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文章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为例,通过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植物生长素;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4-0094-02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从实际生物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出发,高中生物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解决疑惑,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笔者有幸参加了区A级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评比活动,课前依托核心素养理念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后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相互融合
  1.引入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以学生对生命自然现象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开始萌发,它的根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放置于窗台上的盆栽幼苗往往表现出弯向窗外的生长情况)来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另外,引导学生围绕以下4个问题开展课堂学习:①植物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②是哪种环境因素引起植物改变其生长方向的?③这种改变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什么意义?④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株的幼嫩部位还是成熟部位?
  2.确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在高中阶段,实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逐步从生物现象到内在本质、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光能联想到植物内部因素建构新知识,同时围绕几位科学家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互评、质疑,教师讲解、释疑,师生共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的逐步探究,及对每一个环节内容的研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
  1.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课始,教师课件展示两幅图片(有关红杏出墙的诗句和插图及窗台上的盆栽)。古诗中的“红杏出墙”是學生比较感兴趣的讨论话题,教师适时抛出这一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授课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必备能力。
  2.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是哪种环境因素引起植物改变其生长方向的?这种改变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意义?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各推荐一位学生负责记录,一位学生负责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小组代表发言。某小组认为放置于窗台上的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原因有两个:一是外界太阳光的影响,二是植物体内细胞生长速度的快慢。这种生长的意义在于帮助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其他小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生提出:放置于室外的植物也会受到光的影响,为什么它们没有表现出向光弯曲的特点呢?由此引出单侧光概念。还有学生认为窗台上的植物弯曲生长可能是因为自身产生了某种物质,为下面生长素的提出埋下伏笔。
  3.验证经典,发散思维
  介绍达尔文实验的巧妙设计,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向光性现象,并进一步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既需要细致的观察,也需要创造性思维,更需要尊重事实的精神。詹森选择“琼脂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其他材料(如不透水的云母片),实验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拜耳的实验选择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得到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的“影响”在向下传递时分布不均所致。教师再次设疑:这种影响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结合教材总结推测这种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即生长素。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温特实验是否准确?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温特实验,尝试设计更完善的实验,验证生长素确实由胚芽鞘尖端产生,再结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三、教学反思
  1.知识到能力,构建生物思维模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生物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融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生一起归纳出一张教学过程图,即从认识单侧光到某种影响,最后到发现生长素,逐步完成“生长素发现”这一过程的认知,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的总结归纳、语言表达、相互合作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有效促进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互评到质疑,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平台,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相互评价、相互反驳对方观点和质疑的氛围,使课堂融人更多的鲜活力量。如学生对单侧光提出疑问,进而展开小组讨论、分析,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后,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实施课堂反馈,学生在反馈中多次提到:“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我一直跟随着科学家的步伐在不断地思考。”对于教师来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促进学生探索生命规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学会从实践的层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和思维能力,是生物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日标。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生命科学所赋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养[J].今日教育,2016(3):11-14.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王洪奎,对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增长点的探寻[J].中学生物教学,2011(6):11-13.
  [4]刘东杰,高中生物学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16(7):49-50.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女性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的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处或几个部位同时受累,急性盆腔炎多发于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消毒不严,或经期不卫生。也可继发于盆腔内其它器官的感染,如阑尾炎、膀胱炎。慢性炎症多发由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当迁延而致,亦为湿毒壅盛型,瘀毒内结型和寒凝瘀滞型。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必须及时诊治,综合治疗。  一、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2000年前,灌婴筑城,于江南水道、南北通衢之地构建出一片繁华。于是,南昌便以“南方昌盛之地”而久负其名。  滕王李元婴抖木架梁,便从此有了滕王阁和那蕴含了长江的悲壮却缠绵而来的秋风,登楼极目,赣水汤汤,文人俊采,皆为繁忙。谁破雾列,独占清芒?当为王勃,年少俊慧,篇赋精藏,划破古南昌城过于嚣耳有失风采的气息,为这片红土净水轻颂吟唱。他的孤傲,他的文心独雕,他的慨叹“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斑然清爽
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如爬行、倒立、倒行、赤足、伸懒腰等,被人们称之为“反常态健身法”,又称“反序运动”。反常态运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全面锻炼,从而建立新的平衡,收到意想不到的特殊锻炼效果。  l、倒立健身法  人的正常态势是头向上的,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腰脊柱、关节受一定压力,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也同头朝上的姿态相适应。长久站立者易患内脏下垂、痔疮、下肢静脉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写了贾母两宴大观园后带领刘姥姥和众金钗游览栊翠庵,妙玉招待大家吃老君眉茶,贾母问是什么水烹的,妙玉笑答“是旧年的雨水”。随后妙玉又拉着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你这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集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打开……你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
病态心理学中的“妄想”一词是指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它是在精神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属于病态的推理和病态的判断。这种信念不符合客观实际,无事实根据,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内容荒谬,与其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也不相称,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移,无法被说服,不可理喻。妄想的最大特征是妄想内容的核心完全涉及自我,如“我伟大”、“他人要加害于我”、“我是有罪的”、“那件事情会毁掉我的”等。  健康人也可
很久没能像今年冬天这样,走在飘落的第一场雪里,还是那么缓慢地步行,感受一个冬天。  我喜欢长长的风夹杂着一些洁白的雪花一缕缕掠过脸颊。填满心湖,然后在湖水的涟漪里缓缓离开的感觉;喜欢雪花一片片落下,覆满心底,然后在阳光的亲吻下一点一点消融的感觉。  走在这样的季节里,我感觉应该为自己或者应该为这个季节做些什么。这还不属于纯粹的冬天。我的手并没因为下雪或化雪而冻得红肿,叫父母心疼。我想起了亲爱的父亲
老师们总爱打一个老掉牙的比方:文科是左腿,理科是右腿,两条腿都得结结实实,健康有力,才能飞速向前跑。  这个比方老归老,很遗憾,说的却是一个几乎难以辩驳的真理。更遗憾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被不幸言中,不知何时已变成了文科或理科中的某一门永远学不好的“长短腿”,只好在漫漫求学途上一瘸一拐往前挪,眼睁睁看着“健全”人潇洒矫健的背影一掠而过,惟有欲哭无泪、捶胸顿足的份儿。  教育家们也总是把“全面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当外界温度超过33摄氏度之后,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加快,影响体内的血液循环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慢性疾病患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感受,尤其是老年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饭量减少、易出汗等等,加重了身体的负担,增加了疾病的危害。那么在酷热的夏季,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应该怎样度过。  1.调整饮食结构  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进入到夏季之后,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平时要少吃冰冷
在潍河滩  你能看到生长的树木  能看到趴在树木上鸣叫的蝉  能看到正走向蝉的栗色螳螂  能看到树枝上已经对螳螂  虎视眈眈的一只黄雀  你最后看到的那个蹑手蹑脚  想捕捉黄雀的孩子 是我  编辑/赵菱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尬万分地笑了笑,沉默了很久。  在大多数人看来,军人总是与粗犷的性格和潦草的硬线条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