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小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推进的“五小水利”建设,主要是指小塘坝、小水池、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2万余处,蓄水总量7.5亿立方米,有效灌面220万亩。“五小水利”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毛细血管”,在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重庆市山地丘陵的自然条件,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仍然比较突出。一是现有设施隐患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超期服役”严重,如全市14万余口山坪塘,7000多座机电提灌泵站,80%以上的工程不同程度存在病害情况。二是水利发展任务重。据调查,全市农业人均保证灌溉面积0.21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水达11亿多立方米。农村工程性缺水比例达到60%左右,缺水比例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市还有800余万人饮水不安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极其艰巨。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初步测算,全市整治新建山坪塘和渠道、小型提灌站等工程每年约需投入50亿元,而国家、市、区县财政资金每年投入仅2亿元,资金供求缺口较大。加之渠系配套建设不到位,已建成水利工程难以顺畅地进入田间地头,用水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管护缺位运行不畅。小型水利工程大多由村社、农户或用水者协会负责。产权不清,管护措施难落实,承包者“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突出,一些水管单位运行经费不足,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困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村抗旱供水的关键之举,有利于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切实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应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
  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规划,整合涉水建设项目,避免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脱离,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投资建设。编制规划应依据当地水资源特点,突出整体性、系统性,横向上从村与村、乡与乡直到全县域、辖区流域;纵向上从水源(水库)水头(干支渠)延伸到地头(斗渠);建设上从水库、干支渠建到斗渠;实施退耕护岸林、护渠林工程,构建林中有渠、渠林相间、沟渠纵横的山区生态水网。县域之间,由市水利部门予以统筹。编制专项规划,应与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投资方向充分衔接,在每个方向上做到项目化、工程化、技术化,建设一批跨县域流域、覆盖面积广、综合效益好、农民受益多、单体投资大、地方办不了的好项目、大项目,最大力度的争取上级支持。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统筹筛选一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的规划本子、项目笼子、资金盘子。各级政府应将农田水利作为公共财政的投入重点,并逐年提高其在财政预算中的支出比例,确保稳定增长。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性投入。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发展基金、发行地方债券等融资手段,拓宽投资来源,增加投入规模。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资,尤其是中长期投资。对农民兴修“五小水利”设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助,并逐年提高,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兴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着力解决难点问题
  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点带面、推广发展”的思路,加强重点项目区建设,促进“五小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区域内主要小型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在优先解决区,实现项目区山丘区人均新增11.6立方米蓄水容积,解决饮水水源173.75万人,新增水浇地6.2万公顷,项目区农村人口583万人,人均新增水浇地0.01公顷;在重点解决区,实现项目区山丘区人均新增10.9立方米蓄水容积,解决饮水水源172万人,新增水浇地6.1万公顷,项目区农村人口544万人,人均新增水浇地0.01公顷。二是由县级负责统筹协调,由县、乡、村负责组织实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公开向广大农民做出承诺,让更多的农民尽快用上水,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加强乡镇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服务站点建设,做到乡有专职水管站、村有兼职水管员,实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责任。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一是探索农民自办或联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参与以产权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建设进度,提高使用水平,落实管护责任。二是大力推广用水户协会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扶持其健康发展的内容和责任。三是切实发挥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到规划建设、筹资投劳、维修管护的全过程中来,使农民既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也成为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努力构建节水社会
  一是广泛宣传水利建设政策,普及节水知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注重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二是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机械化节水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推动农村水利建设逐步向精准农业、标准化农业迈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使大水和小水结合,达到“旱能浇、涝能排”。三是重视在主要的且能形成长年径流的沟河或支沟等,建立水闸或拦水坝,用于蓄水保水。四是加快制定和推行分类水价、阶梯水价、节水补偿等市场机制措施,并使之在水资源配置和促进节约用水等方面发挥扛杆作用。
其他文献
“农民”一词在今天随处可见,但真正问到何为“农民”,面对这一看似内涵很清楚的概念,回答往往人言人殊,莫衷一是,颇耐人寻味。  在国外,“农民”是一个让专家学者无比头痛的词汇。著名英国人类学家M·布洛克曾说:“学术界在议论究竟什么是农民时面临巨大困难”。国际上权威的工具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农民(Peasants)”词条也困惑地写道:“很少有哪个名词像‘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再次成为时代最强音。仁人志士,都在深入思考、积极行动。“三农”领域的改革艰巨而庞杂,既要大胆设计,又要小心求证;既要系统谋划,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敢闯敢试,更要稳扎稳打;既要只争朝夕,还要有历史耐心。  首先,为啥改?改革不能无缘无故、无中生有,必须是事出有因、水到渠成,甚至是形势所逼、问题倒逼,否则,就不到改革的火候。我们究竟向改革要什么?改革要解决哪些问题,得先要搞明白。因
期刊
土地制度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事关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农业和农村也正在经历剧烈而深远的重大变迁。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制度既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平衡后形成的结果,其本身的创新与变革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与时
期刊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速,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重庆市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出现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简称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特征、发展约束与政策需求,对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广大农
期刊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形势紧迫、任务繁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依靠科技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重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现状  (一)农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重庆市共有涉农高校7所,中央在渝农业科研机构1个(中国农科院柑
期刊
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关于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战略部署。近年来,重庆市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形势趋好。  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始终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改革的突破口,在推进统筹城乡改发展过程中,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
期刊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  近日,上海市郊金山区枫泾镇等10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更名为“国家级生态镇”,这标志着市郊乡镇在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方面有了升级版。枫泾镇公共绿地面积达38.9万多公顷,其中水源涵养林、道路防护林、经济果树林等种植达到1645.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13%,全镇勾画出了绿色、和谐的江南生态水乡的特有风光。  广东省:生猪有了“激光身份证”全程追溯打
期刊
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存在于城市间隙和近郊,依托和服务于城市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主城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重庆直辖十几年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形态已初具雏形,在“
期刊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耕层优化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为探明和评估绿肥粉垄耦合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稻田土壤逆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南宁)开展为期4个稻季的定位试验,早稻采用粉垄耕作(F)和常规耕作(C)2种方式,以不施肥(N)为对照,设置常规施用化肥(N_0)、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N_1)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N_2),共设
期刊
目前农村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农村家庭数量逐年减少,特别是随着农村居民进城入户政策的全面放开,变化呈加快之势;另外一个是农业经营效益不高,农民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在下降。这两个变化的作用,逼使“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更加凸现。为此,我们确实要研究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个重大课题了。  我国现在正在走发达国家几十上百年前走过的路。从他们农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不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