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艺术品价格跌落,是“割肉”还是“换筹”?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zh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彬的《十八应真图》以1.69亿元成交,齐白石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以9520万元落槌……”,成为古代、近现代书画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独一无二的兴奋点。
  相比之下,曾经扛起拍卖市场先锋旗帜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却深度失宠——在北京瀚海、中国嘉德等几个大型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当代艺术“F4”——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集体“失语”。而当代艺术界另一明星画家曾梵志的作品《面具》虽然最终成交,只是,这一在前年拍出1344万元高价的作品,最新的价格是750万元,缩水超过四成。
  据统计,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下跌了约60%。自2005年以“走楼梯”的速度被推向市场巅峰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以“坐电梯”的速度下滑至4年前的水平。当多数人将当代艺术的“衰落”归结于国际资本的离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时,也有专家提出,当代艺术品本身20年不变的“执著”——“大家都在做很像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也是当代艺术市场步入严冬的内在原因。如果把作品看成是筹码,对于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来说,“割肉”还是“换筹”,这是个问题!
  
  当代艺术要关注当代
  
  艺术是跟着历史语境走的, “50后”、“60后”画的是“文革”等带有政治色彩的题材,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70后”、“80后”’为什么也在画“文革”。我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感到困惑。
  在与许多国外评论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品虽然在市场上一度火爆,但它的整体形象其实并不好。“伤痕”美术热了,大家赶紧跟着画;画“大脑袋”、“大嘴傻笑”的作品值钱了,成批的当代艺术创作充斥着空洞、呆傻的艺术符号。在世界范围内,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藏家很少,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更少。对于真正的藏家来说,收藏的目的是收藏一段历史,当代艺术扎堆表现的内容早已过时,失去了时代感和鲜明的冲击力。
  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当下现实生活。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从以前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来,把目光投到当下,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比如,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影响,基因工程给人心理带来的变化等,而不是那些程式化的“大批判”、“大脑袋”以及“大嘴傻笑”。
  
  “换筹”已在悄然进行
  
  目前5%的艺术品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95%的作品就要面临退市。尤其是当代艺术,也许有的作品有5年有效期,有的只有3年有效期,过了这个有效期就要退市。
  事实上,当代艺术的“换筹”早已在悄然进行。对于这样的“换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锐。据有关人士透露,现在,盯名气的人少了,看作品的人多了。有些大藏家开始关注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买有名头的艺术家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好像别人培育的桃子成熟后,我去摘了现成的,总感觉这件作品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那些我喜欢的年轻艺术家,则是通过我的筛选和挖掘,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起来,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藏家王女士对记者如是说,刚进入拍卖市场时,她也买过周春芽、喻红等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经过几年的市场历练,她发现挖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更有收藏乐趣。王女士说,那些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节节攀升,已经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换个收藏思路绝对是明智的。“比如,我喜欢张晓刚的作品,你800万元不卖给我,600万元不卖给我,400万元还不卖给我;这时候可能会出现王晓刚,李晓刚,我发现他们的画也不错,而且才100万元,我很可能就再不和你磨了,去买新艺术家的作品了。”
  
