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能否建立起一个规范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国共产党能建立起一个新中国,在拥有完备的国家机器和执政六十多年的经验、特别是主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条件下,建立起一个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房地产市场绝对不成问题。现在的结症是我们如何认识现行的房地产市场模式以及它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民生发展带来的危害,由此而选择调控的手段和力度。
前段时间,有人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开列出了时间表以示报警,其实,如果任其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远比崩盘造成的阶段性财富缩水大得多。崩盘,好比一个人因体力透支而虚脱,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息,仍不失为之健康之身,如果是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而误以为是劳累所至,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前景就十分可怕了。我们只要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失去理智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从多个方面危害共和国的健康肌体。
首先,房价的疯狂上涨,有可能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富强,城市化是必由之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人口大国可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强者。而房价疯涨,就会成为农民融入城市时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城市化的进程由此会被迟滞甚至落空。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甚至还会导至更可怕的事情。有限的耕地,过剩的劳动力成为巨大的矛盾,在城市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数亿“农村不愿留、城市进不去”的边沿化人口,如此庞大的人群处于无轨道生活状态,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其次,房地产投资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过大,有可能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际社会中的第一竞争力,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一个民族就会在经济上受穷,政治上受欺,军事上挨打。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占到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成为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一大主板。房地产投资多了,其它领域的投资就少了,而房地产基本上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既不能促进技术提升,又不能培育高技术的产业大军。我们如果技术上不去,设备上不去,产业工人素质上不去,在全球化的生产分工中就只能给别人打下手,发展下去的结局,就只能是“世界作坊”,强国之梦将成为永远难圆的梦。
第三,地方政府对“卖地经济”的依赖如得不到纠正,有可能从总体上弱化党的执政能力。和平时期,经济建设是我国各级政府执政的中心任务,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以“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前提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带动地价,地价顶高房价,使一些地方政府卖地由惯性而变成依赖,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只有地卖”,结果就变得只热心卖地,慢慢就会成为“只会卖地”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其执政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起执政使命。地方政府谋划、主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如果持续弱化,中央政府遂行执政使命就失去了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就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房地产吸纳社会财富过量,还会直接弱化国家维护主权的能力。现代战争经济学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对抗,本质上依赖于经济实力,“打仗就是打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一个国家如到了必须以军事手段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时候,在经济上必须有两大基础,一个是有广泛的社会财富可动员以应急时之需,一个是有强大的经济生产能力以求持久抗衡。房地产过热,一方面是吸纳民间财富可使之成为负数,造成巨大的购房债务;另一方面是将社会财富变成既不能移动、又不可能有生产性运转功能的楼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外敌入侵,社会无财富可动员,无财富可转移,大量已物化的财富不能变现或用作再生产,处境可想而知。常备不懈,立国之道,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敢淡忘的大事。
还有一层,“卖地经济”明显具有“诸候经济”的影子,有悖于集中统一国家的财富分享原则。我国土地国有,并非“地方所有”,而各地卖地收入归各地,不发达地区地贱,发达地区地贵,造成了财富分享不均,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版图上的统一而实际利益上的分裂状态。
现在,中央再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且力度明显比前几次大。笔者觉得,调控的目标应剑指市场构架,而非参与市场的行为主体,仅上马技术手段,难以治本。资本逐利,一味求高,这是其本性使然,好比群鸟觅食,只要有食,它就要吃,很难追究孰是孰非。房地产价格疯涨,开发商也好,银行业也好,炒房团也好,他们都是只觅食的鸟,无所谓错与不错,错误在于市场本身不健康。我们首先应建立健康的土地供应机制,无论东西南北中,举国之内土地出让金应收归中央财政所有,使用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切实纠正当前这种“崽卖爹田”的弊端;其次是建立健康的开发管控机制。要以“限利开发”取代现行的“暴利开发”为目标,建立国家房地产开发监管局,权力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对各地房地产开发的规模、质量、价格实行统一监管。房地产开发的资本回报率应限定在国内各行业资产回报率平均线以内,二手房的炒作价格应以低于一手房开发资产回报率为原则,禁止房地产市场暴利空间的存在;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住房供应机制。国家要针对弱势群体建立免租、廉租房保障体系,供无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居住;要建立有使用权无产权的房屋供应机制,供普通人群购买居住;针对高端住房人群建立全市场化住房供应机制,开发高成本、市场高价格、交易与使用高费率,以特别的住房满足特别人群居住与投资的需求。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浙江金华市分行)
