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過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方面开展,可供其他课程的混合建设参考。
关键词:混合课程建设;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146-02
通过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1-3],对如何开展本人承担的一门本科生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混合建设产生了一些设想。
一、混合课程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课程时间紧、内容多的问题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主要围绕农业生产中自然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展开,分别介绍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物的行为,对农业环境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症状,应采用的防治技术和具体措施,以及如何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一共6章,内容较多。其中有3章内容还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去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如果授课时间很短,就很难讲得清楚。但是这门课程全部课时只有24学时,而且在目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形式下,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具体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是在不断压缩的,这就需要采取其他办法解决眼下难题。而混合课程建设正好满足了此需要,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张的问题。
二、搞好混合课程建设需要进行充分设计
混合课程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想搞好一门课程的混合课程建设,首先要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设计包括3部分:
第一部分:前期分析:1)课程现状分析;2)课程对象分析;3)混合学习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课程体系设计:1)课程信息;2)课程导学;3)单元划分。
第三部分:课程单元设计:1)单元导学;2)教学目标;3)教学资源;4)教学活动;5)学习评价。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的对象和混合学习的环境进行分析。经过前期分析,我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这门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首先,该课程的现状:该课程一共包括六章内容,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与农业生产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在环境要素中的行为与迁移路径、污染途径、危害、防治对策与技术,最后介绍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其中亟需把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三章复杂深入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形式(如PPT、小视频和文献等)加以展示,放入线上部分,以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其次,课程对象是90后学生,至少人手一部手机,且具备很强的网上浏览、操作和互动的能力,对多样化教学有很高的期待和兴趣。最后,学校一直很积极推动教师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学习混合课程建设的技能,经常举办培训,并开展各类相关竞赛,提供经费支持,另外学校也具备了一定的教学信息化技术服务、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和机房等软硬件条件,可以保障混合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需要在充分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除了课程的基本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以外,还需要对整门课程进行导学设计和单元的划分。导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导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本系统的一切活动预作筹划和安排,使其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4]。《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有3章适合结合线上部分进行建设,主要工作是将重难点和复杂的知识做成微课,以微课为学习载体,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5],还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开展研讨式学习,之后要制定好结合教学日历的、以时间为导向的课程导学,在初次上课时详细介绍课程整体架构,网上有哪些资源和进入方式,完成的时间节点,并设计学习评估,以保证学生在开始那3章内容之前和之后能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其中非常好用的单元的划分可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划分,也可根据课程内容自主设定单元。
(三)课程单元设计
1.课程单元的分步设计:1)单元导学与课程导学类似,但是内容是针对本单元的。2)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可理解和可量化,能让不同的授课教师都能判断要考核什么,以及达到考核目标没有。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高阶化,比如理解比记忆要高,应用比理解要高。3)教学资源有多种类型,包括视频、微课、文献、优秀作品等。设计时要结合课程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4)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以开展线上浏览、讨论、研讨、问卷调查、测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和水平。5)学习评价为混合课程设计的最后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教师能量化地衡量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从而给出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线下和线上学习。
2.优慕课APP与教学平台上教学活动结合的设计:先登录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找到负责的课程,如《农业环境保护》,进到“课程建设”模块,找到左下角的“随堂教学”,点开,就可以看到各种教学活动,有课堂提问、投票、随堂小测、课堂评价、课前预习和签到等。每项教学活动都可以点开进去进行简单设置,设置完了后退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APP优慕课,以和教学平台相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后就能看到“随堂教学”,点进去即可看到在平台上设置过的所有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各教学活动进行“发布”,一旦发布,学生们就可以在他们的手机优慕课APP上进行相应互动,比如签到、回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等。此项功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3.以上五个步骤的相互关系:各部分环环相扣,配套很重要。针对特定教学目标,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后对学习进行评价。
三、结语
总体来看,《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以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方面开展。其他课程也可参考。
参考文献:
[1]韩锡斌,马婧,程建钢.高校混合教学推动策略下师生群体行为关系分析[J].网络教育,2017,(12):37-43.
[2]黄月,韩锡斌,程建钢.混合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实施效果偏差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69-77.
[3]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18.
[4]杨斌奎.课堂导学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思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153-154.
