然后,我告诉他: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自然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
二、组织讨论,挖掘创新潜能
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还得由学生自己发现。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根据创造学激励原理:人只有在大量高档次的信息传递中才能触发,激励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因此,小组式的互动讨论,可以通过让同学们相互间看、听、说、想、问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各抒己见。如:第五册《水乡歌》一文学到最后:歌唱水乡怎样的新生活呢?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新生活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的说:“新生活就是生活富裕了,房子变大了,变漂亮了。”有的说:“新生活就是生活现代化,家里有空调,有电脑,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里上班。”还有的说:“新生活不只是享受,还有创造呢?他们设计、开发了新产品,还吸引了外国人呢!”……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虽是同龄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彼此对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相互启迪,相互激励,便于他们有意识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三、允许自由辩论。点燃创新火花
争论,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增强人的创新意识;争论.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使思维更加活跃和广阔,从而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直至灵感的产生。所以,在课堂上经讨论后,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仍坚持已见的同学,允许他们站起来自由辩论。从而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如教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教后,对这是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已达成了共识。但对“乌鸦衔石子投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再喝水”这个办法还不满意。有的说:“用海绵吸水更方便。”有的说:“把瓶子砸个洞就能喝到水。”还有的说:“把瓶子放倒好。”还有的说:“把瓶子放倒去喝水,万一水全流光了,他喝什么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暂且先不管这些办法好不好,但这些辩论无一不闪现着孩子们创新的火花。他们理解课文,但不迷信课文,他们敢于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研究氛围成了他们不断创新的催化剂。
四、提倡大胆表演,展示创新能力
“表演“是创造性的艺术,能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变成富有感情的语言、动作等。所以,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让,再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大胆表演,变抽象的课文内容为形象的生活情景,从而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教语文第二册《请你不要告诉她》一课时,学生边读边创造性地加上了一此动作、表情,把小孩子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纯真的童心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不就是创新能力吗?
总之,在课堂上,我积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力争在每堂语文课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
一、鼓励积极提问,激发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无疑是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提问”作为创造活动的第一步,我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首先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提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哪怕是极微小的,我也要多加鼓励,如教学第六册《小露珠》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俊俏是什么意思?”这本是很简单的词,他自己通过查字典完全可以解决,但是问题既然提出来了,至少说明一点,他敢于提问,可以说他已向创新迈了一大步,此时,如果我批评他,他以后也许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那后果多严重呀!为了保护这种创新意识,我依然热情表扬了他,希望他提出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课后,有一个同学曾悄悄对我说:“老师,上课时我提不出问题怎么办呢?”刚开始我觉得这位同学太幼稚,转而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他已经有了要创新的意识,只是我怎么加以激励?然后,我告诉他: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自然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
二、组织讨论,挖掘创新潜能
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还得由学生自己发现。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根据创造学激励原理:人只有在大量高档次的信息传递中才能触发,激励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因此,小组式的互动讨论,可以通过让同学们相互间看、听、说、想、问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各抒己见。如:第五册《水乡歌》一文学到最后:歌唱水乡怎样的新生活呢?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新生活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的说:“新生活就是生活富裕了,房子变大了,变漂亮了。”有的说:“新生活就是生活现代化,家里有空调,有电脑,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里上班。”还有的说:“新生活不只是享受,还有创造呢?他们设计、开发了新产品,还吸引了外国人呢!”……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虽是同龄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彼此对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相互启迪,相互激励,便于他们有意识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三、允许自由辩论。点燃创新火花
争论,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增强人的创新意识;争论.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使思维更加活跃和广阔,从而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直至灵感的产生。所以,在课堂上经讨论后,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仍坚持已见的同学,允许他们站起来自由辩论。从而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如教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教后,对这是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已达成了共识。但对“乌鸦衔石子投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再喝水”这个办法还不满意。有的说:“用海绵吸水更方便。”有的说:“把瓶子砸个洞就能喝到水。”还有的说:“把瓶子放倒好。”还有的说:“把瓶子放倒去喝水,万一水全流光了,他喝什么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暂且先不管这些办法好不好,但这些辩论无一不闪现着孩子们创新的火花。他们理解课文,但不迷信课文,他们敢于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研究氛围成了他们不断创新的催化剂。
四、提倡大胆表演,展示创新能力
“表演“是创造性的艺术,能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变成富有感情的语言、动作等。所以,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让,再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大胆表演,变抽象的课文内容为形象的生活情景,从而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教语文第二册《请你不要告诉她》一课时,学生边读边创造性地加上了一此动作、表情,把小孩子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纯真的童心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不就是创新能力吗?
总之,在课堂上,我积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力争在每堂语文课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