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反思的探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由教师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教学计划、教材需要通过教师完成,并且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使课程改革趋于完善。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设计、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要不断进行反思。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设计;教学态度;反思
  一、对课程观的反思
  现代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所教的科目,而且包含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包括学生的经验和活动的观念得以在实践中形成和确定,逐步被广大实验教师所认可。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构建生成的。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活动和经验是感性认识,知识是理性认识。视课程为活动和经验;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这就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課程和教科书的主宰、限制,真正找回淡漠的主体意识。把课程作为经验和活动来处理,就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二、对教材观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教材即知识,教材内容即为教学内容。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无论专家如何编写,其教学内容的呈现都不可能适合每个地区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传统教师的教材观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教材价值上,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规范的内容,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既涉及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二是在对待教材的态度和方式上,教师必须遵从教材,不可轻易更改教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三是认为教材的关键部分是内容和练习,而非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因而,当教材有变化时,教师首先关心的是教材内容的增减和练习的变化,而不是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改变或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的变化。四是倾向于将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即所谓"以本为本"。教师不认为自己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不主动地去选择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不主张自主开发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反思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具有适切性,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②教学内容。对教材删减、调换、补充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是否妥当。③教学方法。方法的选择是否单一,方法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④教学效果。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反思、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四、对教学态度的反思
  对学生来说,教师怎样看待和对待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始终是学生十分关注和敏感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他与教师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撞,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尊重学生,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时,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戚相待;是否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心里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说明学生学习方式具有“独特性”。同时,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最常用的学习方式达20多种,这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一旦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很少因学习内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想在短期内改变或彻底转变其学习方式非常困难,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采用适合其学习风格的学习方式,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方式才能得到真正转变。同时,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步构建起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我们还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积累词汇,促进写作。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结合高三复习,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互为基础,又相互渗透。写的训练
期刊
【案例背景】  我这次执教的《我要自己买东西啦》一课,是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有个印象,不好教,孩子们不好掌握。实际上这是一节“生活味”很浓的数学课,它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近,那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让学生面对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将数学味和生活味融为一体,引导孩子们在课上充分地体验,深人民币的认、分、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继而体
期刊
教材,教学之材料,教学之根本。它既是学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凭借,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它与教师、学生一道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三大要素,共同影響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同理,高中语文写作教材也应该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凭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普遍
期刊
摘 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  关键词:引导;爱美之心;大纲;集体利益  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
期刊
摘 要:别样的地理课堂旨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高效课堂理念,努力使课堂由课堂的单一性转变为课堂的多元性;由课堂的被动性转变为课堂的主动性;由课堂的静态性转变为课堂的动态性。  关键词:地理课堂;高效;小组合作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最让人头疼的课就是复习课,知识已经学过,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复习课如何走出‘炒冷饭’的困惑,怎样使学生在复习课上也乐在其中,是目前老师最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还是要从备课、上课上下功夫。  一、备课要“实”  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必须要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
期刊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认识负数?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下面是这节课几个精彩教学片断及评析:  片段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一)提出问题,
期刊
摘 要: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兴趣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表意见。学生一旦具备了学习热情,就不会感到这门学科枯燥,从而也就能从内心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热情  一直以来,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教改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之时,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教会学生,教好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 语文素养”? “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激发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很自然地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物理美感;实验操作;联系实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