前段时间,有人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开列出了时间表以示报警,其实,如果任其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远比崩盘造成的阶段性财富缩水大得多。崩盘,好比一个人因体力透支而虚脱,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息,仍不失为之健康之身,如果是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而误以为是劳累所至,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前景就十分可怕了。我们只要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失去理智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从多个方面危害共和国的健康肌体。
首先,房价的疯狂上涨,有可能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富强,城市化是必由之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人口大国可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强者。而房价疯涨,就会成为农民融入城市时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城市化的进程由此会被迟滞甚至落空。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甚至还会导至更可怕的事情。有限的耕地,过剩的劳动力成为巨大的矛盾,在城市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数亿“农村不愿留、城市进不去”的边沿化人口,如此庞大的人群处于无轨道生活状态,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其次,房地产投资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过大,有可能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际社会中的第一竞争力,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一个民族就会在经济上受穷,政治上受欺,军事上挨打。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占到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成为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一大主板。房地产投资多了,其它领域的投资就少了,而房地产基本上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既不能促进技术提升,又不能培育高技术的产业大军。我们如果技术上不去,设备上不去,产业工人素质上不去,在全球化的生产分工中就只能给别人打下手,发展下去的结局,就只能是“世界作坊”,强国之梦将成为永远难圆的梦。
第三,地方政府对“卖地经济”的依赖如得不到纠正,有可能从总体上弱化党的执政能力。和平时期,经济建设是我国各级政府执政的中心任务,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以“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前提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带动地价,地价顶高房价,使一些地方政府卖地由惯性而变成依赖,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只有地卖”,结果就变得只热心卖地,慢慢就会成为“只会卖地”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其执政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起执政使命。地方政府谋划、主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如果持续弱化,中央政府遂行执政使命就失去了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就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房地产吸纳社会财富过量,还会直接弱化国家维护主权的能力。现代战争经济学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对抗,本质上依赖于经济实力,“打仗就是打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一个国家如到了必须以军事手段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时候,在经济上必须有两大基础,一个是有广泛的社会财富可动员以应急时之需,一个是有强大的经济生产能力以求持久抗衡。房地产过热,一方面是吸纳民间财富可使之成为负数,造成巨大的购房债务;另一方面是将社会财富变成既不能移动、又不可能有生产性运转功能的楼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外敌入侵,社会无财富可动员,无财富可转移,大量已物化的财富不能变现或用作再生产,处境可想而知。常备不懈,立国之道,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敢淡忘的大事。
还有一层,“卖地经济”明显具有“诸候经济”的影子,有悖于集中统一国家的财富分享原则。我国土地国有,并非“地方所有”,而各地卖地收入归各地,不发达地区地贱,发达地区地贵,造成了财富分享不均,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版图上的统一而实际利益上的分裂状态。
现在,中央再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且力度明显比前几次大。笔者觉得,调控的目标应剑指市场构架,而非参与市场的行为主体,仅上马技术手段,难以治本。资本逐利,一味求高,这是其本性使然,好比群鸟觅食,只要有食,它就要吃,很难追究孰是孰非。房地产价格疯涨,开发商也好,银行业也好,炒房团也好,他们都是只觅食的鸟,无所谓错与不错,错误在于市场本身不健康。我们首先应建立健康的土地供应机制,无论东西南北中,举国之内土地出让金应收归中央财政所有,使用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切实纠正当前这种“崽卖爹田”的弊端;其次是建立健康的开发管控机制。要以“限利开发”取代现行的“暴利开发”为目标,建立国家房地产开发监管局,权力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对各地房地产开发的规模、质量、价格实行统一监管。房地产开发的资本回报率应限定在国内各行业资产回报率平均线以内,二手房的炒作价格应以低于一手房开发资产回报率为原则,禁止房地产市场暴利空间的存在;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住房供应机制。国家要针对弱势群体建立免租、廉租房保障体系,供无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居住;要建立有使用权无产权的房屋供应机制,供普通人群购买居住;针对高端住房人群建立全市场化住房供应机制,开发高成本、市场高价格、交易与使用高费率,以特别的住房满足特别人群居住与投资的需求。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浙江金华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