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对于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好年份。各种各样的产品被创造出来,更多的公司获得投资,也有58和去哪儿这种老一些的创业公司上市,大公司开始更多地选择收购和投资创业公司,而不是抄袭创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过先别急,这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某个平台更像是一场考量双方契合点的“相亲”活动。腾讯的开放平台包括微博、微信以及社区—Qzone和朋友网,用户数量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它的长处;百度2013年世界大会提倡的轻应用,可以在搜索结果中即时呈现,能够将搜索引擎用户转化为自身用户,同时带来相应的收入,当然也不要忘了百度云;而阿里巴巴除了拥有阿里云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平台上的商户资源。
但有很多创业者还是想得简单了些。“我们选择平台,更重要的是企业价值观的契合,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在拥有我们数据的同时也开发同样的业务。”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一场关于中国硬件创新的Panel中,一家做App手机检测的创业者这样公开表示。在场的创业者也都对此表示了赞同。可有时候你得明白,这些你控制不了。
平台反噬开发者并不罕见,苹果就曾这么干过。6月16日在iOS7发布时就有若干功能直接与应用商店中的原有App成为了竞争对手。比如,AirDrop可以代替传输软件Bump这类App,iMessage也可以搞定What’s App,手电筒功能也可以让类似App没有销路……这不是苹果第一次做这种事,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残酷点说,它虽然不够光彩,但是会让更多用户更方便地使用这类官方资源,代价是踩死一批小公司。
所以作为创业者,你自然不能只相信“(我们)成为平台是更好地为用户和开发者服务,双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类官方语言,一个浅显却常被忽略的道理是,搭上大公司这艘船,一个很可能的后果就是死掉。
360和91无线的恩怨可以算一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提醒:360在与91合作无线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了91手机助手的开发信息和过程,在这之后项目破裂,但360立即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助手产品,由此成为安卓手机应用商店的另外一支力量。
公司之间的关系随着彼此强弱力量的对比,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创业公司还小的时候,大公司会将它视作合作伙伴,至少创业公司能够为开放平台背书;当创业公司逐步成长,这时候大公司就不仅仅是在开放平台推广它,投资并购、产品、研发部门也会开始研究,有了各自的想法—毕竟这是个有未来的好产品;一旦创业公司已经威胁到了大公司的业务,那么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复制、扼杀就成为了可能的选项。
这当然是一定的。你没法到了后期阶段还要求大船心有仁慈。
现在的Snapchat(那款著名的阅后即焚App)和Facebook就很生动地演示了这种关系的变化:Facebook曾经得意于12天就复制了一款与Snapchat功能相似的产品,不过,很可惜现在看起来它恶有恶报—不但没有成功干掉Snapchat,而且不断提高报价到30亿美元却依然没有成功收购。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这家公司拥有千万级别的用户,用户每天通过该服务发送4亿条消息,每人每天分享20到50张图片。
这说明了三件事,一是Snapchat对这批用户的估值不止30亿美元,二是Facebook这次踩肩膀的产品本身就做砸了,三是Snapchat已经跨过了需要依靠大公司平台的阶段。Snapchat对产品及其黏住用户的信心还能够支撑这个团队继续走下去—对他们而言,这比靠上Facebook这艘船更有价值。所以你能看到,比起和平台扯皮,更应该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你也可以观望或者无所谓,有个例子可以给你。有一群卖掉项目的创业者—Sparrow团队,Google收购Sparrow后做了什么?他们换了个适应iOS7的新图标,修复了兼容性。是的,仅此而已。不过Sparrow的5人组也开心得到2500万美元,他们开始了新项目。也许这没什么不好—要么像Snapchat那样让你的Know-how更有价值,要么权衡好利弊,去开始新一轮创新。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某个平台更像是一场考量双方契合点的“相亲”活动。腾讯的开放平台包括微博、微信以及社区—Qzone和朋友网,用户数量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它的长处;百度2013年世界大会提倡的轻应用,可以在搜索结果中即时呈现,能够将搜索引擎用户转化为自身用户,同时带来相应的收入,当然也不要忘了百度云;而阿里巴巴除了拥有阿里云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平台上的商户资源。
但有很多创业者还是想得简单了些。“我们选择平台,更重要的是企业价值观的契合,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在拥有我们数据的同时也开发同样的业务。”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一场关于中国硬件创新的Panel中,一家做App手机检测的创业者这样公开表示。在场的创业者也都对此表示了赞同。可有时候你得明白,这些你控制不了。
平台反噬开发者并不罕见,苹果就曾这么干过。6月16日在iOS7发布时就有若干功能直接与应用商店中的原有App成为了竞争对手。比如,AirDrop可以代替传输软件Bump这类App,iMessage也可以搞定What’s App,手电筒功能也可以让类似App没有销路……这不是苹果第一次做这种事,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残酷点说,它虽然不够光彩,但是会让更多用户更方便地使用这类官方资源,代价是踩死一批小公司。
所以作为创业者,你自然不能只相信“(我们)成为平台是更好地为用户和开发者服务,双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类官方语言,一个浅显却常被忽略的道理是,搭上大公司这艘船,一个很可能的后果就是死掉。
360和91无线的恩怨可以算一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提醒:360在与91合作无线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了91手机助手的开发信息和过程,在这之后项目破裂,但360立即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助手产品,由此成为安卓手机应用商店的另外一支力量。
公司之间的关系随着彼此强弱力量的对比,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创业公司还小的时候,大公司会将它视作合作伙伴,至少创业公司能够为开放平台背书;当创业公司逐步成长,这时候大公司就不仅仅是在开放平台推广它,投资并购、产品、研发部门也会开始研究,有了各自的想法—毕竟这是个有未来的好产品;一旦创业公司已经威胁到了大公司的业务,那么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复制、扼杀就成为了可能的选项。
这当然是一定的。你没法到了后期阶段还要求大船心有仁慈。
现在的Snapchat(那款著名的阅后即焚App)和Facebook就很生动地演示了这种关系的变化:Facebook曾经得意于12天就复制了一款与Snapchat功能相似的产品,不过,很可惜现在看起来它恶有恶报—不但没有成功干掉Snapchat,而且不断提高报价到30亿美元却依然没有成功收购。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这家公司拥有千万级别的用户,用户每天通过该服务发送4亿条消息,每人每天分享20到50张图片。
这说明了三件事,一是Snapchat对这批用户的估值不止30亿美元,二是Facebook这次踩肩膀的产品本身就做砸了,三是Snapchat已经跨过了需要依靠大公司平台的阶段。Snapchat对产品及其黏住用户的信心还能够支撑这个团队继续走下去—对他们而言,这比靠上Facebook这艘船更有价值。所以你能看到,比起和平台扯皮,更应该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你也可以观望或者无所谓,有个例子可以给你。有一群卖掉项目的创业者—Sparrow团队,Google收购Sparrow后做了什么?他们换了个适应iOS7的新图标,修复了兼容性。是的,仅此而已。不过Sparrow的5人组也开心得到2500万美元,他们开始了新项目。也许这没什么不好—要么像Snapchat那样让你的Know-how更有价值,要么权衡好利弊,去开始新一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