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要创新,首要是应更新观念。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应强调创新思维,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要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思维;观念;教学;创新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自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部修订了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所以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创新呢?
一、创新思维下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学。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的观念,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创新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现今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封闭的、僵化的、缺乏活力的,而应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创新的首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做一个开放型的学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有批判精神,勇于探新求异。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
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用的陈述型以外,可多采用列举型、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等。要由易及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作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应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情境,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可将小兴安岭的四季风景图片输入电脑,然后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轻音乐和录像。课堂上,学生目睹荧屏上浩瀚的绿色森林,首段“几百里连成一片”“树海”等便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的小鹿在欣赏水里的影子,行进在水中的木排乘风破浪……这会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体会。此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整篇文章的主旨。现代化的的教学手段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重点从命题及思路上着手。
命题要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以及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并且正视这些差别,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和展示他们的个性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思路要求新。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引导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借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等。此外,在同一个命题之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体裁来写作文。比如,采用寓言体裁、书信体裁、日记体裁等,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这样也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创新教育下的作业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
突出重点,形式多样。题不在多,但求精彩,更在于作业的质量。有目标、有重点的训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针对各年段的要求,对课文所承担的训练重点要有明确的认识,设计作业时不要面面俱到,要围绕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进行设计,力求突出重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突破单一形式,注重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要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训练因素,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进作业中。
启迪思维,注重运用。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设计训练,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产生“我真行”的愉快体验。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潜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学会迁移、学会开拓。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千方百计地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情境。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如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作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听广播、看新闻、看动画片,然后说出或写出主要内容,或者写观察日记、游记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在实践中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思维;观念;教学;创新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自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部修订了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所以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创新呢?
一、创新思维下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学。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的观念,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创新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现今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封闭的、僵化的、缺乏活力的,而应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创新的首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做一个开放型的学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有批判精神,勇于探新求异。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
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用的陈述型以外,可多采用列举型、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等。要由易及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作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应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情境,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可将小兴安岭的四季风景图片输入电脑,然后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轻音乐和录像。课堂上,学生目睹荧屏上浩瀚的绿色森林,首段“几百里连成一片”“树海”等便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的小鹿在欣赏水里的影子,行进在水中的木排乘风破浪……这会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体会。此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整篇文章的主旨。现代化的的教学手段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重点从命题及思路上着手。
命题要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以及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并且正视这些差别,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和展示他们的个性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思路要求新。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引导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借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等。此外,在同一个命题之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体裁来写作文。比如,采用寓言体裁、书信体裁、日记体裁等,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这样也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创新教育下的作业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
突出重点,形式多样。题不在多,但求精彩,更在于作业的质量。有目标、有重点的训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针对各年段的要求,对课文所承担的训练重点要有明确的认识,设计作业时不要面面俱到,要围绕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进行设计,力求突出重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突破单一形式,注重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要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训练因素,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进作业中。
启迪思维,注重运用。要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设计训练,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产生“我真行”的愉快体验。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潜质,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学会迁移、学会开拓。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千方百计地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情境。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如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作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听广播、看新闻、看动画片,然后说出或写出主要内容,或者写观察日记、游记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在实践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