[5]方拥香.基于微课的导学模式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6):106-109.
关键词:混合课程建设;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146-02
通过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1-3],对如何开展本人承担的一门本科生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混合建设产生了一些设想。
一、混合课程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课程时间紧、内容多的问题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主要围绕农业生产中自然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展开,分别介绍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物的行为,对农业环境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症状,应采用的防治技术和具体措施,以及如何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一共6章,内容较多。其中有3章内容还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去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如果授课时间很短,就很难讲得清楚。但是这门课程全部课时只有24学时,而且在目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形式下,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具体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是在不断压缩的,这就需要采取其他办法解决眼下难题。而混合课程建设正好满足了此需要,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张的问题。
二、搞好混合课程建设需要进行充分设计
混合课程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想搞好一门课程的混合课程建设,首先要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设计包括3部分:
第一部分:前期分析:1)课程现状分析;2)课程对象分析;3)混合学习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课程体系设计:1)课程信息;2)课程导学;3)单元划分。
第三部分:课程单元设计:1)单元导学;2)教学目标;3)教学资源;4)教学活动;5)学习评价。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的对象和混合学习的环境进行分析。经过前期分析,我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这门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首先,该课程的现状:该课程一共包括六章内容,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与农业生产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在环境要素中的行为与迁移路径、污染途径、危害、防治对策与技术,最后介绍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其中亟需把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三章复杂深入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形式(如PPT、小视频和文献等)加以展示,放入线上部分,以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其次,课程对象是90后学生,至少人手一部手机,且具备很强的网上浏览、操作和互动的能力,对多样化教学有很高的期待和兴趣。最后,学校一直很积极推动教师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学习混合课程建设的技能,经常举办培训,并开展各类相关竞赛,提供经费支持,另外学校也具备了一定的教学信息化技术服务、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和机房等软硬件条件,可以保障混合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需要在充分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除了课程的基本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以外,还需要对整门课程进行导学设计和单元的划分。导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导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本系统的一切活动预作筹划和安排,使其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4]。《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有3章适合结合线上部分进行建设,主要工作是将重难点和复杂的知识做成微课,以微课为学习载体,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5],还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开展研讨式学习,之后要制定好结合教学日历的、以时间为导向的课程导学,在初次上课时详细介绍课程整体架构,网上有哪些资源和进入方式,完成的时间节点,并设计学习评估,以保证学生在开始那3章内容之前和之后能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其中非常好用的单元的划分可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划分,也可根据课程内容自主设定单元。
(三)课程单元设计
1.课程单元的分步设计:1)单元导学与课程导学类似,但是内容是针对本单元的。2)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可理解和可量化,能让不同的授课教师都能判断要考核什么,以及达到考核目标没有。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高阶化,比如理解比记忆要高,应用比理解要高。3)教学资源有多种类型,包括视频、微课、文献、优秀作品等。设计时要结合课程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4)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以开展线上浏览、讨论、研讨、问卷调查、测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和水平。5)学习评价为混合课程设计的最后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教师能量化地衡量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从而给出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线下和线上学习。
2.优慕课APP与教学平台上教学活动结合的设计:先登录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找到负责的课程,如《农业环境保护》,进到“课程建设”模块,找到左下角的“随堂教学”,点开,就可以看到各种教学活动,有课堂提问、投票、随堂小测、课堂评价、课前预习和签到等。每项教学活动都可以点开进去进行简单设置,设置完了后退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APP优慕课,以和教学平台相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后就能看到“随堂教学”,点进去即可看到在平台上设置过的所有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各教学活动进行“发布”,一旦发布,学生们就可以在他们的手机优慕课APP上进行相应互动,比如签到、回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等。此项功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3.以上五个步骤的相互关系:各部分环环相扣,配套很重要。针对特定教学目标,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后对学习进行评价。
三、结语
总体来看,《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以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方面开展。其他课程也可参考。
参考文献:
[1]韩锡斌,马婧,程建钢.高校混合教学推动策略下师生群体行为关系分析[J].网络教育,2017,(12):37-43.
[2]黄月,韩锡斌,程建钢.混合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实施效果偏差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69-77.
[3]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18.
[4]杨斌奎.课堂导学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思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153-154.
[5]方拥香.基于微课的导学模式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