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女孩都经历过的尴尬事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幸福集》里说:“如果遮得严严实实,生怕见人,那还要身体干吗?”
  
  每个女生都不会忘记“大姨妈”初次造访时的经历,可是,很少有人会提起这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初潮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可又有多少惊恐、不安和无助而无处诉说呢?其实,全世界所有的女孩面临初潮时都是激动的、恐慌的、尴尬的,你所经历过的一切,大家都同样经历着,你并不孤独。
  
  “死讯”守口如瓶 希尔玛·坎德尔@纽约
  我那年11岁,所有朋友里,我是第一个来例假的,我的父母还没有来得及跟我讨论过月经这回事。一个夏天的下午,我独自在家,突然觉得两腿之间黏黏的,就像尿湿了裤子一样。我跑进浴室,惊讶地发现内裤已经被血浸湿了。我以为自己要死了。
  我倒是不怕死,可是想想父母知道了一定会伤心的,于是就决定对自己的“死讯”守口如瓶。就这样熬了四天,每天太阳快下山时我都换下被血浸透的内裤、短裤或是外裤,跑到屋外树林边的垃圾桶,把这些脏衣服点着,直到看着它们烧成灰烬才离开。
  第六天,我的秘密终于被揭穿了,妈妈把我拽到卧室,逼我解释为什么烧内裤。不得已,我说了,我告诉他们我流血了,我要死了……还有,我肚子很疼。
  
  谎言 莎伦·维克多@加利福尼亚州
  有一阵子,我每天都检查内裤,看看是不是出现了同龄女孩们曾经说起的黑栗色污迹。那时我13岁,虽然月经很麻烦,可我还是那么热切期待着。我以为自己被上帝的自然法则排斥在外了,所以,我说谎了。
  妈妈问:“什么时候来的?”“在学校。”我耸耸肩说,好像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姐妹淘在聊天:“噢,天哪!我差点儿就死了,裙子上到处都是。”我也加入了她们的谈话。“嗯,没错,”我甩甩头说,“我也是那样。真可怕不是吗?”说谎让我有负罪感。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爬上我家四楼的天台,我面朝天空张开双臂,然后祈祷——
  “亲爱的上帝,请把我的月经赐给我吧,求你了,我只是想和大家一样!”我又添了一句,“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顺道把胸部也赐给我?”
  两天后,我梦想成真了。可惜的是,当它真正发生时,都没人在旁边跟我分享那一刻的感受。
  
  第一件手绘作品 尼娜·宾利@康涅狄格州
  当时我好像是上七年级。一天正上着课,站起来时觉得裙子黏黏的,我转过头一看,黄褐色灯芯绒裙子上竟然有块血迹。虽然只有50美分硬币大小,在我看来却大得吓人。我赶紧把裙子前后调了个个儿,找了根圆珠笔认真地涂那块污迹,我的艺术生涯就这么开始了。而那条裙子,也成了被我“上色”的第一件“作品”。我后来的“作品”就远不止衣服了,还包括伦敦里斯卡尔顿大饭店里制作精良的路易十四椅子和遍布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床垫。40年来,我的月经一向很有规律地准时光顾。可我从来不记得要准备,每次都被弄得措手不及。
  
  数学课上的意外 艾米莉亚·阿瑟@加纳
  那年我13岁,长得又瘦又高。班上的男生都觉得我很高傲。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他们心里不平衡。不过,初潮让我彻底变得谦逊了。
  那天我穿着紫色校服,老师让我去黑板前解答一道数学题。我就那么大摇大摆地走上去展示我的数学才能。我听见背后有人嘀咕,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就变成了哄堂大笑。我回过头去,有人指指我裙子后面。我转过来一看,原来是这个。
  我以为自己快要死了。跑到厕所,我更加害怕了。那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女性经历,之前也从来没有人对我提起过。我只是拼命地哭,害怕极了。我哭着告诉了妈妈,结果你猜怎么着?妈妈让我去找姐姐。可是姐姐也没给我解释怎么回事,只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卫生巾。
  
