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意解读
雨,原本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不带任何主观的感情色彩。但翻开古诗词作品集,随处都可以看到雨的身影,听到雨的清音。诗词中的“雨”,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意象。这主要是因为它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包含了诗人所体验的人生意蕴,所生发的审美情趣。
例如,“夜来风雨声”“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雨”描绘的是自然的风景;“寒雨连江夜入吴”“渭城朝雨浥輕尘”中的“雨”表现的是离别场面的环境与气氛;“多少楼台烟雨中”“身世浮沉雨打萍”把世事人事的变幻与自然界的风雨相结合;“斜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用“雨”寄托对生活、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沾衣欲湿杏花雨”则表达了愉悦、宁静、闲适的情感。
雨诗欣赏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味鉴赏
首联以一“空”字领起,韵格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诗中描写的景物,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中描写的人物,表现了和谐美好的生活: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那是女子洗罢衣服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渔夫捕鱼归来了。
诗中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第二联写秋山晚景之幽静,第三联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第二联重在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第三联重在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松、泉、竹、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参照。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古诗今写
秋风拂过,留给世界一片宁静。黄昏时分,空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已显出秋的凉意,被秋感染的山显得更伟岸、更通灵,透露着一种力量与风雅。
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温和地滋润着石上的青苔。一切显得那么祥和,那么悠然,我的心也仿佛被洗得一尘不染。
竹林深处传出阵阵清脆的笑声,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瞧,她们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碧绿的荷叶摇动着,尽显君子的洒脱,原来是捕鱼归来的小船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却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任凭春天的芬芳消逝,任凭夏天的绿意退去,这一刻,秋天依旧美丽,依旧迷人。生活在如此的诗情画意中,远离了尘世的车马喧嚣,还有何求呢?我多么向往这种生活啊!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雨意抒怀
我生长在江南,按道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之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别有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瑾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对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秋晚冬初,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晞”的时节。
——郁达夫《雨》
雨诗接力
1.夜晚的春雨
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惹人喜欢的原因是适时、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的“喜”字虽然在诗中没有露面,读来却令人喜上眉梢。
2.天街的小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纤细小雨滋润如酥油,普降到皇城的街道上。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时候草的颜色。看着它,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3.清明的细雨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4.巴山的夜雨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对妻子(也有说是友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雨,原本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不带任何主观的感情色彩。但翻开古诗词作品集,随处都可以看到雨的身影,听到雨的清音。诗词中的“雨”,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意象。这主要是因为它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包含了诗人所体验的人生意蕴,所生发的审美情趣。
例如,“夜来风雨声”“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雨”描绘的是自然的风景;“寒雨连江夜入吴”“渭城朝雨浥輕尘”中的“雨”表现的是离别场面的环境与气氛;“多少楼台烟雨中”“身世浮沉雨打萍”把世事人事的变幻与自然界的风雨相结合;“斜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用“雨”寄托对生活、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沾衣欲湿杏花雨”则表达了愉悦、宁静、闲适的情感。
雨诗欣赏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味鉴赏
首联以一“空”字领起,韵格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诗中描写的景物,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中描写的人物,表现了和谐美好的生活: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那是女子洗罢衣服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渔夫捕鱼归来了。
诗中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第二联写秋山晚景之幽静,第三联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第二联重在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第三联重在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松、泉、竹、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参照。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古诗今写
秋风拂过,留给世界一片宁静。黄昏时分,空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已显出秋的凉意,被秋感染的山显得更伟岸、更通灵,透露着一种力量与风雅。
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温和地滋润着石上的青苔。一切显得那么祥和,那么悠然,我的心也仿佛被洗得一尘不染。
竹林深处传出阵阵清脆的笑声,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瞧,她们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碧绿的荷叶摇动着,尽显君子的洒脱,原来是捕鱼归来的小船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却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任凭春天的芬芳消逝,任凭夏天的绿意退去,这一刻,秋天依旧美丽,依旧迷人。生活在如此的诗情画意中,远离了尘世的车马喧嚣,还有何求呢?我多么向往这种生活啊!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雨意抒怀
我生长在江南,按道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之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别有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瑾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对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秋晚冬初,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晞”的时节。
——郁达夫《雨》
雨诗接力
1.夜晚的春雨
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惹人喜欢的原因是适时、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的“喜”字虽然在诗中没有露面,读来却令人喜上眉梢。
2.天街的小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纤细小雨滋润如酥油,普降到皇城的街道上。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时候草的颜色。看着它,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3.清明的细雨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4.巴山的夜雨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对妻子(也有说是友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