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发展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校,这绝不仅仅需要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备,更需要校领导班子超前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艺术以及学校温馨的文化氛围。德茂中学的师生是幸福的。那么,师生们的幸福源于哪里?
尊重差异让每个人都体现价值
校长该如何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规范办学行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虽有多种说法,但德茂中学校长说:“让每个人感到自己重要。”
首先,学校尊重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人。管理组织才华的艺术又是开发才华的艺术,更是欣赏才华的艺术。校领导真诚地尊重、理解、热爱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工,让他们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并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学校工作中都是最重要的。
其次,校领导班子重视领军人物的培养。在学校,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只要有能力,在德茂中学就肯定能有自己的位置。”在学校,学科教学专家、德育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三种人均可成为领军人物。学校要想发展,办成名校,必须培养名师,盘活校内人力资源,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是空论,打破平均主义壁垒,真正做到人才兴教,人才辈出。
学校领导班子不忽视中间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以切实引导帮助,为中间力量构建更多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进步成长,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德茂中学现有800名学生,专任教师68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67人,占专任教师的98.5%,高级职称教师8名,中学一级职称教师2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名,骨干班主任1名。
课堂改革让每一科教学都精彩
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是学校领导时时思考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校走上了一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营造和谐校园,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精彩”之路,其中副科教学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2003年,学校在制定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计划中,就明确规定了副科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副科课堂教学。学校成立了各副科的备课小组,并在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政史地、音体美劳、信息心理等大教研组。
“通过培养工作,让每一副科都有能挑起大梁的核心教师,尽管他们没有荣誉称号,学校也视他们为骨干,也要求他们在实力上与主科及区级骨干教师看齐,争取用两年左右,各副科能再培养出1名骨干教师,出1名学科带头人。”这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心愿。
同时,学校还实行了课题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性思考。18个学科研究小组承担了1个市级、4个区级、20个校级子课题,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目前,学校成为大兴区教研协作区德茂片组长校,学校副科科目合作教研网络已经建立。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在听完学校的课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科德育渗透的课堂,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
育人为本让好品质外化为行动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良好的行为举止、高雅的生活气质。这是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理解。
学校强调教育工作要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德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学校探索出了自己的路。
第一,深化德育目标。学校把“以德立身,以学立业”作为德育工作理念,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核心,把“养成教育为基础,学生学风教育为重点”作为德育工作模式,把培养 “高(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做高素质的人)、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做一个能力强的人)、正(真诚友爱,求真务实,做一个行为正的人)的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精心指导学生践行。
第二,加强班主任建设。学校推出每月一次班主任学习培训制度,每学期一次外出“充电”制度,同时出台德茂中学班级月工作形成性评价,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2006年12月,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第三,大兴德育科研。作为中央教科所“十一五” 重点科研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的实验校,学校尝试体验式教育模式,效果很好,两年均有班会被评为大兴区优秀班会。
同时,学校构建德育教育主体网络,将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访工作作为大事来抓,郭海燕、张春熙、张雷等专家作为家长学校主讲教师,曾多次为学生、家长做讲座。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切实做到了在德育工作中以“育人为本”。
铸造师魂以师德提升团队素质
干部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建设视野开阔、追求卓越、亲和力强、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工作。
坚持典型引路,让教师受到感染和影响。学校充分发挥本校先进教师的影响作用,通过市级优秀教师李富荣、市级德育标兵崔维国、市级先进虎占智、市级“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获得者杜文凤、由广慧等同志和教师们交流,让教师们感悟到:高尚的师德是立身、立业之本;学习李烈、孙维刚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教师们明白:高尚的师德造就了名教师,精湛的业务始于师德。
学校坚持以评价为导向,以表彰为助力,带动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教师评价方案中,师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已上升到了40%左右,师德建设正向深层次化发展。
学校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通过学、听、查、评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师德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培养青年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学校通过拜师后的传、帮、带,结出做人、做事、教育、教学硕果。现在,已有24名青年教师教学成绩进入全区前五名,34名教师在区、市、全国各级教学评优、教案编写、论文撰写、课件评比中获奖,两名青年班主任被政府奖励,4名青年教师(师傅)创出教育工作成绩的新高。“师徒结对子,师徒一对红”,已成为我校的佳话。
民乐特色让美育带动学校发展
德茂中学作为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备受瞩目。这源于学校的特色——民乐教育。多年来,民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从1990年开始把民乐教育作为特色育人主渠道。多年来,校长、书记都直接负责民乐教育,在制度、政策上支持学校的乐团。从1990年9月开始,学校顶住压力和困难,先后聘请了宁保生、李光才等多位专家来学校任课。
学校重视民乐特色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今天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明天负责,让艺术教育熏陶净化孩子的心灵、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组织民乐班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种公益演出以及各级艺术节的各类比赛;特别是在2002年6、7月间,学校的8名学生经严格挑选,由校长带队,陪同江泽民主席赴港庆回归,参加在香港红墈体育馆举办的“龙声飞扬”大型音乐会,与音乐名家合作排练并演出了琵琶齐奏《阳春白雪》、民乐合奏《凤阳花鼓》,打击乐合奏《庆回归》等曲目。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几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民乐特长生,他们有的走上了专业发展道路,有的被市重点金帆校录取,有的在美国深造,有许多同学在区、市、全国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在1993年、1998年分别被市教委命名为艺术传统校。