  女性用品的考古专家 米歇尔·杰夫@洛杉矶
  我发现,一个人的初潮经历竟然和她未来的性格发展息息相关。我有一个朋友,她第一次来月经时没找任何人帮忙,自己一个人就搞定了一切。现在她是一个特别独立、坚忍克己的人。还有一个朋友,超级洁癖,她最喜欢的物品如果不是碎纸机就一定是吸尘器。当年,初潮可把她吓坏了,因为那东西看起来“太脏了”。
  然后就是我了,我七岁时,对女性卫生用品就特别着迷。我会悄悄地偷走浴室里放的卫生棉条说明书,还会到妈妈的女性杂志里去找经期用品广告。我还特别爱逛日用品店的女性用品专柜,把零花钱存起来,每种都买一个,看看芳香型和无香型到底有什么区别。看着卫生巾包装上印着“全新!无带”,我总是琢磨,以前有带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后来,我无意间在一个朋友的奶奶家的阁楼上发现了宝藏,一盒布满灰尘的有带卫生巾。)我那时是个女性用品“考古专家”,早已身经百战了。等到月经真正到来时,我都没感觉了,觉得还没有攒钱买女性用品时激动呢!
  
  害羞的爸爸 艾丽·福斯特@宾夕法尼亚州
  性教育课上,老师用薄饼卷给我们模拟了子宫的样子。我特别担心,最后实在忍不住举手提问了:如果我以后都用手走路,是不是就不会来月经了?
  我的初潮姗姗来迟,当时正好在家,按理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当时唯一在家的大人是爸爸。我爸爸是个老实人,动不动就脸红。我不得不吞吞吐吐地问妈妈的卫生巾放在什么地方。可是爸爸也不知道,因为,妈妈用卫生棉条。
  我请爸爸告诉我卫生棉条该怎么用,但他就是不好意思说,最后居然开车载我去药店买了盒卫生巾。之后我还要去参加篮球训练,而爸爸正好是教练。45分钟的车程,我俩都沉默不语。终于,我再也忍不住了,脱口而出:“我只不过是来月经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爸爸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藏满神秘和恐惧的棕色袋子
  乔伊斯·梅纳德@加利福尼亚州
  我的初潮来临时,姐姐已经离开家了,妈妈也已经绝经了,所以家里没什么方便的储备。
  我骑车进了城,走进一家商店。可是我怎么才能把卫生巾从货架上取下来?怎么拿着它走到店门口?怎么面对收银员?怎么看着她把卫生巾装进购物袋里?(至少我得挑个女收银员,如果让男的知道这件事,那简直太可怕了!)
  我的任务其实很艰巨,我要尽量装出正常购物的样子,不让人看出我的主要目的。我往购物篮里放了好多别的东西:一支铅笔、一管牙膏和一排发卡。只是,那个卫生巾怎么还是那么醒目呢!
  回到家,我赶紧垫上了一片卫生巾。可是,新问题紧接着就来了——用脏的卫生巾该怎么处理呢?要是扔垃圾桶里,妈妈肯定会发现的。结果,我决定把用过的卫生巾用卫生纸包好,放在一个棕色的纸袋里,然后把纸袋塞到壁橱里。月经结束后,我也没把纸袋扔掉。那纸袋差不多装了有半年的量。到那个时候,妈妈还被蒙在鼓里呢。关键的是,没人知道我正在为这些身体变化忍受着精神折磨,更没人知道这件事让我觉得有多么难堪。
  当然,后来事情还是败露了。妈妈发现了那个袋子……哎,不说了,真是丢死人了!
  摘编自《我的小红书》中信出版社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告诉我这个理论的人是我的老师,当时我在上初中。基于他是我的老师这个事实,我知道,他这么说有他的用意,无非想告诉我:注意,你还有一些“短板”,因此请不要骄傲。这句话对我打击很大。  过了不少年,等我博览群书、海纳百川之后,才终于搞清楚:人和木桶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不适合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1. 人类作为一种会思考的物种,运用脑子,想清楚自己是怎
期刊
现在是小资流行的世界。所谓小资,无论其欣赏品位如何,其标榜的文化内涵如何,其价值取向如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小资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这话是我以小资的敏感从别人的文章中捕捉到的,在小资泛滥的时代,在每个人都热衷探讨小资标准的论坛,我果断推出小资的下一个方向是——遗老。我决定要做小资先锋的彻底开创者,打破小资固定路线
