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简要说明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从概念的本质特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实践操作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高效化,要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但还有一些细节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大家不要小觑提问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阶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个模式也是新课程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在新课程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以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帮助。下面,就以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例,简要说明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
一、从概念的本质特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形成的,因此在概念教学时应注意寻找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上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从而认识并理解概念。
在掌握负数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教师利用如下的情境设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0年足球甲A联赛第一轮中,青岛海牛与鲁能泰山队,哪一支球队赢了,赢了几个球?哪一支球队输了,输了几个球?问题一出,全场哗然,那些球迷男生更是上劲。“海牛赢了,赢了两个球;泰山输了,输了一个球。”趁热打铁,教师马上又问:“如果我们用2表示海牛队所赢的那两个球,那么泰山队所输的那一个球又该如何表示呢?”经此一问,喧哗渐止,学生们都用渴求的目光看着教师,教师也就顺势引出了负数的概念。
教师抓住了负数和正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这个概念的本质,创设了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使学生感到概念的引入不枯燥,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二、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可把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编排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例题、习题,如贷款买房问题,电话或出租车的分段计费、公民的纳税、彩票中奖等问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还激发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处处皆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的现实生活问题情境。
三、从学生实践操作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作图、度量、计算和剪图等活动便于学生操作,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猜测,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度量计算等得出有关数据,进而根据这些数据,猜测出结论,这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如果按照这个程序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使学生尝试到模拟数学家发现结论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
案例:笔者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判定》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取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方法对折两次,并沿虚线剪开,把剪下的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
<D:\dal\12月\速读·下旬201410\12.12 速读10下印刷文件 380本\速读排版10下源文件打包\Image\q.jpg>
议一议:
(1)剪出的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
(2)根据折叠、裁剪的过程,这个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分别具有什么性质?
(3)一个平行四边形具备怎样的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菱形?
经历了相关的手工剪裁操作及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初步感受到“数学家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而且很自然地得出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两个菱形判定定理。
四、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材料,可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可为学生的联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可靠的基础,产生联想式的探究学习。学生往往从原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比如学习《概率》时,首先遇到的一个概念就是隨机现象。其实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降雨概率、感冒指数、体育彩票、各种保险、风险与投资等等,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某些现象的一种描述,其中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概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还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创新和完善。总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让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高效化,要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但还有一些细节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大家不要小觑提问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阶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个模式也是新课程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在新课程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以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帮助。下面,就以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例,简要说明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
一、从概念的本质特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形成的,因此在概念教学时应注意寻找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上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从而认识并理解概念。
在掌握负数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教师利用如下的情境设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0年足球甲A联赛第一轮中,青岛海牛与鲁能泰山队,哪一支球队赢了,赢了几个球?哪一支球队输了,输了几个球?问题一出,全场哗然,那些球迷男生更是上劲。“海牛赢了,赢了两个球;泰山输了,输了一个球。”趁热打铁,教师马上又问:“如果我们用2表示海牛队所赢的那两个球,那么泰山队所输的那一个球又该如何表示呢?”经此一问,喧哗渐止,学生们都用渴求的目光看着教师,教师也就顺势引出了负数的概念。
教师抓住了负数和正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这个概念的本质,创设了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使学生感到概念的引入不枯燥,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二、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可把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编排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例题、习题,如贷款买房问题,电话或出租车的分段计费、公民的纳税、彩票中奖等问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还激发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处处皆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的现实生活问题情境。
三、从学生实践操作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作图、度量、计算和剪图等活动便于学生操作,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猜测,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度量计算等得出有关数据,进而根据这些数据,猜测出结论,这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如果按照这个程序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使学生尝试到模拟数学家发现结论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
案例:笔者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判定》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取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方法对折两次,并沿虚线剪开,把剪下的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
<D:\dal\12月\速读·下旬201410\12.12 速读10下印刷文件 380本\速读排版10下源文件打包\Image\q.jpg>
议一议:
(1)剪出的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
(2)根据折叠、裁剪的过程,这个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分别具有什么性质?
(3)一个平行四边形具备怎样的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菱形?
经历了相关的手工剪裁操作及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初步感受到“数学家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而且很自然地得出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两个菱形判定定理。
四、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材料,可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可为学生的联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可靠的基础,产生联想式的探究学习。学生往往从原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比如学习《概率》时,首先遇到的一个概念就是隨机现象。其实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降雨概率、感冒指数、体育彩票、各种保险、风险与投资等等,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某些现象的一种描述,其中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概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还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创新和完善。总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让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