民乐教育在学校熠熠生辉,“一育突破,带动整体”的民乐特色教育,带动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这是对学校民乐教育最好的诠释。□
编辑 朱桂英
尊重差异让每个人都体现价值
校长该如何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规范办学行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虽有多种说法,但德茂中学校长说:“让每个人感到自己重要。”
首先,学校尊重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人。管理组织才华的艺术又是开发才华的艺术,更是欣赏才华的艺术。校领导真诚地尊重、理解、热爱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工,让他们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并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学校工作中都是最重要的。
其次,校领导班子重视领军人物的培养。在学校,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只要有能力,在德茂中学就肯定能有自己的位置。”在学校,学科教学专家、德育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三种人均可成为领军人物。学校要想发展,办成名校,必须培养名师,盘活校内人力资源,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是空论,打破平均主义壁垒,真正做到人才兴教,人才辈出。
学校领导班子不忽视中间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以切实引导帮助,为中间力量构建更多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进步成长,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德茂中学现有800名学生,专任教师68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67人,占专任教师的98.5%,高级职称教师8名,中学一级职称教师2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名,骨干班主任1名。
课堂改革让每一科教学都精彩
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是学校领导时时思考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校走上了一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营造和谐校园,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精彩”之路,其中副科教学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2003年,学校在制定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计划中,就明确规定了副科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副科课堂教学。学校成立了各副科的备课小组,并在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政史地、音体美劳、信息心理等大教研组。
“通过培养工作,让每一副科都有能挑起大梁的核心教师,尽管他们没有荣誉称号,学校也视他们为骨干,也要求他们在实力上与主科及区级骨干教师看齐,争取用两年左右,各副科能再培养出1名骨干教师,出1名学科带头人。”这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心愿。
同时,学校还实行了课题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性思考。18个学科研究小组承担了1个市级、4个区级、20个校级子课题,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目前,学校成为大兴区教研协作区德茂片组长校,学校副科科目合作教研网络已经建立。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在听完学校的课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科德育渗透的课堂,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
育人为本让好品质外化为行动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良好的行为举止、高雅的生活气质。这是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理解。
学校强调教育工作要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德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学校探索出了自己的路。
第一,深化德育目标。学校把“以德立身,以学立业”作为德育工作理念,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核心,把“养成教育为基础,学生学风教育为重点”作为德育工作模式,把培养 “高(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做高素质的人)、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做一个能力强的人)、正(真诚友爱,求真务实,做一个行为正的人)的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精心指导学生践行。
第二,加强班主任建设。学校推出每月一次班主任学习培训制度,每学期一次外出“充电”制度,同时出台德茂中学班级月工作形成性评价,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2006年12月,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第三,大兴德育科研。作为中央教科所“十一五” 重点科研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的实验校,学校尝试体验式教育模式,效果很好,两年均有班会被评为大兴区优秀班会。
同时,学校构建德育教育主体网络,将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访工作作为大事来抓,郭海燕、张春熙、张雷等专家作为家长学校主讲教师,曾多次为学生、家长做讲座。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切实做到了在德育工作中以“育人为本”。
铸造师魂以师德提升团队素质
干部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建设视野开阔、追求卓越、亲和力强、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工作。
坚持典型引路,让教师受到感染和影响。学校充分发挥本校先进教师的影响作用,通过市级优秀教师李富荣、市级德育标兵崔维国、市级先进虎占智、市级“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获得者杜文凤、由广慧等同志和教师们交流,让教师们感悟到:高尚的师德是立身、立业之本;学习李烈、孙维刚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教师们明白:高尚的师德造就了名教师,精湛的业务始于师德。
学校坚持以评价为导向,以表彰为助力,带动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教师评价方案中,师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已上升到了40%左右,师德建设正向深层次化发展。
学校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通过学、听、查、评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师德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培养青年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学校通过拜师后的传、帮、带,结出做人、做事、教育、教学硕果。现在,已有24名青年教师教学成绩进入全区前五名,34名教师在区、市、全国各级教学评优、教案编写、论文撰写、课件评比中获奖,两名青年班主任被政府奖励,4名青年教师(师傅)创出教育工作成绩的新高。“师徒结对子,师徒一对红”,已成为我校的佳话。
民乐特色让美育带动学校发展
德茂中学作为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备受瞩目。这源于学校的特色——民乐教育。多年来,民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从1990年开始把民乐教育作为特色育人主渠道。多年来,校长、书记都直接负责民乐教育,在制度、政策上支持学校的乐团。从1990年9月开始,学校顶住压力和困难,先后聘请了宁保生、李光才等多位专家来学校任课。
学校重视民乐特色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今天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明天负责,让艺术教育熏陶净化孩子的心灵、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组织民乐班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种公益演出以及各级艺术节的各类比赛;特别是在2002年6、7月间,学校的8名学生经严格挑选,由校长带队,陪同江泽民主席赴港庆回归,参加在香港红墈体育馆举办的“龙声飞扬”大型音乐会,与音乐名家合作排练并演出了琵琶齐奏《阳春白雪》、民乐合奏《凤阳花鼓》,打击乐合奏《庆回归》等曲目。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几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民乐特长生,他们有的走上了专业发展道路,有的被市重点金帆校录取,有的在美国深造,有许多同学在区、市、全国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在1993年、1998年分别被市教委命名为艺术传统校。
民乐教育在学校熠熠生辉,“一育突破,带动整体”的民乐特色教育,带动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这是对学校民乐教育最好的诠释。□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