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提问;精心设计;引导;启迪;追问;深题浅问;围绕学生
Mathematics classroom of the 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how lift to ask of usefulness
Wang Chang hong
【Abstract】Classroom's lifting to ask is the core of teaching, is a mathematics inspire type is a kind of main form of the teaching, is also the teacher's in common use teaching means.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how lift to ask of usefulness?In fact be the whole circumambience student for the corpus, detection, look for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valid to open the problem scene of exhibition, at accommodation of time, accommodation of the space present it by accommodation, let student ability quick, with accuracy comprehension problem of direction, full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make dissimilarity of the student get on mathematics ability dissimilarity of, 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Valid lift to ask;With meticulous care design;Leading;Inspire;Cross-examine;The deep is shallow to ask;Around student
课堂提问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提问和导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識,启发思维,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落实主体地位。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课前提问只是形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现在教师都很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气愤活跃起来。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对“还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问题的设置不是很恰当。
1.2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3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1.4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1.5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1.6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1.7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提问的误区,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2.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2.1目的明确: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2多用启发式提问: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启发性问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
2.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机连续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紧随着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得到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改变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习惯。特别是在概念的判别和选择题的解答时更应如此。当学生解决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活用,得出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2.4深题浅问,难易适度:课堂提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但学生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
2.5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资料表明,教师在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暂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会使学生对回答的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学会等待技巧,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不要马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提出另外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或补充、修改对问题的答案,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决心和信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6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少数优等生可以“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从而导致总体成绩滞后。
2.7讲究容量:根据心理学原理,观察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教师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8发展性眼光:课堂提问还应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讓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课中,可以设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机会的多少有关系。所以,提问题时应该尽量让所有的学生有同等的回答机会,应面向所有的学生提问。
如果说教育教学工作是“教无定法,有教无类”,那么是否也可以说“问无定法”,归根结底,所谓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总之,教学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教师的提问必须着力于诱发思维,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步步提高,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方均斌。中学生数学提问意识与能力现状分析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5(8).
[2]王青云。新课程理念下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6(6).
[3]李祥兆。知识分类与提出数学问题【J】。数学通报,2005(11).
【关键词】有效提问;精心设计;引导;启迪;追问;深题浅问;围绕学生
Mathematics classroom of the 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how lift to ask of usefulness
Wang Chang hong
【Abstract】Classroom's lifting to ask is the core of teaching, is a mathematics inspire type is a kind of main form of the teaching, is also the teacher's in common use teaching means.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how lift to ask of usefulness?In fact be the whole circumambience student for the corpus, detection, look for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valid to open the problem scene of exhibition, at accommodation of time, accommodation of the space present it by accommodation, let student ability quick, with accuracy comprehension problem of direction, full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make dissimilarity of the student get on mathematics ability dissimilarity of, 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Valid lift to ask;With meticulous care design;Leading;Inspire;Cross-examine;The deep is shallow to ask;Around student
课堂提问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提问和导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識,启发思维,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落实主体地位。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课前提问只是形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现在教师都很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气愤活跃起来。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对“还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问题的设置不是很恰当。
1.2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3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1.4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1.5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1.6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1.7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提问的误区,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2.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2.1目的明确: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2多用启发式提问: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启发性问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
2.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机连续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紧随着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得到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改变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习惯。特别是在概念的判别和选择题的解答时更应如此。当学生解决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活用,得出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2.4深题浅问,难易适度:课堂提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但学生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
2.5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资料表明,教师在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暂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会使学生对回答的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学会等待技巧,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不要马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提出另外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或补充、修改对问题的答案,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决心和信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6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少数优等生可以“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从而导致总体成绩滞后。
2.7讲究容量:根据心理学原理,观察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教师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8发展性眼光:课堂提问还应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讓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课中,可以设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机会的多少有关系。所以,提问题时应该尽量让所有的学生有同等的回答机会,应面向所有的学生提问。
如果说教育教学工作是“教无定法,有教无类”,那么是否也可以说“问无定法”,归根结底,所谓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总之,教学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教师的提问必须着力于诱发思维,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步步提高,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方均斌。中学生数学提问意识与能力现状分析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5(8).
[2]王青云。新课程理念下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6(6).
[3]李祥兆。知识分类与提出数学问题【J】。数学通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