  完全替换仍需时日
  
  无法否认的是,“换筹”思路在界内是有争议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藏家余德耀说,虽然自己也不间断地关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力军仍以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为代表。在余先生看来,新筹码想要完全替换原有筹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被替换的只是跟在这些先锋艺术家后面的作品,艺术含量非常有限”。
  当代艺术的“换筹”不可避免要受中国艺坛两大顽疾羁绊:一是市场统领一切,艺术家跟着市场跑,做展览只是为了卖画,将来的人们回溯这段美术史时会写,“这段时期不做艺术,专做买卖……”;二是一些年轻艺术家还没成型就被画廊拔苗助长,打磨成成功艺术家的模仿者,失去了原创性。这两点直接破坏了艺术创作的良好生态。
其他文献
《2012》与玛雅文明  自从有了灾难片这个片种以来,电影导演便热衷于在银幕上毁灭——小到炸毁一辆车,大到毁灭一个星球……在这些肾上腺素分泌过剩的破坏狂中间,《201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灾难题材的电影,一般能够带给我们反思,从90年代的《龙卷风暴》等片,到21世纪的《后天》《地球停转之日》《预见未来》《先知》等片,再到近期上映的《2012》,坐在电影院欣赏了这部灾难片,
期刊
建国大业  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   Rise of Cobra  地区: 中国  类别: 剧情 / 历史  导演: 韩三平 Sanping Han  黄建新 Jianxin Huang   主演: 唐国强 Tang Guoqiang  张国立 Guoli Zhang  许晴 Qing Xu     剧情  作为建国60周年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由编剧王兴东
期刊
每年,我们作为普通观众在网上能查到的国产电影总数,大概在300至400部,这对一个国家来说不算多,对个体观影者却是个庞大的数字。刨去像《赤壁》、《梅兰芳》这样能成为“事件”的电影,又刨去一些不太叫座的获奖电影,绝大多数电影的名字我们都没有听说过,他们何去何从,靠什么来收回成本,实在不敢妄加猜测。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观众,我只能在近来看过的中国国产电影中,挑选五部让我能有感而发而不是牵强评论的作品——
期刊
春节美(外一首)  □文/刘玉广  懂事的时候就觉得春节美  家家户户笑声飞  门上贴着大红春联  鞭炮劈里啪拉脆  晚辈要给长辈磕个头  长辈要给晚辈“压个岁”  男女老少乐通宵  祝福声声贺新岁    长大后更觉得春节美  归心似箭往回飞  想和亲人说说心里话  年夜的水饺吃着最有味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欢庆和谐家庭的大福大贵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期盼幸福安康年年岁岁    还是家好
期刊
周纪永(Kenneth Chau)是出生于美国的华裔青年,曾游学于巴黎,毕业于纽约著名的帕森艺术与设计学院。今年才24岁的他,风华正茂。纽约、香港两地交替的生活经历,给了他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特定空间。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周纪永已在纽约和上海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展,多关注于性别的差异和两性的平衡。他通常把自己作为模特,打扮成他想象空间里的各种男女角色,再通过自拍成影像作品。这次受邀与北京1号地艺术中心
期刊
春节妆面  新的一年来到了,新年都要有一个新的形象。为此,特意为大家设计一款春节妆面。  首先,我这个妆面的眼妆是整个妆面的特点。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要是化好了,这个妆就等于完成了一半。我的眼影部分是在眼睛上化一个小烟熏,小烟熏有一种西方的美。再在小烟熏眼尾的结构色上加些中国红,再向外推开,就有中国喜庆的色彩,加上一对浓密的眼睫毛,使眼睛更加炯炯有神。在假睫毛的根部化上一条加长的眼线,就有中
期刊
11月23日,是莫扎特的著名三大歌剧之一《魔笛》在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很庆幸这次没与它擦肩而过,真正意义上体验了莫扎特的歌剧魅力。我想很多慕名来观赏《魔笛》的观众,与其说为了《魔笛》而来,不如说是为了莫扎特而来。在这个艺术也开始充满浮躁气息的商业时代,更多的人开始倾听莫扎特那种天使般的咏叹调,以暂时摆脱甚至逃避喧嚣闹腾的现实生活。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唯物主义美学家乔治·桑塔耶娜曾说,审美的欣赏
期刊
时间:去年12月16日晚  地点: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  关键词:From zero to hero,颁奖盛典  人物:主持人吴大维、音乐人张亚东、福娃设计者陈楠、韩国NCsoft“永恒之塔”意主脑许永旭等。  情景再现:整个剧场划分成四个区域:艺术区以街头涂鸦为主题;游戏区是华丽的真人cosplay;时尚区在现场架设起了走秀天桥;音乐区则设置了巨大的躺入式母体音箱,意在还原生命最初的音乐
期刊
最近,湖南卫视称要翻拍12年前的《还珠格格》,江苏卫视称要重拍海岩的三部曲《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永不瞑目》,浙江卫视放风称,要翻拍韩剧《我的野蛮女友》、《歌舞青春》等。为什么翻拍一直都是高温不减?翻拍现状如何?翻拍的困惑何在?面对观众的质疑,翻拍的前景如何?怎样的翻拍才能推陈出新,让观众叫好又叫座?    翻拍现状  从去年即将开拍的剧目简介看,翻拍的局势不太乐观,因为翻拍在一
期刊
壁画这个从来都被视为“小画种”的“大体量”艺术,在当今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境遇中,是否已经沦为建筑的附庸?换言之,壁画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建筑的关系,切实发挥自己作为公共艺术的特质?   名词“壁画”与动词“画壁”的转换之间,表明了壁画不同于架上艺术的特殊性质:它保持了绘画的二维性,又离不开墙壁这个界面,在建筑空间中取得整体效果。从公共艺术这一属性出发,以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的作品来说,我们通常都是从画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