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以地域性特色为载体的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课案例研究”课题研究,以苏教版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的“走进家乡
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探索中职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思考地域特色在综合活动课中的体现及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活动课;家乡文化 ;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校语文组开展“以地域性特色为载体的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课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我从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走进家乡文化”课堂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从大方向来看,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而在教育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中,第3条专门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其次,从本地地方特色来看,我们高淳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和特色就是我们应该弘扬的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
再次,从学生现状来看,我校中职生对于高淳的地方文化有所涉猎,但是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具体,只是浅层次的初步认识,并不能说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发展的现状,因此,利用形式多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家园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
根据以上思考,我打算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中职语文综合活动 “走进家乡文化”课堂实践:一是高淳的民间故事;二是高淳的历史遗迹。并开设这两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地域特色,我觉得高淳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民间故事来挖掘家乡文化内涵;而高淳历史悠久,通过了解现存的和文献中的历史遗迹可让学生深层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文化。
第一堂课是“我喜爱的家乡民间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乡民间故事,并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到课堂上分享。学生们很积极,通过询问家长、寻找書籍、网上搜索等手段找到很多民间故事。然后根据分组讨论筛选,选出最好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分享,有几组还制作了PPT,配上相关地方的照片。比如高淳四景——“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的故事。学生们对家乡的名胜有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了解。比如“孔子登游子山”“伍子胥撒金豆子黄金港”“望玉山卞和献玉”的故事,让学生因家乡与历史名人的关系而产生自豪感。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又和本地的地名吻合,是有较高的可信度的。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增加了想去了解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发的找了家乡民间故事读本来传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堂课是“我所了解的家乡的历史遗迹”。学生认为家乡高淳是个偏远的农村,是小地方,没有什么值得说的遗迹。于是我布置大家周末去高淳博物馆去看看,再找找有关资料。几天后各小组有了收获。阳江镇的同学骄傲地宣讲薛城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材料;固城镇的同学报告了固城遗址(春秋时期遗址)材料;漆桥镇同学带来了漆桥老街南陵关(南宋)材料;东坝镇同学找到了修筑东坝(明代)的材料。当然,还有四方宝塔、高淳老街的材料。同学们对这些材料了解后,纷纷说没想到我们的家乡竟然有比北京、南京更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刮目相看。课后,我又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相关材料,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并让他们向更多的人去传播。
通过这两堂相关家乡文化的综合活动课,我认识到综合活动课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地域特色的融入,使课堂教学更有实际效果,使学生不仅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又增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相对于常规的课文教学课堂它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此类综合活动课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而需更多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在中职学生的课堂上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践课。通过这类课对中职学生的品质素养、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迫切需要的。因此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应多一些综合活动课堂的探索。当然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需要很多的课前准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需要贴合实际的选题等。但是只要认准方向,多一些思考,多些行动,一定会在综合活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后翔.高淳地方文化丛书[M].南京: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2015.
(编辑:张晓婧)
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探索中职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思考地域特色在综合活动课中的体现及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活动课;家乡文化 ;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校语文组开展“以地域性特色为载体的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课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我从中职语文综合活动“走进家乡文化”课堂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从大方向来看,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而在教育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中,第3条专门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其次,从本地地方特色来看,我们高淳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和特色就是我们应该弘扬的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
再次,从学生现状来看,我校中职生对于高淳的地方文化有所涉猎,但是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具体,只是浅层次的初步认识,并不能说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发展的现状,因此,利用形式多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家园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
根据以上思考,我打算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中职语文综合活动 “走进家乡文化”课堂实践:一是高淳的民间故事;二是高淳的历史遗迹。并开设这两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地域特色,我觉得高淳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民间故事来挖掘家乡文化内涵;而高淳历史悠久,通过了解现存的和文献中的历史遗迹可让学生深层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文化。
第一堂课是“我喜爱的家乡民间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乡民间故事,并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到课堂上分享。学生们很积极,通过询问家长、寻找書籍、网上搜索等手段找到很多民间故事。然后根据分组讨论筛选,选出最好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分享,有几组还制作了PPT,配上相关地方的照片。比如高淳四景——“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的故事。学生们对家乡的名胜有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了解。比如“孔子登游子山”“伍子胥撒金豆子黄金港”“望玉山卞和献玉”的故事,让学生因家乡与历史名人的关系而产生自豪感。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又和本地的地名吻合,是有较高的可信度的。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增加了想去了解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发的找了家乡民间故事读本来传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堂课是“我所了解的家乡的历史遗迹”。学生认为家乡高淳是个偏远的农村,是小地方,没有什么值得说的遗迹。于是我布置大家周末去高淳博物馆去看看,再找找有关资料。几天后各小组有了收获。阳江镇的同学骄傲地宣讲薛城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材料;固城镇的同学报告了固城遗址(春秋时期遗址)材料;漆桥镇同学带来了漆桥老街南陵关(南宋)材料;东坝镇同学找到了修筑东坝(明代)的材料。当然,还有四方宝塔、高淳老街的材料。同学们对这些材料了解后,纷纷说没想到我们的家乡竟然有比北京、南京更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刮目相看。课后,我又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相关材料,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并让他们向更多的人去传播。
通过这两堂相关家乡文化的综合活动课,我认识到综合活动课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地域特色的融入,使课堂教学更有实际效果,使学生不仅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又增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相对于常规的课文教学课堂它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此类综合活动课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而需更多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在中职学生的课堂上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践课。通过这类课对中职学生的品质素养、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迫切需要的。因此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应多一些综合活动课堂的探索。当然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需要很多的课前准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需要贴合实际的选题等。但是只要认准方向,多一些思考,多些行动,一定会在综合活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后翔.高淳地方文化丛书[M].南京: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2015.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