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立即在全社会引发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习总书记的讲话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不仅充分展现了大国领导人的眼界、胸怀及治国理念,生动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更以辩证的方法分析和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月初,父亲过60岁寿诞,今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吃完丰盛的团圆饭后,作为习总书记的“忠实粉丝”,全家老少三代人又一起重温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并围绕此节目兴趣盎然地展开了讨论。
“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这个主题,弘扬‘孝道’精神,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父亲第一个发言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年仅15岁的习近平去陕北插队时,随身携带着母亲亲手缝制的针线包,这份爱陪伴孩子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与之对应的,是儿子长大后,拉着母亲的手在公园里散步,表现了儿子‘报得三春晖’的‘寸草心’。习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对全社会起到了表率和带头作用。其次,除了子女给父母尽孝,习总书记还大力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普及‘孝’的社会意义,号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最后,习总书记将‘孝道’从个人、社会上升到国家层次,要求各級党员干部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自觉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道德资源凝聚人心,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父亲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而今天,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回家陪我吃顿饭,这,就是最好的孝道。”
“良好的家风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更是留给子孙后世永恒的‘不动产’。我对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中关于家风的思想高度认同。”我接着说道,“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和家风息息相关。在古代,有‘孟母三迁’‘三娘教子’等典故,无不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功与伟大;观近代,有曾国藩为后辈‘写家书’、周总理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所体现的民族气节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看身边,孩子的爷爷做了一辈子村支书,两袖清风,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孩子的外公放弃从政,甘做人类灵魂工程师,至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们都收获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家风的传承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习总书记所阐述的那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家风。’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整个社会的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我呷了一口茶,从容淡定地说:“家风这面‘镜子’需要世代传承,我们更要把这面‘镜子’放在心中!”
“爷爷和爸爸说的大道理我不是很懂,但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的影响最大,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一向沉默少言的儿子突然开口道,“本期节目以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展开——为何学?因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还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整个人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从小要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远大的理想,人一旦有了目标和理想,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学什么?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长处爱好,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领域,建功立业,大展宏图。怎么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像习大大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高质量、有规律的学习过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儿子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全家人热烈的掌声。
末了,父亲总结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也进入耳顺之年,作为一名拥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到开放型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习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中,习总书记还特意引用了两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自信气质,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只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先辈遗志,弘扬爱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如今,逢年过节重温《平“语”近人》节目,已经成为我们全家三代人的一门“必修课”,在红色经典中感知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感悟家风孝道和人生真谛。这道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精神文化大餐”,不仅成为亿万老百姓的“舌尖美味”,也必将成为华夏大地最动听的“时代好声音”!
编辑:修远 [email protected]
月初,父亲过60岁寿诞,今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吃完丰盛的团圆饭后,作为习总书记的“忠实粉丝”,全家老少三代人又一起重温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并围绕此节目兴趣盎然地展开了讨论。
“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这个主题,弘扬‘孝道’精神,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父亲第一个发言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年仅15岁的习近平去陕北插队时,随身携带着母亲亲手缝制的针线包,这份爱陪伴孩子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与之对应的,是儿子长大后,拉着母亲的手在公园里散步,表现了儿子‘报得三春晖’的‘寸草心’。习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对全社会起到了表率和带头作用。其次,除了子女给父母尽孝,习总书记还大力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普及‘孝’的社会意义,号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最后,习总书记将‘孝道’从个人、社会上升到国家层次,要求各級党员干部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自觉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道德资源凝聚人心,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父亲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而今天,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回家陪我吃顿饭,这,就是最好的孝道。”
“良好的家风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更是留给子孙后世永恒的‘不动产’。我对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中关于家风的思想高度认同。”我接着说道,“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和家风息息相关。在古代,有‘孟母三迁’‘三娘教子’等典故,无不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功与伟大;观近代,有曾国藩为后辈‘写家书’、周总理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所体现的民族气节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看身边,孩子的爷爷做了一辈子村支书,两袖清风,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孩子的外公放弃从政,甘做人类灵魂工程师,至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们都收获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家风的传承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习总书记所阐述的那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家风。’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整个社会的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我呷了一口茶,从容淡定地说:“家风这面‘镜子’需要世代传承,我们更要把这面‘镜子’放在心中!”
“爷爷和爸爸说的大道理我不是很懂,但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的影响最大,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一向沉默少言的儿子突然开口道,“本期节目以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展开——为何学?因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还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整个人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从小要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远大的理想,人一旦有了目标和理想,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学什么?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长处爱好,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领域,建功立业,大展宏图。怎么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像习大大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高质量、有规律的学习过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儿子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全家人热烈的掌声。
末了,父亲总结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也进入耳顺之年,作为一名拥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到开放型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习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中,习总书记还特意引用了两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自信气质,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只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先辈遗志,弘扬爱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如今,逢年过节重温《平“语”近人》节目,已经成为我们全家三代人的一门“必修课”,在红色经典中感知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感悟家风孝道和人生真谛。这道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精神文化大餐”,不仅成为亿万老百姓的“舌尖美味”,也必将成为华夏大地最动听的“时代好声音”!
编辑:修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