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全体学生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是提出,是问题的准备;问,则是在活动中对问题的实践。不管是提还是问,它们都是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1.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要围绕教学中心,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问题顺序,使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
(2)引起兴趣,激发思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3)围绕中心,适时而问。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4)讲究方法,难易适度。问题提得巧妙、合理,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2.课堂提问的方法
2.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课例:《海伦?凯勒》
师:你们的谈话使我想起了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对常人来说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毁灭! 而贝多芬依然挺立, 他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琴键上用心灵感应每一个音符,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其实,像司马迁忍受宫刑写《史记》、凡?高在精神分裂状态下创作《向日葵》……经历过很大的痛苦,才使他们从平凡走向伟大。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获得什么启迪呢?
以提问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相整合,或是由课文内容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或迁移,或是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把“提问”与“对话”融为一体,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使课堂充满活力。
2.2梳理式提问
这类提问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揭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把握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课例:《秦始皇兵马俑》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配以铿锵的战鼓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个教例,看起来平平实实,教师的一句提问,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实实在在地读课文,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把“教师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3曲线提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课例:《小橘灯 》
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师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
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
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2.4探究式提问
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提问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思路、方法或目标。
课例:《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师:方博士说,“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怎么会缺水呢?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地读书,很快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第二,水污染十分严重。
师:淡水资源是怎样有限的? 水污染又是如何严重的?你们能不能拿出具体的资料和事例来证明呢?(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有的相互讨论,有的查找资料。)
教师抓住关键的内容,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就被点燃,在探求答案中,不盲从、不雷同他人的观点,不满足已有结论,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3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现在提倡的“尊师爱生”,既继承了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被再次提出,即“互尊互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把学生看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对新课改的实施有深入而正面的影响,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课堂提问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
3.2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教诲。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3.3提问的语言规范,要科学、生动、易懂
科学,即强调提问必须符合学科的规范性和汉语的规范;生动,即语言表达形象;具体,颇具趣味性或吸引力;通俗,即语言平实,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低年级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设计出有效的提问和在活动中实施有效的提问,是对整个活动有效性的最大保证,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达平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196.24
[2]王传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浅议》《中国校外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全体学生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是提出,是问题的准备;问,则是在活动中对问题的实践。不管是提还是问,它们都是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1.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要围绕教学中心,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问题顺序,使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
(2)引起兴趣,激发思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3)围绕中心,适时而问。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4)讲究方法,难易适度。问题提得巧妙、合理,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2.课堂提问的方法
2.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课例:《海伦?凯勒》
师:你们的谈话使我想起了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对常人来说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毁灭! 而贝多芬依然挺立, 他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琴键上用心灵感应每一个音符,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其实,像司马迁忍受宫刑写《史记》、凡?高在精神分裂状态下创作《向日葵》……经历过很大的痛苦,才使他们从平凡走向伟大。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获得什么启迪呢?
以提问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相整合,或是由课文内容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或迁移,或是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把“提问”与“对话”融为一体,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使课堂充满活力。
2.2梳理式提问
这类提问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揭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把握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课例:《秦始皇兵马俑》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配以铿锵的战鼓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个教例,看起来平平实实,教师的一句提问,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实实在在地读课文,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把“教师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3曲线提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课例:《小橘灯 》
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师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
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
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2.4探究式提问
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提问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思路、方法或目标。
课例:《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师:方博士说,“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怎么会缺水呢?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地读书,很快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第二,水污染十分严重。
师:淡水资源是怎样有限的? 水污染又是如何严重的?你们能不能拿出具体的资料和事例来证明呢?(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有的相互讨论,有的查找资料。)
教师抓住关键的内容,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就被点燃,在探求答案中,不盲从、不雷同他人的观点,不满足已有结论,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3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现在提倡的“尊师爱生”,既继承了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被再次提出,即“互尊互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把学生看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对新课改的实施有深入而正面的影响,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课堂提问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
3.2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教诲。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3.3提问的语言规范,要科学、生动、易懂
科学,即强调提问必须符合学科的规范性和汉语的规范;生动,即语言表达形象;具体,颇具趣味性或吸引力;通俗,即语言平实,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低年级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设计出有效的提问和在活动中实施有效的提问,是对整个活动有效性的最大保证,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达平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196.24
[2]王传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浅议》《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