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知识含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快慢、舒缓、张弛,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样,具有内在的、高低起伏和强弱变化的节奏感。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节奏感,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教师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题材、课题类型等,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同时充分考虑到初中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调整教学节奏。
一、语言节奏
1 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要通俗易懂、准确、精炼外,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根据初中生的语速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快时亦清晰,慢时也紧凑;讲话的语调应高低起伏,突出某一问题时,可重音强调或变换语气声调;阐述完成时,语气要庄重、严肃、铿锵有力;表现宁静优美或者沉郁悲哀等基调时,语言节奏要慢。
整齐的句子激越,散句子舒缓;短句子激越,长句子舒缓。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使用长短句和排比句,附以多种修辞手法,调节语言节奏。
2 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情感、强化师生联系的工具。适度运用体态语言,能调节课堂节奏,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作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犹豫时,老师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微微的颔首,都能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迅速地传递给学生。
二、内容节奏
1 突出重点,难易相间
每节语文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我们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眉毛胡须一把抓。有的教师唯恐讲授知识技能时有所遗漏,所以不分主次,使整堂课平平淡淡。安排的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重点部分详讲,浓墨重彩;非重点部分略讲,轻描淡写。难点部分详讲,或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精心点拨,有的放矢;容易懂的部分略讲,或者让学生自学感悟,做到难易相间。
例如,学习《背影》一文,“南京送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时,紧紧抓住描写父亲背影的词语,深入分析,重锤敲击,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其余内容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至于课文的字词、段落划分等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整理。
2 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白居易赞赏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巧的诗句,正因为“大弦”与“小弦”的音色特点相异,“大弦”与“小弦”交错使用才让人销魂与陶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内容安排上也要有“密”有“疏”,疏密结合,营造波澜起伏、层层推进的气势。若内容过于松散,则学生情绪会松弛,注意力容易分散,若内容密度太大,则学生精神会由于长时间紧张而疲劳,事倍功半。张弛有度,疏密相间,才能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更好地接受信息。教学中,讲授、讨论、思考、提问、练习、课件演示等各种推进手段要灵活运用。
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笔者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引入新课,绘声绘色地介绍“看云识天气”方面的经验,学生对笔者“渊博”的学识、精彩的描述能力羡慕不已。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组织学生阅读。阅读时变换不同的形式,同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就学生的反馈进行拓展与延伸,将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和互相释疑。
三、情感和思维节奏
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起潮落。学生的思维、情感也应起伏有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就可使文章的内在情感得到充分外现,使学生在感情的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合理安排思维的“张”与“弛”,创设教学高潮,使教学过程形成节奏,以增强感染力。有时采用比赛、抢答等活动形式和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有时运用游戏、故事、歌谣等活动形式和使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总之,要做到“张”与“驰”交互有致、有度,才会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韵律美。
四、动静节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有动也有静。学习活动中,思考、朗读、叙述、回答、讨论、操作等都需要学生“动起来”,即动脑、动手、动口;默读、沉思、倾听等都需要学生“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动起来,在多种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在朗读、讨论、比赛、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静下来,有利于加强思维的深度,扩大思维的广度,在默读和思考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倾听不同的声音完善自己,并在宁静的思考下,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更加完整、准确地陈述出来,形成心灵交融、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学生活动须动静相宜。
教师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题材、课题类型等,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同时充分考虑到初中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调整教学节奏。
一、语言节奏
1 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要通俗易懂、准确、精炼外,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根据初中生的语速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快时亦清晰,慢时也紧凑;讲话的语调应高低起伏,突出某一问题时,可重音强调或变换语气声调;阐述完成时,语气要庄重、严肃、铿锵有力;表现宁静优美或者沉郁悲哀等基调时,语言节奏要慢。
整齐的句子激越,散句子舒缓;短句子激越,长句子舒缓。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使用长短句和排比句,附以多种修辞手法,调节语言节奏。
2 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情感、强化师生联系的工具。适度运用体态语言,能调节课堂节奏,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作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犹豫时,老师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微微的颔首,都能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迅速地传递给学生。
二、内容节奏
1 突出重点,难易相间
每节语文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我们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眉毛胡须一把抓。有的教师唯恐讲授知识技能时有所遗漏,所以不分主次,使整堂课平平淡淡。安排的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重点部分详讲,浓墨重彩;非重点部分略讲,轻描淡写。难点部分详讲,或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精心点拨,有的放矢;容易懂的部分略讲,或者让学生自学感悟,做到难易相间。
例如,学习《背影》一文,“南京送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时,紧紧抓住描写父亲背影的词语,深入分析,重锤敲击,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其余内容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至于课文的字词、段落划分等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整理。
2 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白居易赞赏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巧的诗句,正因为“大弦”与“小弦”的音色特点相异,“大弦”与“小弦”交错使用才让人销魂与陶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内容安排上也要有“密”有“疏”,疏密结合,营造波澜起伏、层层推进的气势。若内容过于松散,则学生情绪会松弛,注意力容易分散,若内容密度太大,则学生精神会由于长时间紧张而疲劳,事倍功半。张弛有度,疏密相间,才能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更好地接受信息。教学中,讲授、讨论、思考、提问、练习、课件演示等各种推进手段要灵活运用。
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笔者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引入新课,绘声绘色地介绍“看云识天气”方面的经验,学生对笔者“渊博”的学识、精彩的描述能力羡慕不已。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组织学生阅读。阅读时变换不同的形式,同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就学生的反馈进行拓展与延伸,将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和互相释疑。
三、情感和思维节奏
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起潮落。学生的思维、情感也应起伏有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就可使文章的内在情感得到充分外现,使学生在感情的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合理安排思维的“张”与“弛”,创设教学高潮,使教学过程形成节奏,以增强感染力。有时采用比赛、抢答等活动形式和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有时运用游戏、故事、歌谣等活动形式和使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总之,要做到“张”与“驰”交互有致、有度,才会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韵律美。
四、动静节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有动也有静。学习活动中,思考、朗读、叙述、回答、讨论、操作等都需要学生“动起来”,即动脑、动手、动口;默读、沉思、倾听等都需要学生“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动起来,在多种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在朗读、讨论、比赛、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静下来,有利于加强思维的深度,扩大思维的广度,在默读和思考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倾听不同的声音完善自己,并在宁静的思考下,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更加完整、准确地陈述出来,形成心灵交融、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学生活动须动静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