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这终将归结为科技、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实现中国梦,培养智能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对当今教育教学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论语·述而》中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原意内涵丰富,从中我想谈谈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借鉴作用的三个方面。
一、启发教学要选择最佳施教期
所谓“愤、悱”,郑玄解释为“心愤愤,口悱悱”,当学生呈现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时,正是他在积极思维过程之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时急需老师指导,这种指导就叫做“启”,叫做“发”。“启”和“发”相对成文,是同义复合词,都是老师的动作。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当然可以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孔子认为不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教学;只有“愤而后启”、“悱而后发”,才是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期,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孔子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契机进行提示、点拨。孔子告诉我们,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处于“愤、悱”境地的时候,老师去提示、去点拨。现代教育学认为,要学习取得成果,关键之处就在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思维门扉的开启,关键是在学生主观上认为有必要的时候。那么,找到了最佳施教期,就直接告诉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行吗?不,老师要把某些话说在关键处。第一,要做到“道而弗牵”,善启善发。“道而弗牵”出自《礼记·学记》,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点诱导,使学生自觉学习,不要让他们被动地跟着走。做到老师循循善诱在前,学生孜孜求索于后,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和发扬他们的主动进取精神开路。要做到导而弗牵,善诱善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老师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启之有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随着老师的启发紧张思考,步步进发,悟出真知,得到求知的快乐。第二,要做到“开而弗达”、搭桥铺路。“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说》。意即老师的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给予指点引导,但不能告之现成的答案。“开”即开启、激发,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放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拓学生智力发展的广阔天地。关键的一条是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朦胧处进行有效点拨,指明思路发展的方向,或解决思维的疑难,引导思维由此及彼地发展或旁敲侧击在广阔的天地驰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做法,称之为“搭桥铺路”,即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开辟道路”。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我们就必须借鉴孔子关于何时启发怎样提示、点拨的做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提示点拨启迪提问,引起学生的警觉,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系,诱发学生想象。
二、“启发”教学的核心是思维上开窍
思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教学中怎样使思维开窍,就要研究“愤则启”、“悱则发”的思维规律。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开其意是思维,达其辞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是互为表里的。只有想得通,才能说得清;有用自己的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弄清问题。表达既训练语言,又训练思维。孔子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举一反三”是最终目的
“举一隅”能以“三隅反”,后人概括为“举一反三”。所谓“一”,是指根本道理,乃是用以了解和掌握其他事物的关键;所谓“三”,是指多种多样的事物,可以根据同一道理推而广之,加以认识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举一反三”就是注意到了学习迁移的原理。教学不但要教会某一项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这就达到“举一反三”的最终目的。孔子主张在教学中,对于同一类问题,要抓住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揭示规律,交给钥匙,而把同类教材的其他问题留给自己解决。
比如,总结历史规律,是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国历代租税制度,老师可以通过启发谈话,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实质。先将“初税亩”—“户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罗列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学生就能看出他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是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益松弛,从而可以总结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条基本历史规律。虽然封建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质变,但这种量变是生产力逐渐发展的规律,它仍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支配。通过上面的归纳分析,学生不仅对历代租税制度有具体了解,而且在归纳过程中,加深认识,掌握要领,锻炼思维能力。
为更好地发扬光大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启发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深化课题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的一个指导思想,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更新学生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真正贯彻“轻负担、高质量”的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要坚决克服启发式应用中的形式化、片面化,努力探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都能充分发挥的最佳结合点,使之得到发挥。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注意研究启发式教学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论语·述而》中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原意内涵丰富,从中我想谈谈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借鉴作用的三个方面。
一、启发教学要选择最佳施教期
所谓“愤、悱”,郑玄解释为“心愤愤,口悱悱”,当学生呈现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时,正是他在积极思维过程之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时急需老师指导,这种指导就叫做“启”,叫做“发”。“启”和“发”相对成文,是同义复合词,都是老师的动作。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当然可以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孔子认为不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教学;只有“愤而后启”、“悱而后发”,才是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期,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孔子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契机进行提示、点拨。孔子告诉我们,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处于“愤、悱”境地的时候,老师去提示、去点拨。现代教育学认为,要学习取得成果,关键之处就在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思维门扉的开启,关键是在学生主观上认为有必要的时候。那么,找到了最佳施教期,就直接告诉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行吗?不,老师要把某些话说在关键处。第一,要做到“道而弗牵”,善启善发。“道而弗牵”出自《礼记·学记》,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点诱导,使学生自觉学习,不要让他们被动地跟着走。做到老师循循善诱在前,学生孜孜求索于后,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和发扬他们的主动进取精神开路。要做到导而弗牵,善诱善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老师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启之有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随着老师的启发紧张思考,步步进发,悟出真知,得到求知的快乐。第二,要做到“开而弗达”、搭桥铺路。“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说》。意即老师的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给予指点引导,但不能告之现成的答案。“开”即开启、激发,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放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拓学生智力发展的广阔天地。关键的一条是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朦胧处进行有效点拨,指明思路发展的方向,或解决思维的疑难,引导思维由此及彼地发展或旁敲侧击在广阔的天地驰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做法,称之为“搭桥铺路”,即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开辟道路”。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我们就必须借鉴孔子关于何时启发怎样提示、点拨的做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提示点拨启迪提问,引起学生的警觉,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系,诱发学生想象。
二、“启发”教学的核心是思维上开窍
思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教学中怎样使思维开窍,就要研究“愤则启”、“悱则发”的思维规律。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开其意是思维,达其辞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是互为表里的。只有想得通,才能说得清;有用自己的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弄清问题。表达既训练语言,又训练思维。孔子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举一反三”是最终目的
“举一隅”能以“三隅反”,后人概括为“举一反三”。所谓“一”,是指根本道理,乃是用以了解和掌握其他事物的关键;所谓“三”,是指多种多样的事物,可以根据同一道理推而广之,加以认识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举一反三”就是注意到了学习迁移的原理。教学不但要教会某一项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这就达到“举一反三”的最终目的。孔子主张在教学中,对于同一类问题,要抓住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揭示规律,交给钥匙,而把同类教材的其他问题留给自己解决。
比如,总结历史规律,是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国历代租税制度,老师可以通过启发谈话,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实质。先将“初税亩”—“户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罗列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学生就能看出他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是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益松弛,从而可以总结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条基本历史规律。虽然封建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质变,但这种量变是生产力逐渐发展的规律,它仍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支配。通过上面的归纳分析,学生不仅对历代租税制度有具体了解,而且在归纳过程中,加深认识,掌握要领,锻炼思维能力。
为更好地发扬光大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启发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深化课题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的一个指导思想,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更新学生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真正贯彻“轻负担、高质量”的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要坚决克服启发式应用中的形式化、片面化,努力探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都能充分发挥的最佳结合点,使之得到发挥。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注意研究启发式教学的灵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