期刊
初秋的午后,我在等车,忽然看见了一位熟人——毕业十年,我已经是第二次看到她了。我说看到,而不是重逢,是因为我没有叫她。  我看到她比以前老了,但迈步仍很精神,脸上依旧化了一丝不苟的妆,是一个贤良而有知识的女性的模样。我目送她远去,但没有追上去相认的冲动,就像上次重返学校,在校园门口看见她时一样。  她是教过我的老师。准确些说,是一个对我曾经宠爱有加的老师,我曾经是她引为骄傲的学生,毕业两年后她还曾
期刊
1.爱—— 恨   小说课上,我停下来发问:“爱的反义词是什么?”   “恨!”   大约因为对答案很有把握,他们回答得很快而且大声,神情明亮愉悦,此刻如果教室外面走过一个不懂中国话的老外,恐怕永远也猜不出他们在说一个“恨”字。   我在心里感叹,只因为太年轻啊。我放下书,说:“譬如你正谈恋爱,然后分手了,过了五十年,你七十岁了,有一天,黄昏散步,冤家路窄,你们又碰到一起了,这时候,对方定定地看着
期刊
一个穿着皮衣的彪形大汉突然对着超市熟食柜的员工大吼道:你做死!那声音的粗暴使正在排队等着买熟食的我退到了一边,似乎不忍心让那个小个子员工发现我们这些街坊看见他受辱的样子。  三句话大家就明白是那位男顾客在买了熟食以后,还想要一点调料,而那个小伙子却决不给他,惹火了他。  我其实很理解那个顾客生气的心情,但不赞成他生气。  小区的超市天天都要去消费,却在两毛钱的调料上受挫,是让人心里不舒服。我在超市
期刊
◎热 词  密码族 网络潮人中正悄然兴起一个族群:密码族。他们为名侦探柯南的推理所折服,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而疯狂,他们自发研究各种原创密码,组织密码破解大赛。解密,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神秘而高深的学问,在他们手中变得新鲜、有趣、好玩。他们不是特工,也不是黑客,他们是聪明而神秘的现代密码族。     爆料帝 有网友在网站上发帖号召大家揭露自己从事行业的“内幕”,被众网友称为“爆料帝”,此举立即
期刊
真正的李敖还活在20世纪60年代,还活在我16岁的心里,那是一个如此年轻的李敖。    李敖又露面了,甚至比30年前更风光。他在接受杨澜访问时,依旧毫不掩饰地说:“我只看漂亮的女人。”他在指点台湾总统候选人时,依旧是嘴不留情,挖苦对手身上的每一个器官。他那么爽朗的笑声依旧存在着,他的脸似乎也还年轻。但是,这一切已经无法激起我任何感觉了。我惊恐地望着电视上的他和生活中的自己,是他在衰老?还是我在衰老
期刊
不是你努力了,你就一定能成为好演员,但如果你努力了,你会带来一个相对的结果。    在我的惯性思维里,夏雨属于很难采访的对象,不是因为态度不配合,而是有些话题根本绕不开,他也尴尬,我也无奈。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可以理解为,一个演员一生有一部这样的作品足矣,何况这作品带给他威尼斯、新加坡、金马三个影帝。目前为止,在三大A级电影节上,内地男演员只有葛优与夏雨有斩获,即便是夏雨的领路人姜文也没有
期刊
人们羡慕贵族。商家做广告,常常要以贵族做招牌。不过,高贵是有代价的。  安德列·比尔基埃的《家庭史》说,16~17世纪,欧洲的贵族限制儿女的结婚生育,使得贵族数量减少,家庭变小。贵族为什么采取这种自杀式的方式?两个原因,一是女子出嫁,嫁妆负担太重,终身不嫁,可以省去嫁妆开支;二是欧洲贵族的财产主要是土地,为保证地产不被分割,就要限制儿子的继承权和生育数量。这样就想出了两种办法:一种是长子继承制,由
期刊
蒋友柏:蒋介石曾孙台湾名流时尚设计师商人    现在的蒋友柏,和你在《康熙来了》里见到的那个蒋友柏不同。球鞋牛仔裤,公司的卡牌挂在脖子上,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他聊天,他会划分地盘,设立禁区,让你清楚他所在意的和想讲的东西。  关于他的一切,已经不需要太多介绍。蒋家第四代,有着天生的贵族血统。他仿佛是天生的明星,但他不混迹娱乐圈,他更爱的是设计。身为台湾目前最有潜力的设计要角,更能让他侃侃而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