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当前,各地各学校都在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涉及到课堂上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评价一节课,我们从关注教师教的如何而逐步转变为学生学的如何,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具体看以下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有积极清晰的反馈与反思。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心潘主任2010年8月21日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本培训会上说过,“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和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那么,更新教师的观念,换上新鞋走新路,更是取得成效的第一步,为此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教师素养的提高是根本支撑。首先,教师要确立有效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应该包含以下这些内容:①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关注教学效益,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更多地关注目标达成的可测性或量化;④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强化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教师不备课进课堂、教学盲目而随意,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会影响学生应有的发展。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学生大量课后时间;天天进课堂却对教学缺乏理解和探索、天天面对教材却不能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天天面对学生却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缺乏反思与解决。
2.2 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核心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是旁观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积极参与引导、鼓励、监控学生的讨论与练习,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此时,教师不是绝对权威而是平等的另一方。高效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三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这个氛围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效率自然高。
2.3 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本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出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的能力层次、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各有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可以千篇一律。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特点设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到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做到三点: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
“传道授业”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充分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2)准确的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3)把握重点难点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4)优化“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5)改进教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
(6)优化“训练”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益点。
(7)学生主体参与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教学设计要注意避免走入这几个误区:一是情境创设的低效化。牵强附会、远离主题的情境只会耽误时间,其教学效率也低。二是课堂提问的无效化。提的问题太幼稚、太简单效果也不好。三是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这样的探究中学生畅所欲言、热热闹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触动学生思维,知识掌握也不会到位。四是课堂评价的泛滥化。教师评价学生时“你真聪明!” “你真棒!”的表扬声不绝于耳,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糖吃多了也腻人”,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不把握时机、内容的表扬效果不一定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能依赖于一种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心去探索,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就能走出课堂教学的效益低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涉及到课堂上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评价一节课,我们从关注教师教的如何而逐步转变为学生学的如何,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具体看以下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有积极清晰的反馈与反思。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心潘主任2010年8月21日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本培训会上说过,“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和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那么,更新教师的观念,换上新鞋走新路,更是取得成效的第一步,为此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教师素养的提高是根本支撑。首先,教师要确立有效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应该包含以下这些内容:①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关注教学效益,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更多地关注目标达成的可测性或量化;④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强化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教师不备课进课堂、教学盲目而随意,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会影响学生应有的发展。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学生大量课后时间;天天进课堂却对教学缺乏理解和探索、天天面对教材却不能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天天面对学生却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缺乏反思与解决。
2.2 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核心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是旁观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积极参与引导、鼓励、监控学生的讨论与练习,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此时,教师不是绝对权威而是平等的另一方。高效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三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这个氛围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效率自然高。
2.3 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本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出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的能力层次、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各有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可以千篇一律。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特点设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到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做到三点: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
“传道授业”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充分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2)准确的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3)把握重点难点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4)优化“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5)改进教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
(6)优化“训练”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益点。
(7)学生主体参与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教学设计要注意避免走入这几个误区:一是情境创设的低效化。牵强附会、远离主题的情境只会耽误时间,其教学效率也低。二是课堂提问的无效化。提的问题太幼稚、太简单效果也不好。三是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这样的探究中学生畅所欲言、热热闹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触动学生思维,知识掌握也不会到位。四是课堂评价的泛滥化。教师评价学生时“你真聪明!” “你真棒!”的表扬声不绝于耳,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糖吃多了也腻人”,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不把握时机、内容的表扬效果不一定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能依赖于一种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心去探索,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就能走出课堂教学的效益低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