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168-01
美术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识的人,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和人的心理效应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室内的一种自发的、愉快而带有孩子气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者就是教师。要创设愉快的氛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具有一颗童心,在教学中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营造。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草绿色,我就问她:“为什么?”她甜甜地回答道:“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呀,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我由衷地赞叹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体验生活,做到“心中有画”。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我在教《朋友你好》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从第一乐段感受到看到好朋友时激动、振奋的心情;有的从第二乐段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时舒畅、快乐的心情;有的从第三乐段听出了好朋友烦恼的心情,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就在不同旋律的音乐声中掌握了以不同形态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好朋友的形象。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涂涂画画真好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象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创新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创新成功的。尤其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或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帮助、信任他们。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首先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成功。其次,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一个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可能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好吃的水果》的教学前,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感悟身边的遮挡现象,让学生看课件,在大街上去找遮挡现象,在黑板上摆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用品的遮挡现象。在摆放中引出难点和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上,我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水果。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我准备了三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且有遮挡关系的水果组合中,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式、“成功”程序与“成功”内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成功乐学上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五、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应该让每个孩子时刻憧憬着幸福的明天,使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学生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发展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以参与求体验”和"以创新求发展的做法。
“以参与求体验”指的是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孩子只能成长一次,而这种“成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体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必需的,孩子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建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所谓“以创新求发展”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明天,今天的学生需要从小学会创造,要具备创新意识,从小养成创新习惯,将来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走进新课程,课改为学生搭设了一个体验成功和增强自信的舞台,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参与是每个孩子的权力,坚持一切活动都要面向每一个儿童,不要有“被冷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在参与中真有体验,真有发展,真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理学家韦洛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可见,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了活泼多样的游戏。如采摘果实、帮小动物找家、找朋友等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满足了低年级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中打开了创新之门。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各种思维的碰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美术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识的人,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和人的心理效应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室内的一种自发的、愉快而带有孩子气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者就是教师。要创设愉快的氛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具有一颗童心,在教学中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营造。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草绿色,我就问她:“为什么?”她甜甜地回答道:“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呀,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我由衷地赞叹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体验生活,做到“心中有画”。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我在教《朋友你好》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从第一乐段感受到看到好朋友时激动、振奋的心情;有的从第二乐段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时舒畅、快乐的心情;有的从第三乐段听出了好朋友烦恼的心情,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就在不同旋律的音乐声中掌握了以不同形态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好朋友的形象。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涂涂画画真好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象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创新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创新成功的。尤其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或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帮助、信任他们。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首先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成功。其次,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一个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可能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好吃的水果》的教学前,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感悟身边的遮挡现象,让学生看课件,在大街上去找遮挡现象,在黑板上摆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用品的遮挡现象。在摆放中引出难点和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上,我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水果。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我准备了三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且有遮挡关系的水果组合中,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式、“成功”程序与“成功”内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成功乐学上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五、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应该让每个孩子时刻憧憬着幸福的明天,使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学生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发展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以参与求体验”和"以创新求发展的做法。
“以参与求体验”指的是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孩子只能成长一次,而这种“成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体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必需的,孩子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建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所谓“以创新求发展”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明天,今天的学生需要从小学会创造,要具备创新意识,从小养成创新习惯,将来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走进新课程,课改为学生搭设了一个体验成功和增强自信的舞台,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参与是每个孩子的权力,坚持一切活动都要面向每一个儿童,不要有“被冷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在参与中真有体验,真有发展,真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理学家韦洛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可见,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了活泼多样的游戏。如采摘果实、帮小动物找家、找朋友等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满足了低年级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中打开了创新之门。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各种思维的碰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