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将《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模块整合;音乐鉴赏;歌唱
高中音乐教学共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和《创作》六个模块。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们学校《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作为增进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所以在课程开设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歌唱》模块则是大部分同学选修对象。
每个学期初,同学们手中都发到《音乐鉴赏》与《歌唱》两本教材。刚开始,我们也是按照模块分学段进行,先完成《音乐鉴赏》,再上《歌唱》。没上几堂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连着几个单元的民歌鉴赏,学生都蔫了。有时候因为对很多作品又不太熟悉,一面要吃透教材,一面要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萌发了把两个模块结合在一起的念头。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相互融合,于是就大胆的进行了课程整合,仍然是两个模块,能合则合,不合则分,可以在一堂课内融合,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内整合,学期结束时还是按各个模块考试,《音乐鉴赏》+《歌唱》共三学分。
在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结合我校提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寻找一种益教益学的课程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获颇多。
一、模块整合,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课的内容如何设计,学生还是盼着能换一种口味。连续不断的欣赏、分析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即使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视唱、歌唱”的参与活动,学生还是不满足,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他们更愿意在歌唱实践中通过对作品情感内涵的准确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种矛盾,比较符合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模块整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是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篇文章,它引起我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沉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学习需要、情感需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愿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能将课上得更好,我们做了征求意见表,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他们在征求意见表中纷纷要求增加《歌唱》课的课时,建议增加歌唱表演,在歌唱技艺上加以指导。更多的同学希望课堂是能加入流行歌曲,活跃课堂气氛。面对众多同学的呼声,我们真切感受到同学们对《歌唱》课的期待。没有什么理由漠视学生的感受,我们在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能满足学生迫切愿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三、模块整合,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是《音乐与人生》,通过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引伸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音乐要素的内涵,探索了旋律、节奏等要素对音乐的影响作用。紧接着我们安排了《歌唱》模块中《同一首歌》的歌唱实践活动。这首歌以优美深情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在歌曲的分析、欣赏、学唱中,学生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作品分析中来,了解了中等速度、舒缓的节奏、荡气回肠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变化及富有哲理、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起到极大的作用。比较了几种版本的合唱后,同学们感觉纯真的童声更能表达歌曲深情飘逸、绵亘久远的意境,对音色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倾听、品味、感悟音乐的基础上,教学紧紧围绕歌唱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合唱要求,层层深入、细细雕凿,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歌声和以往是那么的不同……两个模块的整合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堂中需要听就听,需要唱就唱,学生通过听赏与歌唱的参与体验,对音乐要素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模块整合为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有益思路。不仅如此,模块整合还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备课,丰富教学设计。这种安排给教师一个足够的空间,可以反复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在此基础上再寻找相关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好课题的切入点,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关键词】模块整合;音乐鉴赏;歌唱
高中音乐教学共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和《创作》六个模块。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们学校《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作为增进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所以在课程开设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歌唱》模块则是大部分同学选修对象。
每个学期初,同学们手中都发到《音乐鉴赏》与《歌唱》两本教材。刚开始,我们也是按照模块分学段进行,先完成《音乐鉴赏》,再上《歌唱》。没上几堂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连着几个单元的民歌鉴赏,学生都蔫了。有时候因为对很多作品又不太熟悉,一面要吃透教材,一面要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萌发了把两个模块结合在一起的念头。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相互融合,于是就大胆的进行了课程整合,仍然是两个模块,能合则合,不合则分,可以在一堂课内融合,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内整合,学期结束时还是按各个模块考试,《音乐鉴赏》+《歌唱》共三学分。
在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结合我校提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寻找一种益教益学的课程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获颇多。
一、模块整合,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课的内容如何设计,学生还是盼着能换一种口味。连续不断的欣赏、分析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即使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视唱、歌唱”的参与活动,学生还是不满足,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他们更愿意在歌唱实践中通过对作品情感内涵的准确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种矛盾,比较符合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模块整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是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篇文章,它引起我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沉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学习需要、情感需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愿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能将课上得更好,我们做了征求意见表,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他们在征求意见表中纷纷要求增加《歌唱》课的课时,建议增加歌唱表演,在歌唱技艺上加以指导。更多的同学希望课堂是能加入流行歌曲,活跃课堂气氛。面对众多同学的呼声,我们真切感受到同学们对《歌唱》课的期待。没有什么理由漠视学生的感受,我们在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能满足学生迫切愿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三、模块整合,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是《音乐与人生》,通过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引伸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音乐要素的内涵,探索了旋律、节奏等要素对音乐的影响作用。紧接着我们安排了《歌唱》模块中《同一首歌》的歌唱实践活动。这首歌以优美深情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在歌曲的分析、欣赏、学唱中,学生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作品分析中来,了解了中等速度、舒缓的节奏、荡气回肠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变化及富有哲理、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起到极大的作用。比较了几种版本的合唱后,同学们感觉纯真的童声更能表达歌曲深情飘逸、绵亘久远的意境,对音色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倾听、品味、感悟音乐的基础上,教学紧紧围绕歌唱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合唱要求,层层深入、细细雕凿,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歌声和以往是那么的不同……两个模块的整合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堂中需要听就听,需要唱就唱,学生通过听赏与歌唱的参与体验,对音乐要素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模块整合为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有益思路。不仅如此,模块整合还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备课,丰富教学设计。这种安排给教师一个足够的空间,可以反复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在此基础上再寻找相关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好课题的切入点,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