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或特别熟悉的工艺品、纪念品或生活用品?选择一件,模仿《核舟记》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事物说明文。
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着力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不少于600字。
技法借鉴
《核舟记》紧紧围绕“核舟”这一工艺品,按照空间顺序,从多个侧面,运用多种方法,着力表现其“奇巧”的特点。我们在介绍一件工艺品、纪念品或生活用品时,也可以借鉴《核舟记》的写法,着力表现其中的某个特点,然后再围绕这个特点来组织全文。具体方法如下:
1.概括叙述特点。
(1)概括介绍雕刻者王叔远的“奇巧”。“径寸之木”说明微雕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微雕表现范围广,“罔不因势象形”说明构思精巧、善于利用特定原材料进行微雕创作,“各具情态”说明雕刻得逼真。
(2)概括介绍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样的交代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总起下文,为作者的描摹确定一个中心;另一方面说明核舟不仅有“形”,更有“神”,有表现的情景和主题,这也是核舟“奇巧”之所在。
(3)概括介绍核舟上的人、物和字,“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突出雕刻內容丰富,表现核舟的“奇巧”。
这样的概括,从结构上看,让文章形成“总——分——总”的结构;从说明顺序上看,从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
2.局部描摹特点。
《核舟记》中,为了表现核舟的“奇巧”,作者从船的正面到背面分四段依次描摹船舱、船头、船尾、船背。介绍船舱,重点介绍了八扇窗和十六个字;介绍船头,突出的是三个人,人物的站位依次是“中”“居右”和“居左”,此处描写了三个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介绍船尾,突出的是两个舟子,同样突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介绍船背,突出的是文字的内容、形态和颜色,包括题名和篆章。
作者通过对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四个部分的描摹,向我们展现了人物描写的生动和逼真、物品的清晰和丰富、字体的多样和多彩,进而向我们展现了核舟的“奇巧”,为最后作者的抒情议论“嘻,技亦灵怪矣哉”做了充分的铺垫。
3.多种方法凸显特点。
(1)从表现雕刻者的“奇巧”和“灵怪”的角度看,写核舟可以看作是一个例子,作者用神奇的“核舟”这一例子去表现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核舟是众多“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微雕作品中的一个代表。
(2)为了突出微雕技艺的神奇,作者反复用雕刻材料的体积微小去反衬:总体介绍时突出“径寸之木”;具体介绍核舟的时候三次写其体积微小,一次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第二次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第三次说“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和形象逼真形成反差,达到反衬的目的。
(3)用列数字的方法客观说明核舟的“奇巧”,在“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个,刻字共三十四个。
这样,核舟的“奇巧”就被凸显得十分明确了。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或特别熟悉的工艺品、纪念品或生活用品?选择一件,模仿《核舟记》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事物说明文。
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着力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不少于600字。
技法借鉴
《核舟记》紧紧围绕“核舟”这一工艺品,按照空间顺序,从多个侧面,运用多种方法,着力表现其“奇巧”的特点。我们在介绍一件工艺品、纪念品或生活用品时,也可以借鉴《核舟记》的写法,着力表现其中的某个特点,然后再围绕这个特点来组织全文。具体方法如下:
1.概括叙述特点。
(1)概括介绍雕刻者王叔远的“奇巧”。“径寸之木”说明微雕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微雕表现范围广,“罔不因势象形”说明构思精巧、善于利用特定原材料进行微雕创作,“各具情态”说明雕刻得逼真。
(2)概括介绍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样的交代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总起下文,为作者的描摹确定一个中心;另一方面说明核舟不仅有“形”,更有“神”,有表现的情景和主题,这也是核舟“奇巧”之所在。
(3)概括介绍核舟上的人、物和字,“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突出雕刻內容丰富,表现核舟的“奇巧”。
这样的概括,从结构上看,让文章形成“总——分——总”的结构;从说明顺序上看,从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
2.局部描摹特点。
《核舟记》中,为了表现核舟的“奇巧”,作者从船的正面到背面分四段依次描摹船舱、船头、船尾、船背。介绍船舱,重点介绍了八扇窗和十六个字;介绍船头,突出的是三个人,人物的站位依次是“中”“居右”和“居左”,此处描写了三个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介绍船尾,突出的是两个舟子,同样突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介绍船背,突出的是文字的内容、形态和颜色,包括题名和篆章。
作者通过对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四个部分的描摹,向我们展现了人物描写的生动和逼真、物品的清晰和丰富、字体的多样和多彩,进而向我们展现了核舟的“奇巧”,为最后作者的抒情议论“嘻,技亦灵怪矣哉”做了充分的铺垫。
3.多种方法凸显特点。
(1)从表现雕刻者的“奇巧”和“灵怪”的角度看,写核舟可以看作是一个例子,作者用神奇的“核舟”这一例子去表现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核舟是众多“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微雕作品中的一个代表。
(2)为了突出微雕技艺的神奇,作者反复用雕刻材料的体积微小去反衬:总体介绍时突出“径寸之木”;具体介绍核舟的时候三次写其体积微小,一次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第二次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第三次说“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和形象逼真形成反差,达到反衬的目的。
(3)用列数字的方法客观说明核舟的“奇巧”,在“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个,刻字共三十四个。
这样,核舟的“奇巧”就被凸显得十分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