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化问题与解决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8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化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解析
学生在进入到小学时期后,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增加,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步增高,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无法理解,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领悟能力较差,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就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
(二)在小学生的家庭角度进行解析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导师,学校的教学也需要校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对于一部分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容易被家庭当中的种种因素影响到。如果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过问的话,那么小学生的就会对渐渐地放松对知识的学习状态,最终造成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除此之外,一些家庭对小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满意,再加上对小学生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导致小学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极其的大,对小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三)从教学的方式的角度进行解析
虽然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化促进,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依然应用大量的题海战术来领导小学生进行对数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但不利于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极大的可能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长期这样进展下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造成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情况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和求知欲的引领下,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教师结合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三角形三兄弟在聊天,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说:那可不对,我有一个大钝角,肯定我的内角和最大!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小,那我的内角和就最小呗!究竟谁说得对呢?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激发起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完成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增强建模意识.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结构,是以特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模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乘法”时,数学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树立起建模的意识,使学生学会通过数学模型来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朵朵家要交水费,单位水价为每吨2元钱,本月一共使用了8吨水。那么,朵朵家本月要付多少水费?在解答这个题目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数字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即单价和数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与题目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单价x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在遇到同类型题目时,学生就能够借助数学模型,快速找准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思维。
(三)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学生对数量关系最直接的一种判断能力。估算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也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比如,四年级学习“乘法”时的这道题目: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目需要学生计算出114x21。学生如果直接进行竖式计算就会比较繁琐。学生如果先进行估算然后再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值。题目中,114分钟>110分钟,同时114分钟<120分钟,学生可以通过110x21,120x21来算出大概需要的时间,然后将21拆分成20+1进行计算。学生通过估算得出大概数值的区间,然后再通过数字拆分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数感。
结论
综上所述,形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够指定的说是哪一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与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小学生自身都脱离不掉相关的责任,所以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要想好办法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步上升,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璐.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林俐. 在小学阶段利用数学学具发展学生的数感[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15-116.
[3]刘胜东.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15(05):80.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8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化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解析
学生在进入到小学时期后,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增加,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步增高,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无法理解,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领悟能力较差,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就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
(二)在小学生的家庭角度进行解析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导师,学校的教学也需要校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对于一部分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容易被家庭当中的种种因素影响到。如果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过问的话,那么小学生的就会对渐渐地放松对知识的学习状态,最终造成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除此之外,一些家庭对小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满意,再加上对小学生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导致小学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极其的大,对小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三)从教学的方式的角度进行解析
虽然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化促进,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依然应用大量的题海战术来领导小学生进行对数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但不利于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极大的可能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长期这样进展下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造成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情况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和求知欲的引领下,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教师结合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三角形三兄弟在聊天,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说:那可不对,我有一个大钝角,肯定我的内角和最大!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小,那我的内角和就最小呗!究竟谁说得对呢?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激发起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完成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增强建模意识.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结构,是以特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模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乘法”时,数学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树立起建模的意识,使学生学会通过数学模型来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朵朵家要交水费,单位水价为每吨2元钱,本月一共使用了8吨水。那么,朵朵家本月要付多少水费?在解答这个题目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数字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即单价和数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与题目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单价x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在遇到同类型题目时,学生就能够借助数学模型,快速找准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思维。
(三)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学生对数量关系最直接的一种判断能力。估算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也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比如,四年级学习“乘法”时的这道题目: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目需要学生计算出114x21。学生如果直接进行竖式计算就会比较繁琐。学生如果先进行估算然后再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值。题目中,114分钟>110分钟,同时114分钟<120分钟,学生可以通过110x21,120x21来算出大概需要的时间,然后将21拆分成20+1进行计算。学生通过估算得出大概数值的区间,然后再通过数字拆分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数感。
结论
综上所述,形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够指定的说是哪一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与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小学生自身都脱离不掉相关的责任,所以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要想好办法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步上升,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璐.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林俐. 在小学阶段利用数学学具发展学生的数感[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15-116.
[3]刘胜东.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15(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