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从培训基本情况、培训特色以及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构建情况,期望能对兄弟高校提供经验介绍。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養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岗前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和重要部分以及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构建基于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的重要所在。
一、培训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教师发展促进中心”(简称“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根据青年教师发展的规律,对已聘用到我校教师岗位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发展促进工作计划”。该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为岗前培训、“三关”技能培训和考核与咨询三个阶段实施。在岗前培训和“三关”技能培训阶段,主要以各学院(中心、课部)为主体,中心对青年教师开展高等教育理论、职业素养、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系列培训。在考核与咨询阶段,开展对新进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监控、评估及咨询辅导,同时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是否继续在高校教师岗位上留任的重要依据,学校将视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我校在每年7月~9月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包括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两个部分。参加我校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同时还有来自武汉市其他8所高校的新聘用教师,每年培训人数约300人左右。
二、培训特色
我校以岗前培训工作基础,力争进一步从服务理念、课程设置、培训模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构建和完善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实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教师培训计划,分为岗前培训、“三关”技能培训和考核与咨询三个阶段实施。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阶段包括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两个部分。
其中高等教育理论部分,即参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应试课程的学习。主要聘请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在短时间内围绕《高等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理论授课学习,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基本知识。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使青年老师能尽快融入环境,尽早形成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部分,针对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需要,我们聘请院士、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开展教师入职教育。
坚持以教师为本,树立从教职员工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深入分析挖掘青年教师的学习、发展需求,了解各个层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内容设置,每个专题设置诸多选修课程供教师选择,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
2.“三关”技能培训
“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和国际交流关,主要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系列培训和指导。
(1)教学能力关。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反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其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度;聘请教学名师或者优秀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优秀课程观摩;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学数据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等一系列培训及措施,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科研能力关。我们以“科研立项”、“研究定位”、“方法提升”、“论文写作”为主线,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及管理,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个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要求等一系列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并实现研究方法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飞跃。
(3)国际交流关。围绕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外语交流水平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组织教师到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定期在校内开展出国人员外语强化培训及PETS5强化培训。
3.考核与咨询
侧重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在培训结束后,学校将采取新进教师集中汇报答辩,教师发展促进中心指导委员会与专家共同评审的方式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能力做出综合考核评价。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是否继续在高校教师岗位上留任的重要依据。
开展对新进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监控、评估及咨询辅导,我们聘请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高层次人才等担任咨询人员,为部分评价较差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分析,指导青年教师制定学术生涯规划,为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海外研修等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通过考核与咨询将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提升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管理制度
1.坚持以教师为本,树立从教职员工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
一方面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岗位人员需求和建议,同时注重学习国外高校相关经验,不断改进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前我们认真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聘请优秀教师授课,将参加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新教师阐述清楚,不一味地以“考试”来显示培训的重要性,以免歪曲培训的本意,误导新教师学习的目的性。 另一方面注重细节,优质服务。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细微处体现服务意识。为方便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强化岗前培训工作中“人文关怀”,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新教师手册》,简明扼要地全面介绍学校的历史、教学情况、科研情况、人事管理、福利待遇以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等,让新教师能迅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转变角色,早日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创新培训机制,初步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在总结前几年培训经验基础上,尝试将教师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初步建立起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一方面力求对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培训,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发展培训模块化设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强化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提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和要求,提供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相关信息,促进教师院际交流与合作等,以最大程度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另一方面各类专题设计均体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项目形式包括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参观参访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培训人员积极性。
3.严格考勤制度,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为规范和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实行结业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学员培训成绩。启动考勤电子卡签到系统,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规范和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在每年岗前及相关培训中我校会安排班长来共同管理,培训的出勤情况将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和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对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等内容的记载,还重视对文件、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材料的积累。
4.樹立细微化服务理念,为学员提供优质管理服务
我校教师发展促进中心全面规划、协调和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学校从组织上保障岗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校充分吸纳学员和培训高校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岗前培训效果问卷调查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改进工作。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基础上,今后继续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坚持师德建设不放松,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工作主线,努力使培训满足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力求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吸收国外一流高校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使培训上水平、出特色,做出培训品牌。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養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岗前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和重要部分以及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构建基于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的重要所在。
