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農村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有些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生活中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导致其性格柔弱,很容易产生自卑、孤僻、不愿与人主动沟通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以“共情”为主要理念的心理健康辅导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共情;农村;高中生;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共情”也称“同理心”,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首先提出。在具体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共情”理念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悦纳。
在实际咨询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位名叫洋洋(化名)的女生,家住霍山县大化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性格内向、敏感,喜欢独处。初中,洋洋就读于霍山文峰学校,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很少和女儿进行情感交流。初中三年,她没有知心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都压抑在心里,从来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提及。但是到了高中一年级,她的心理上就出现诸多异常现象。刚开始,她对某一同学讲话很敏感,认为同学是在议论自己。后来发展到对所有声音都敏感,只要听到声音非要看看来源才放心。
二、实施过程
1.无条件接纳。经过心理健康委员的推荐,洋洋主动来到了“微笑工作坊”。刚开始,她欲言又止,好像担心什么。“微笑工作坊”的教师没有立即进入正题,而是笑盈盈地主动为她倒茶,请她坐在沙发上,让她感到被接纳。然后和她聊一些开心的事,通过各种方法让她能够放心地打开心扉,并保证为她保密,进而和洋洋初步建立平等、和谐、信任的关系。
2.同感其内心痛苦。在第二次心理辅导中,工作坊的教师鼓励洋洋将内心深处所有痛苦和烦恼倾诉出来,并设身处地感受她内心的痛苦,对她的各种情绪、情感给予及时的回应。
3.协同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委员,为其“出彩”。工作坊的教师,及时和洋洋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说明洋洋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帮助,挖掘其优点和特长。当该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时,教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表扬,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有一次,班级心理委员发现洋洋捡到一个钱包主动交给值班人员,于是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利用这件事,大力宣传洋洋拾金不昧的精神,号召全班同学向其学习。通过多次“出彩”,洋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4.一沙一世界,帮助其构建美好的自我。自从得到同学的认可后,洋洋变得爱说话了,见到教师也笑盈盈地主动打招呼。在第三次心理辅导中,“微笑工作坊”的教师让洋洋通过沙盘来构建自己的美好世界,让她在摆沙具的过程中使内心深处的渴望得以满足。在沙盘游戏治疗中,洋洋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向着阳光前进”。“沙盘游戏”简单实用,洋洋慢慢地能够将内心的悲和喜通过沙具来展现。摆完沙具后,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和愉悦感。
5.有针对性地家访,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几次辅导,洋洋欣然邀请“微笑工作坊”的教师到其家做客。教师以此为契机,对她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的是心理关怀。通过和家长的有效联络,洋洋的爸爸在随后的时间里即使不能陪女儿,每周也都会给女儿打一个电话,或寄一件小礼物。洋洋在家庭的支持下,心理获得了极好的归属感,甚至能够当着父母的面,说“爸爸辛苦了!”“爸爸我爱你!”等温馨话语。
三、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几次心理辅导,班级同学反映洋洋变得活泼了,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也多了。课堂上能主动发言了,班级中有活动洋洋也第一个报名参加。洋洋的父母反映,在家里,洋洋和他们亲近了,喜欢和他们分享心中的快乐与烦恼。在社会生活中,洋洋比以前更加乐于助人了。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发高烧躺在寝室,洋洋主动背着她到医院打点滴。每到节假日,洋洋都会将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塞到“微笑工作坊”的心理信箱内。
四、小结
通过对洋洋的成功辅导,“微笑工作坊”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共情”辅导理念,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深入他们内心,为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生活中乐观向上,笑迎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天瑜.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宋吉成.学生心理案例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16).
[3]陈四光.关于高职共情心理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
[4]王丽梅.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J].科技信息,2011(24).
作者简介:项先红(1985— ),男,汉族,霍山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共情;农村;高中生;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共情”也称“同理心”,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首先提出。在具体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共情”理念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悦纳。
在实际咨询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位名叫洋洋(化名)的女生,家住霍山县大化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性格内向、敏感,喜欢独处。初中,洋洋就读于霍山文峰学校,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很少和女儿进行情感交流。初中三年,她没有知心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都压抑在心里,从来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提及。但是到了高中一年级,她的心理上就出现诸多异常现象。刚开始,她对某一同学讲话很敏感,认为同学是在议论自己。后来发展到对所有声音都敏感,只要听到声音非要看看来源才放心。
二、实施过程
1.无条件接纳。经过心理健康委员的推荐,洋洋主动来到了“微笑工作坊”。刚开始,她欲言又止,好像担心什么。“微笑工作坊”的教师没有立即进入正题,而是笑盈盈地主动为她倒茶,请她坐在沙发上,让她感到被接纳。然后和她聊一些开心的事,通过各种方法让她能够放心地打开心扉,并保证为她保密,进而和洋洋初步建立平等、和谐、信任的关系。
2.同感其内心痛苦。在第二次心理辅导中,工作坊的教师鼓励洋洋将内心深处所有痛苦和烦恼倾诉出来,并设身处地感受她内心的痛苦,对她的各种情绪、情感给予及时的回应。
3.协同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委员,为其“出彩”。工作坊的教师,及时和洋洋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说明洋洋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帮助,挖掘其优点和特长。当该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时,教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表扬,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有一次,班级心理委员发现洋洋捡到一个钱包主动交给值班人员,于是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利用这件事,大力宣传洋洋拾金不昧的精神,号召全班同学向其学习。通过多次“出彩”,洋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4.一沙一世界,帮助其构建美好的自我。自从得到同学的认可后,洋洋变得爱说话了,见到教师也笑盈盈地主动打招呼。在第三次心理辅导中,“微笑工作坊”的教师让洋洋通过沙盘来构建自己的美好世界,让她在摆沙具的过程中使内心深处的渴望得以满足。在沙盘游戏治疗中,洋洋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向着阳光前进”。“沙盘游戏”简单实用,洋洋慢慢地能够将内心的悲和喜通过沙具来展现。摆完沙具后,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和愉悦感。
5.有针对性地家访,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几次辅导,洋洋欣然邀请“微笑工作坊”的教师到其家做客。教师以此为契机,对她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的是心理关怀。通过和家长的有效联络,洋洋的爸爸在随后的时间里即使不能陪女儿,每周也都会给女儿打一个电话,或寄一件小礼物。洋洋在家庭的支持下,心理获得了极好的归属感,甚至能够当着父母的面,说“爸爸辛苦了!”“爸爸我爱你!”等温馨话语。
三、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几次心理辅导,班级同学反映洋洋变得活泼了,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也多了。课堂上能主动发言了,班级中有活动洋洋也第一个报名参加。洋洋的父母反映,在家里,洋洋和他们亲近了,喜欢和他们分享心中的快乐与烦恼。在社会生活中,洋洋比以前更加乐于助人了。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发高烧躺在寝室,洋洋主动背着她到医院打点滴。每到节假日,洋洋都会将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塞到“微笑工作坊”的心理信箱内。
四、小结
通过对洋洋的成功辅导,“微笑工作坊”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共情”辅导理念,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深入他们内心,为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生活中乐观向上,笑迎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天瑜.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宋吉成.学生心理案例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16).
[3]陈四光.关于高职共情心理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
[4]王丽梅.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J].科技信息,2011(24).
作者简介:项先红(1985— ),男,汉族,霍山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