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分工专业化以及信息快速化发展的今天,国际服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它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它也为正面临着能量耗费、贸易纠纷等问题的中国提供了机遇。因此,研究国际和中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深度开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服务外包 跨国公司 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武器,也是当前跨国公司实行产业转移的新形式。服务外包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未来发展前景开阔。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但与制造业外包一样,服务外包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在承担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以国际服务外包以契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 对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关于外包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准确和统一的说法。从狭义的角度说,外包是指特定产品生成的某个或者若干个工序、环节、区段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去完成。从广义上说,外包是企业“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的调整。”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到企业外部完成的一种业务安排。商务部颁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规定是:服务外包指通过服务外包提供商向服务外包发包商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另外,国内有些城市在出台的有关促进服务外包的政策性文件中也对服务外包做了具体的阐述,如上海和深圳等地。
  
  2 经济全球化下的服务外包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各种要素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跨国企业,科学技术的迅猛飞速发展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作的动力。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但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和壮大的社会坏境和各项机制已经形成。国内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运用服务外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尝试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外包。中国拥有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但高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仍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关键障碍。
  我国十分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前,大连、北京、西安等11个城市已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四大区块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等方面,落后于印度,与爱尔兰、菲律宾等国也有很大的差距。
  
  3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对策
  
  我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商务部实施了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这一战略性选择有利于我国全方位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
  3.1借鉴经验。我国政府应吸取、借鉴他国的经验,制定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总体上讲,我国发展服务外包起步较晚,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的经验,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研究出可以促进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3.2培养人才。服务业既是劳动密集型,更是智力密集型产业,能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此,政府应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制定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
  3.3建设品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历经高速发展之后,服务外包的各项领域,无论是ITO还是在BPO都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和人物。服務外包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国际活动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通过权威专业机构的认证提升品牌竞争力,获得知名媒体、咨询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各种奖项荣誉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3.4软硬结合。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制造大国。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工程服务经验,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围绕制造业的产品研发、采购、物流、客户服务等多种BPO形式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根龙,冯宗宪,过境交付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6,(02)
  2 于波,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前景初探,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中也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本文总结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当今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成本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
期刊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头戏,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核心,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是逐渐转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的,所以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储备。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
期刊
摘要 用电营业管理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强化经营管理和监管稽查工作,依然是供电企业用电营业管理中必须抓紧抓好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用电营业管理与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营业管理 客户服务    前言    当前,电力市场的发展已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严重缺电的分配阶段,逐步过渡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阶段。战略目标: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
期刊
摘要 针对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并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1 现状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在管理体系上,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分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两个体系。在法规
期刊
摘要 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并形成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管理概念和工具。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融合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融合可理解为风险管理包含了内部控制,还可理解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控制措施    1 企业内部控制内容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联合体,总括
期刊
摘要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与控制,是现代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开发,实行科学有效地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保障社会电力能源正常供给的重要措施,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电力工程 项目开发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
期刊
在我国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如远程教学、网上培训、网上学校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已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战略抉择。  作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之一的网上考试系统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一个完善、健全的网上考试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结果,为教学提供更有意义
期刊
摘要 电力工程作为现代社会供电能源企业的基础性设施,对于保障社会电力需求具有极大地调节作用,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发过程中,确保电力工程质量,是推动现代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质量管理 落实措施    随着现代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开发建设趋向广泛化,电力工程质量,作为现代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条件,影响着电力能源的正常供给与
期刊
摘要 主观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之一,任何话语都具有主观性。主观化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主观量表达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手段,本文阐明主观性与主观化的关系,分析主观量与客观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主观性 主观化 客观量 主观量    主观性是人类语言极其普遍的特征之一,反映在语言各个
期刊
摘要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兴开展,逐步走向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方法对施工质量,成本控制以及施工效率的重要性慢慢引起相关负责单位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宏观,以及具体方面分别对工程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施工现场 施工管理 成本控制    工程管理的根本目的,则是在满足合同中所约定的工期内交付工程的前提下,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质量,节约成本,适当缩短工期。同时,增强施工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