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历史文化的保护;一边是创新产业升级,一边是民生建设,中山市将孙中山精神和文化、将建设与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均衡发展的态势
《小康》: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大力倡导孙中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秉承着孙中山的精神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在您看来,孙中山的文化、精神、理念与中山城市发展的管理和建设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薛晓峰:中山在孙中山先生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民继承发扬孙中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握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优势,勇立潮头,先行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使中山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市以广东省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中山人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惠民思想,大力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推行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1.7∶1,为全省最小。同时,大力开展种树治水抓生态,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国家生态市,并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小康》:在快速发展中,目前中山是否也像其他城市一样遇到瓶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破冰?
薛晓峰:我市现有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格局,与形势的发展、社会建设的要求仍有差距,我们大多数干部是在经济建设中培养出来的,缺乏社会建设能力的锻炼,搞社会建设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相对不足。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组织不发达,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社工明显短缺;社区服务管理功能有待完善,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未形成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时应势,完善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尽快提高社会建设的水平。
《小康》:您此前提出“十大率先”来概括中山市社会管理的“中山模式”,可见创新在中山市城市管理理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如何解读“中山模式”对这座城市发挥的效应?如何理解创新?关键点是什么?
薛晓峰:近年来,中山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一是坚持“一个理念”,即包容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式与工作惯性,在可持续发展中补上社会转型的短板,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社会问题。二是努力实施“两个突破”,即突破城市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个二元结构,促进社会认同与融合,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凝心聚力。三是逐步实现“三个共享”,即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平等发展机遇。在创新上,中山将进一步破解城乡与城市两个二元结构,让所有中山建设者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进外来人员对中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康》:对于中山来说,接下来还有哪些城市建设管理的新举措和方向?
薛晓峰:建设幸福家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新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我们将以“修路、种树、治水、抓项目、筑平台”为重要抓手,擦亮伟人故里品牌,以良好环境吸引高端资源集聚。一是实施“交通先行再先行,公交优先再优先”发展战略;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种树、种好树、种大树;三是以开通“岐江夜游”为动力,推动岐江河综合治理;四是全市共打一张“中山牌”,合力引进强优项目;五是把握辛亥革命百年际遇,整合孙中山故里和东部沿海资源,规划建设“翠亨新区”,加快建设可以支撑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平台。
《小康》: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大力倡导孙中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秉承着孙中山的精神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在您看来,孙中山的文化、精神、理念与中山城市发展的管理和建设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薛晓峰:中山在孙中山先生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民继承发扬孙中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握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优势,勇立潮头,先行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使中山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市以广东省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中山人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惠民思想,大力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推行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1.7∶1,为全省最小。同时,大力开展种树治水抓生态,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国家生态市,并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小康》:在快速发展中,目前中山是否也像其他城市一样遇到瓶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破冰?
薛晓峰:我市现有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格局,与形势的发展、社会建设的要求仍有差距,我们大多数干部是在经济建设中培养出来的,缺乏社会建设能力的锻炼,搞社会建设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相对不足。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组织不发达,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社工明显短缺;社区服务管理功能有待完善,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未形成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时应势,完善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尽快提高社会建设的水平。
《小康》:您此前提出“十大率先”来概括中山市社会管理的“中山模式”,可见创新在中山市城市管理理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如何解读“中山模式”对这座城市发挥的效应?如何理解创新?关键点是什么?
薛晓峰:近年来,中山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到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一是坚持“一个理念”,即包容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式与工作惯性,在可持续发展中补上社会转型的短板,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社会问题。二是努力实施“两个突破”,即突破城市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个二元结构,促进社会认同与融合,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凝心聚力。三是逐步实现“三个共享”,即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平等发展机遇。在创新上,中山将进一步破解城乡与城市两个二元结构,让所有中山建设者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进外来人员对中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康》:对于中山来说,接下来还有哪些城市建设管理的新举措和方向?
薛晓峰:建设幸福家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新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我们将以“修路、种树、治水、抓项目、筑平台”为重要抓手,擦亮伟人故里品牌,以良好环境吸引高端资源集聚。一是实施“交通先行再先行,公交优先再优先”发展战略;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种树、种好树、种大树;三是以开通“岐江夜游”为动力,推动岐江河综合治理;四是全市共打一张“中山牌”,合力引进强优项目;五是把握辛亥革命百年际遇,整合孙中山故里和东部沿海资源,规划建设“翠亨新区”,加快建设可以支撑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