一、培训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教师发展促进中心”(简称“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根据青年教师发展的规律,对已聘用到我校教师岗位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发展促进工作计划”。该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为岗前培训、“三关”技能培训和考核与咨询三个阶段实施。在岗前培训和“三关”技能培训阶段,主要以各学院(中心、课部)为主体,中心对青年教师开展高等教育理论、职业素养、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系列培训。在考核与咨询阶段,开展对新进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监控、评估及咨询辅导,同时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是否继续在高校教师岗位上留任的重要依据,学校将视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我校在每年7月~9月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包括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两个部分。参加我校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同时还有来自武汉市其他8所高校的新聘用教师,每年培训人数约300人左右。
二、培训特色
我校以岗前培训工作基础,力争进一步从服务理念、课程设置、培训模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构建和完善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实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教师培训计划,分为岗前培训、“三关”技能培训和考核与咨询三个阶段实施。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阶段包括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两个部分。
其中高等教育理论部分,即参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应试课程的学习。主要聘请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在短时间内围绕《高等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理论授课学习,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基本知识。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使青年老师能尽快融入环境,尽早形成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职业素养及入职教育部分,针对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需要,我们聘请院士、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开展教师入职教育。
坚持以教师为本,树立从教职员工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深入分析挖掘青年教师的学习、发展需求,了解各个层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内容设置,每个专题设置诸多选修课程供教师选择,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
2.“三关”技能培训
“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和国际交流关,主要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系列培训和指导。
(1)教学能力关。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反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其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度;聘请教学名师或者优秀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优秀课程观摩;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学数据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等一系列培训及措施,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科研能力关。我们以“科研立项”、“研究定位”、“方法提升”、“论文写作”为主线,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及管理,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个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要求等一系列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并实现研究方法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飞跃。
(3)国际交流关。围绕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外语交流水平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组织教师到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定期在校内开展出国人员外语强化培训及PETS5强化培训。
3.考核与咨询
侧重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在培训结束后,学校将采取新进教师集中汇报答辩,教师发展促进中心指导委员会与专家共同评审的方式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国际交流等能力做出综合考核评价。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是否继续在高校教师岗位上留任的重要依据。
开展对新进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监控、评估及咨询辅导,我们聘请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高层次人才等担任咨询人员,为部分评价较差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分析,指导青年教师制定学术生涯规划,为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海外研修等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通过考核与咨询将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提升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管理制度
1.坚持以教师为本,树立从教职员工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
一方面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岗位人员需求和建议,同时注重学习国外高校相关经验,不断改进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前我们认真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聘请优秀教师授课,将参加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新教师阐述清楚,不一味地以“考试”来显示培训的重要性,以免歪曲培训的本意,误导新教师学习的目的性。 另一方面注重细节,优质服务。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细微处体现服务意识。为方便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强化岗前培训工作中“人文关怀”,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新教师手册》,简明扼要地全面介绍学校的历史、教学情况、科研情况、人事管理、福利待遇以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等,让新教师能迅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转变角色,早日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创新培训机制,初步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在总结前几年培训经验基础上,尝试将教师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初步建立起青年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一方面力求对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培训,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发展培训模块化设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强化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提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和要求,提供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相关信息,促进教师院际交流与合作等,以最大程度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另一方面各类专题设计均体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项目形式包括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参观参访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培训人员积极性。
3.严格考勤制度,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为规范和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实行结业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学员培训成绩。启动考勤电子卡签到系统,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规范和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在每年岗前及相关培训中我校会安排班长来共同管理,培训的出勤情况将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和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对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等内容的记载,还重视对文件、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材料的积累。
4.樹立细微化服务理念,为学员提供优质管理服务
我校教师发展促进中心全面规划、协调和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学校从组织上保障岗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校充分吸纳学员和培训高校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岗前培训效果问卷调查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改进工作。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基础上,今后继续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坚持师德建设不放松,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工作主线,努力使培训满足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力求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吸收国外一流高校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使培训上水平、出特色,做出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