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备课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教学生命力的独特呈现就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巴尔扎克也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借用到我们教师备课上,也可以这样说,一种有思想的备课才是一种成功的备课。什么是有思想的备课?
  1备课的概念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备课泛指为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活动。它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备课还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形象地概括。这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深入钻研教材,成为文章的知音,还要求教师跳出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成为学生的知音。
  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需要教师课前的智慧积淀和倾情投入。在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活动。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能否深刻领悟每一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教师能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课堂上收获“大语文”的精彩,这些无不取决于教师个人预约这种精彩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在于:一方面,就是大量繁杂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使得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只有认真思考定位语文课程的价值标准,确立科学有效的备课策略,才能激活语文课堂,走出语文教学的窘境。
  2语文新课程的备课策略
  2.1始终有“自我”。这是教师备课的前提。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教师备课最能体现的就是人的发现、研究和探寻。然而,君不见,现成的教参、教案、课件满天飞,很多教师的备课就是简单重复地“抄写教案”,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过多依赖这些现成的资料,缺乏自我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满书满本子抄的都是现成的别人的东西,时代变了,多年前的解读依然出现在由不一样的学生形成的课堂上,这样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的课堂怎能有创造性可言?教室不是启发学生思想反而成了禁锢思想的地方。
  2.2始终有学生。教师备课如果解决不了“教是为了谁而教”的问题,则“教”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眼里心里没有学生、没有学情的备课,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备课;眼里心里没有学生、没有学情的老师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好老师。一个好老师,没有一节完全重复的课堂,因为他知道现实的学情,他会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一个好老师,没有备好备完的课,因为他会不断吸收、不断改变,会随时修订自己的备课思路。一个好老师,不会为一节课而单纯的备课,他的备课是瞻前顾后、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师备课的关键之处是备好学生。我们要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正确地估计未来的课堂,正确的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2.3备课呼唤独立。“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独立”的最可贵的表现就是教师敢于不依赖教参和现成的教学资料备课,更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敢在大课、赛课上按照自己的思想上课。“独立”的第二点表现就是能够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生成,敢于点评引领学生的思考学习。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解读文本的过程,没有独立就谈不上多元,更谈不上创新。
  2.4备课呼唤平等。教师备课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个共同的载体——课文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备课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其中也包含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因此,教师的备课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更高明。备课呼唤教师与文本的心灵的沟通,语文课堂更呼唤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这些沟通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没有平等,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谐。
  2.5备课呼唤创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会限制我们,影响我们,使我们陷入“死教书”和“教死书”的不良行径中。备课不是一个被孤立的个体环节,而是一个创造的系统过程。教师备课呼唤创新,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多些调适,多留空白,多种形式,多样方法,尊重差异,尊重生成,备课的创新尤其重要。如今,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民族的创新需要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的创新。备课作为教师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则何谈教育改革,何谈民族创新?时代的变革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承担起创新的重任。行动吧,教师们!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但是纯粹的识字教学对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显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汉字变得让学生能够学得又好又快呢?本文在韵语识字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研究,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乐识字,并在识字中获取乐趣,从而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  1韵语识字教学的优势  “韵语识字”其主要特点是“快速、高效”。它以韵语快速识字为
期刊
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行动的学习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而“表演课”作为初中语文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类型更是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广泛参与。  我们的初
期刊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镇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花果山北麓,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00亩,果园10000亩(桃园占8000亩),居住人口1.95万人,素有“建筑业之乡”的美誉。2007年,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苏北五十强乡镇”中居16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镇、“全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2009年,荣获连云港市“综合经济实力10强镇”和“最具发展潜力乡镇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这种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而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正在努力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教学的互动模式。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出差错。面对差错,教师是训斥、避而不答……方式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处理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伤害,扼杀学生求知的天性。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差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应用。  1善待差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片面性。孩子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
期刊
【摘 要】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浩瀚而深邃。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21世纪社会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经受着许多的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在这个国家的文化进入较之以前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时代,作为身负教育学生,传经解惑的现代教师,又改如何与时俱进的提升自己的兼容性和创新思维呢?这同样应该成为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兼容性 创新思维    中国是一个代表着神秘神圣的国家,她的神秘不仅仅表现
期刊
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结论轻过程,有活动无激情,有思维无智慧,很多知识只作为一种符号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始终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究其原因,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真切体验是问题的结症所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变间接学习为体验学习,让课堂因体验而精彩,让学生的学习因体验而
期刊
叶圣陶先生早年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而且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生命),不能不关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对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1要解读教材的人文内涵,注重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学生  语文是生命之声,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成绩较前有所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旧教材知识系统化,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新教材知识零散,版面活泼,淡化知识点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创新。这就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认为生物是副课,且知识有的比较抽象,思想不重视有畏难情绪,基于以上状况,我经过认真讨论,结合这次学校开展的小课题研究,首先从课堂上开始,培养学生通过科学记忆法提
期刊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导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以趣引思,激活思维  兴趣是启迪思维、引导主动探索学习的最活跃因素。因此,教师要以精湛的教学技巧激发兴趣,以趣引思,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1精心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