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宵 难忘酒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著名作曲家王酩先生相识,是在几年前《音乐生活报》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王酩是这家报社的总编辑,我则是该报的读者兼作者。
  王酩在艺术界是很有名的。那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连续17年唯一没有更换过的压轴歌曲《难忘今宵》,就是由乔羽和王酩共同创作的。这一词一曲两位作者,又恰恰都是音乐界的“酒星”。这首歌年年压轴,次次感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人民熟悉与喜爱的歌曲”。但是这首优美和动人的旋律,竟是由作曲家的酒后梦中而来,这是鲜为人知的。
  “那是一个秋天。”王酩边讲边伸出两个食指交叉在一起比划着,那情形仍清晰地在我眼前,“中央电视台的1987年春节晚会剧组,邀请我为晚会写一首晚会的压轴歌曲,歌词由乔羽写。我拿到歌词时,时间已经非常紧了,好像是第二天就要出旋律。再一看歌词,两段八句,很传统的句型,很大的气势,剧组要求一定要很抒情能压得住轴,我琢磨了多半天,没找到太好的感觉。那天夫人王香珠和女儿王卉都没在家,只有我80多岁的老母亲和我在家,那天晚饭吃得很早,因为惦记着这个活儿,喝一两多酒就开始动手写。大约10点多钟,基本框架出来了,可我怎么也不满意,觉得整个乐曲比较拘谨,放不开,乔羽的词把‘神州万里、新友故交’这么复杂的事物和情感都浓缩在两段八句之中了,我这第一稿显得分量不够,抒情不够大气。于是我在屋里踱来踱去,突然我看见了酒瓶子,冥冥之中就觉得酒可能帮我。当时我母亲已经睡了,我就悄悄地又喝了二两老白干,然后我就躺下又琢磨歌词,一会儿我就进入了梦乡……
  “说来也怪,我在睡梦中头脑非常清楚,突然间就觉得一个旋律闯入我的脑海里,非常流畅,非常抒情。我赶紧‘抓’住这旋律,在梦乡中又重复了两遍,认准了是我想要的那个旋律,高兴得我一下子就醒了过来,真是天赐我也!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马上伏案即兴写了3分钟,这首《难忘今宵》就一气呵成了。”
  王酩先生谈到这时,带有几分得意地又呷了一口酒,接着说:“过了这么多年连我自己也奇怪,灵感是梦中来的呢,还是‘酒’酿出来的呢?其实我肯定没喝多,脑子非常清楚,否则就抓不住那段旋律,当时的感觉好极了。那晚我写完就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中央电视台的女编导来,我把这个旋律一哼,她马上叫好,非常满意。后来我又用一天的时间写完配器。第三天这首歌就进棚录音了。李谷一当时首唱这首歌,她也非常喜爱这首歌,一唱就被大家接受了……”
  王酩先生曾与我谈及他的“饮酒生涯”。他是上海人,1964年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乐团.很快,“文革”开始了,没有什么正经事干,不知怎么就喝开了酒.当时喝酒是有原因的,一为解烦、消磨时光;二为能睡个好觉,起到催眠的作用(因为周围环境很乱)。有瘾的事就会增加经济上的消费。既然自己喝,就图个便宜实惠,一毛钱一两的、一毛三一两的都喝。凭购货本的那两瓶二锅头是高档消费品,是用来招待客人和朋友的……也不知怎么搞的,与酒的缘分越来越深。每天中午、晚上的两顿饭到了没有酒不成的地步,而且少了不过瘾,八两正合适,心旷神怡得很。而且他还不买低度酒的账,“喝了一次,水了吧唧的,没意思,以后就再也不喝了。”
  音乐与酒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国外有人作专门研究。日本神奈川县金井酒厂对此作过试验,该厂在生产区安装了12个扩音器,专门为制曲、发酵等工序过程播放音乐,酿制出了辛日酒、纯米酒等上等美酒。据工程研究人员说音乐旋律促进了菌的呼吸代谢,从而提高了曲与发酵品的质量,导致了酒的味道更加醇美.
