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得自然能成文,理存天道好就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ang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语有云:“法得自然能成文,理存天道好就章。”这句话原本讲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使人的行动按照行为规则去办事的道理。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近年来,我县强势推进新课改和高效课堂。但许多教师只注重形式上的高效课堂,课堂上一片热闹的讨论景象,教师成了牧羊人,我看不到学习的氛围,导学案在网上下载,高效课堂成了学生老师放任自流的场所。要打造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我们就必须走出这一误区,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这是教育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敬告。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一上课就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首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 《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 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动、 精炼。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采取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向课前开放,作好铺垫。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由于学生从未见过历史悠久,外形优美,结构坚固的赵州桥,不知大拱两肩上那两小拱空间位置究竟如何。我就出示挂图或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将古老的赵州桥变作具体可感的形象。
  2.开放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须通过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
  3.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教《火烧云》一课,我先通过动画来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然后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进行说话练习。这堂课,由于创设了开放教学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觉的学习精神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应建立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如读书汇报式、小组讨论式、质疑辩论式、游戏竞赛式、情境表演式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等一类文笔优美、感染力强的课文,我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感受课文情节与内容,进而被它感动、感染,从而感悟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在阅读过程中,不强加给学生自己的主观理解,告诉学生应该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试着放放手,对学生说:“你喜欢哪一节、哪一句?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你觉得怎么好读就怎么读!”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空前高涨。这种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充满了青春活力。
  四、强化学生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融为一体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阅览室、因特网、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让他们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动手动脑,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求知、求异、求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交际、参观访问、旅游观光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视野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如:低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乐中随时随地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图书馆,搜集整理错别字,分类改正后,设立“错别字门诊”,加强汉字的书写规范。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它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究语文教学技巧,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着高效的境界迈进。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能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一、情景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高效课堂的构造。本文通过自己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重新梳理和探讨。旨在提出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新思路,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 重视 提高 效率  一、引言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学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
期刊
摘 要:学案导学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模式探索,在素质教育下倡导的自主学习中在一些科目、环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然而是否有必要被模式化地全面推广却令人质疑。本文拟从学科、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其全面推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导学案 学科 教师 学生  自从新课改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才真正由理论上的探索过渡到了实践上的钻研。在进行了各种尝试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理论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广大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者从基层农村中学教学课改的实施情况看到了课改带来的曙光和希望!  关键词:新课程 教改 農村中学  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全国17个试验区开展,2005年在全国全面推广,新课程教学要求广大教师转变以前的教学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创新
期刊
当今,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同行们都在与时俱进。教材观也在发生着较大的转变和完善。课本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我们不能当“教教材”的教书匠,而要做会用教材、善用教材、巧用教材、研究教材、编写教材的研究型教师。  从教初中思想品德课二十多年的经验和体会使我认识到:教材虽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但是,每一本教材都是专家团队顺应时代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的实际,反复研讨斟酌,集体
期刊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以说,语文课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对于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激情的人性对话。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更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及人文关怀驾驭好课堂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培养学生思维离不开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真正发挥语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用,应借助语文教学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情境,给学生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高 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教学方
期刊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创设的是一种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指导,培养的是阅读的兴趣,亲近书籍的习惯。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