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因为在课程忙碌的高中阶段,学生有着异于其他学段的浮躁和不安,音乐课作为考察科目而非考试科目,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重视,不配合。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如果音乐课上得好,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繁杂课程中的调味剂,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兴趣;欲望;提高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是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就犹如作曲家创作出一首作品;教授这堂课,就类似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好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心均得到愉悦。
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如何才肯放下课堂上偷偷看高考科目书籍而认真听课呢?高中音乐教师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以下几个建议。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 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6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兴趣;欲望;提高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是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就犹如作曲家创作出一首作品;教授这堂课,就类似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好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心均得到愉悦。
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如何才肯放下课堂上偷偷看高考科目书籍而认真听课呢?高中音乐教师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以下几个建议。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 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6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