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语文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非随心所欲,说它是艺术,指的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形成个人的风格特点。我们常听人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本人结合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从三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导入艺术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趣味的语文课堂应从新颖别致的导入开始。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便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急切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先在黑板上写个“脚”字,并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动物有脚吗?这些动物的脚用来干什么?你们听说过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在哪儿?……”“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波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爬山虎发给学生。“这就是爬山虎,大家仔细看,注意它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安排,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的轨道,开始仔细观察、思考,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生观察后争先回答以上问题。
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前导入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只要我们勤于思考,肯于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學习环境,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精练、灵活,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课文的中心,简明、实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艺术的作用。
二、语言艺术
语文老师通过生动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拔,简洁凝练的概括,引导学生游览知识的殿堂,从而让他们的心智成长起来,情操高尚起来。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激情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全世界人们共享一個太阳,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
(二)趣味
趣味是课堂语言的“味精”,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如果富有情趣,会使语言的感染力大大增强,因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都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特点。
(三)机智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无论我们如何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情况,但课堂教学的偶发性事件,我们却难以预料。有时,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因注意力不很集中,重复了前面几个同学的答案,这时候,我们不妨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样比一味地指责教训学生上课不认真效果好多了。同时,老师灵活的话语也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四)多样
课堂教学中,姿势、目光、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它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老师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无声语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兴趣更加盎然。
三、练思艺术
(一)余韵
如果把一节课喻为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台精彩纷纷的文艺晚会,那么,结尾就是一出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结尾虽然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晴,余味无穷。因此,语文老师要重视结尾的设计,努力使结尾起到巩固知识,启迪智慧、诱发兴趣,训练思维的作用。
(二)反思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写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可以是在上完某课后,随即在教案后记下一些零星的感受。如教学程序的创意叙说,时间分配的处理,课中活动的调整,教学亮点的呈现,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学案例的再次简化设计等。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将用过的教案保存下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这样,下次再进行同篇课文教学时,拿出来参考,就会很快找到感觉,少找弯路。
总之,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别样的美丽。
一、导入艺术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趣味的语文课堂应从新颖别致的导入开始。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便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急切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先在黑板上写个“脚”字,并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动物有脚吗?这些动物的脚用来干什么?你们听说过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在哪儿?……”“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波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爬山虎发给学生。“这就是爬山虎,大家仔细看,注意它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安排,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的轨道,开始仔细观察、思考,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生观察后争先回答以上问题。
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前导入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只要我们勤于思考,肯于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學习环境,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精练、灵活,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课文的中心,简明、实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艺术的作用。
二、语言艺术
语文老师通过生动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拔,简洁凝练的概括,引导学生游览知识的殿堂,从而让他们的心智成长起来,情操高尚起来。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激情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全世界人们共享一個太阳,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
(二)趣味
趣味是课堂语言的“味精”,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如果富有情趣,会使语言的感染力大大增强,因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儿歌、谜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都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特点。
(三)机智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无论我们如何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情况,但课堂教学的偶发性事件,我们却难以预料。有时,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因注意力不很集中,重复了前面几个同学的答案,这时候,我们不妨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样比一味地指责教训学生上课不认真效果好多了。同时,老师灵活的话语也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四)多样
课堂教学中,姿势、目光、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它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老师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无声语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兴趣更加盎然。
三、练思艺术
(一)余韵
如果把一节课喻为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台精彩纷纷的文艺晚会,那么,结尾就是一出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结尾虽然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晴,余味无穷。因此,语文老师要重视结尾的设计,努力使结尾起到巩固知识,启迪智慧、诱发兴趣,训练思维的作用。
(二)反思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写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可以是在上完某课后,随即在教案后记下一些零星的感受。如教学程序的创意叙说,时间分配的处理,课中活动的调整,教学亮点的呈现,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学案例的再次简化设计等。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将用过的教案保存下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这样,下次再进行同篇课文教学时,拿出来参考,就会很快找到感觉,少找弯路。
总之,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