  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有家音乐酒吧,老板对来酒吧的顾客听音乐的心理状况作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音乐节奏缓慢时,酒客们饮酒的速度加快,一杯接一杯干;播放急旋风式快节奏的乐曲时,他们倒细啜慢品。酒吧为了多招揽生意,多卖酒多赚钱,专门掌握运用这一规律,经常播放一些调子低沉、哀怨悲伤的音乐,掏客人的腰包。香港一个厂家生产出一种能奏出五种优美旋律的酒杯,只要触摸到杯子或者斟酒,端杯饮酒,酒杯便会自动演奏动听的乐曲。
  王酩的夫人王香珠说王酩是一位不拘小节又乐于助人的人,谁有困难,只要能帮他就帮,钱财都不算计,借给人家多少钱他从来都记不住。王酩的朋友凯传说,前些年大家都不富裕,王酩领到点稿费,常常是请朋友们一起喝酒尽兴。王酩爱喝酒在音乐圈里是出了名的。他认为,酒后出真情,酒能出好曲。
  谈到酒广告,王酩先生说,有些洋酒广告拍得很有想象力,很有意境,开始看似别者,最后落在酒上,使人印象很深。而国内酒广告不少,把古典画面、现代歌曲和不着边际的电视技巧拼凑在一起,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有的用京剧演员表演一阵之后,扬手把酒一洒,让人有一种滑稽之感.。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酩希望通过新闻媒介的呼吁,严厉打击制售假酒的行为。他说,有些名酒,老百姓几乎已经到了喝不着真酒的程度,多么可怕呀!酒毕竟是深入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报上也披露过假酒害人的消息。他认为对此现象不严加惩治,难免藏污纳垢,影响社会的安定。
  一次大病之后,王酩遵医嘱戒了酒。但他还是走了,英年早逝,去了很远的天国。眼下正逢他的忌日,不知在那里有没有能触动他音乐灵感的美酒,如果有,但愿他依然喝得心旷神怡,酩酊大醉……
其他文献
傍晚的重庆才过6点,便灯火闪烁。解放碑爱上酒吧比平时更早地活色生香起来,人潮蠕蠕,蓝色光的碎片在暧昧的空间里精力过剩地飞旋,香烟四起,劲爆的HIP-HOP一下一下地击打着夜店男女嘴角眼底的妩媚和笑意。几个年轻的调酒师身着挺括的黑衬衫,打着秘艳的紫领带,在一正方形的吧台里各据一边地忙碌,水晶珠帘映在身后,他们仪态亲切而又疏离,唇边挂着一抹流光般的微笑,身手皆有条不紊地敏捷:刷、刷、刷,君度酒、石榴糖
期刊
即使没有细品过各种品牌洋酒的滋味,但对各种洋酒的瓶形很多人并不陌生。  轩尼诗和瓶身是1947年设计铸造的,也是所有干邑中最早使用非传统造型包装的。它像什么呢?有人说像吉他,有人说像女人波光流媚的身体,而设计者一语道破初衷:是一串倒挂的葡萄。  所有的干邑都是葡萄酿造而成的,轩尼诗的瓶形与葡萄联在一起,即使瓶中酒已饮得一滴不剩,晶莹剔透的水晶瓶里似乎还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尊尼获加的威士忌酒驰名世
期刊
在辽阔、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多种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徽州学’与“敦煌学”、“藏学”鼎立而三,自成系统。徽州古称“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人及构成徽州文化的地方经济史、技艺文化艺术史,以及徽州宗法、徽州方言、徽州名胜、徽州风俗等,都是徽州学研究的内容。“划船罚酒”是徽州习俗之一,更是徽州酒文化的重要内容。  南宋以来,徽州在嘉庆宴上流传一种以“划船罚酒”来热闹气氛的习俗。酒过三巡
期刊
一旦男女双方再也不能在一起生活,爱情的冰块只剩下一摊水迹之后,分手是最好的选择。有的人把离婚看做与敌人拼命,用尽种种手段迫使对方受伤;有的人把离婚看做死期,万念俱灰,尽管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说法,却也闹得两败俱伤。   老家在滇西一个叫诗礼的穷乡僻壤,这里生活着祖祖辈辈与泥土打交道的父老乡亲。他们在红土地上生息,相爱结婚,生儿育女,过着苦荞巴巴和面糊的清贫日子。苦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之中的每一个家庭
期刊
酒能坏事,人所共知。因此,有些行业是严禁喝酒的。比如,酒后开车,便是司机的大忌。但司机吴大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酒量适度,喝到恰到好处,酒,不仅不会误事,而且还会使人兴奋,调节心态,助你成功呢!因此,他酒照常喝,车照常开。  大前年,吴大明下岗了,他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援下,凑了一笔钱,买了一辆旧车。干起运输行业。他父亲原是一个熟练的司机,把精湛的技术,快速排除故障的本领,都原原本本地传给了他。小
期刊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连续3年被美国《每周新闻》杂志选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  这个酒吧是65年前英国人创办的,至今,它的内部摆设包括桌子和椅子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虽然它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里面也只有一个柜台和5张桌子,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酒吧,但由于经营有方,成了来耶路撒冷的各国记者们喜欢停留的地方。老板是一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德国犹太人。  这个“芬克斯”一
期刊
我说的“巧遇”,是因为事前并不知道我到慕尼黑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会遇到啤酒节。其实,主办者是特意把会议安排在啤酒节期间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胃癌合作中心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轮到在德国召开时,该国的有关人士特意将会址选在了慕尼黑,而且是在啤酒节期间。德国是个啤酒“大国”,而慕尼黑又是生产啤酒的名城,他们这样安排,当然是很得人心的了。  我们的会议要比啤酒节正式开幕早几天进行,从各国代表到达
期刊
水果和蔬菜被人们公认为是瘦身减肥的两大法宝,它们能促消化、消除体内毒素,有利于新陈代谢。如果你是个热爱生活的美人,在保持身材的同时也不想委屈了自己的舌头,那就按此方法,每天给自己调制一杯美味的鸡尾酒,把那些养颜又瘦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统统装入酒杯中,6天之后,美丽的转变会使你自己都大吃一惊!    第一天    甜菜+胡萝卜=清洗胆肝  平日里的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一不小心就变成一只“大垃圾箱”,所以
期刊
自7月9日77岁的陆文夫因病去世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便把目光聚焦在他一生热爱、一生书写的城市——苏州,一次又一次回味起被他的一部小说擦拭打磨、重新照亮的一个词语——“美食家”。    中篇小说《美食家》是著名美食作家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  《美食家》发表后,这位平日里并不太在乎吃的作家就被公认为是美食家了。许多国际友人到苏州都
期刊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寂静的月夜,就着或阴或晴的月色小酌一杯。将瓶中那透明的液体缓缓斟入白色的瓷杯中,在月色下竟可以泛起琥珀的光影,那光影里又可以读到月光的心情。轻轻端起瓷杯来,将那尤物放在嘴边微微地呷一小口,浓烈地刺激了舌尖,随后暖暖地滑入喉,甘甜浸润开来,扩散进胃。继而将燥热传遍全身每一个神经末梢。仅仅一小口,人是未醉的,但心是迷醉了。为那静若处子的点滴却能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