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中国国情特点,产学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努力,构建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15-01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学研合作科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就高职院校而言,侧重的是后者,通过高职教育中的“学”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产”或“研”的过程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丰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开展多种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项目导向、实境教学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认为,完全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是不现实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不应狭义理解为一定要在企业才能实施。因此,应更多考虑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创造企业生产实境,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改扩建了具备真实生产加工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场所的建设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兼顾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企业现场环境氛围,主要实训设备为行业企业广泛应用的真实设备。实训条件的改善为实施项目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工学交替、产学结合
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电子类企业生产特点与状况,我们构建了0.8(学校)+0.2(企业)+1.5(学校)+0.5(企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第一阶段(校内0.8)。在学生入学后的0.8学年内,在校内主要安排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在此期间,学生基本掌握了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了一般电子企业操作工的上岗资格,因此完全能够达到实习企业的岗位需求。
(2)第二阶段(企业0.2)。在第二学期后8周,安排学生到电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八周(0.2学年),主要进行生产一线操作实习。在此期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及职业素质,增强学习紧迫感,并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
(三)岗位对接、订单培养
从2004年开始,学院先后与沈阳东鹏电子有限公司、沈阳吉大软件公司、中铁十九工程局、广东东莞爱声电子厂、青岛软件园等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实施了不同形式的“订单式”培养。通过开展“订单”培养,使教师增加了企业实际经验,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特色。
(四) 企业资助,共同发展
2003年,我院接受了华为公司捐赠的价值10万余元的网络设备,建立了华为网络学院;2004年学院与全国知名的嵌入式产品研发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联建PHILIPS单片机实验室;2007年我院与广东爱声电子厂共建 “爱声实验室”;2008年我院接受了思科公司捐赠的价值20万元的思科网络设备,成立了思科网络学院。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五)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已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学院几年来,先后与企业共同进行电子式电能表的研制与生产,年创利润200多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展《汽车车门内饰板PVC革包覆自动生产线》辽阳市示范企业与高校科技合作项目,该生产线已经投产,2007年产值达到7100万元。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我院也获得了企业在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实现了校企双赢。
(六)自办实体,工学结合
在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辽宁信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4月1日揭匾成立。公司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会计、审计、验资、资产评估、咨询等业务;同时面向学院,服务会计电算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真账实做,使学生真实体验会计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拥有独立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联合基础薄弱,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企业数目偏少,多数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技术研发与技术培训的需求。
(四)辽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难以比肩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
(五)劳动力资源的富余,影响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良性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统筹与协调
在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增强其为企业(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明确大型国有企业实习接收义务
国家应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企业有义务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三)严格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政府应加强在持证上岗方面的监管,使企业更多招用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或与学校共同合作培训职工,达到良好的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两头热”,和谐双赢。
(四)强化服务,建立“双赢”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加速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成果、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15-01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学研合作科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就高职院校而言,侧重的是后者,通过高职教育中的“学”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产”或“研”的过程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丰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开展多种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项目导向、实境教学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认为,完全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是不现实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不应狭义理解为一定要在企业才能实施。因此,应更多考虑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创造企业生产实境,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改扩建了具备真实生产加工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场所的建设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兼顾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企业现场环境氛围,主要实训设备为行业企业广泛应用的真实设备。实训条件的改善为实施项目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工学交替、产学结合
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电子类企业生产特点与状况,我们构建了0.8(学校)+0.2(企业)+1.5(学校)+0.5(企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第一阶段(校内0.8)。在学生入学后的0.8学年内,在校内主要安排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在此期间,学生基本掌握了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了一般电子企业操作工的上岗资格,因此完全能够达到实习企业的岗位需求。
(2)第二阶段(企业0.2)。在第二学期后8周,安排学生到电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八周(0.2学年),主要进行生产一线操作实习。在此期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及职业素质,增强学习紧迫感,并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
(三)岗位对接、订单培养
从2004年开始,学院先后与沈阳东鹏电子有限公司、沈阳吉大软件公司、中铁十九工程局、广东东莞爱声电子厂、青岛软件园等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实施了不同形式的“订单式”培养。通过开展“订单”培养,使教师增加了企业实际经验,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特色。
(四) 企业资助,共同发展
2003年,我院接受了华为公司捐赠的价值10万余元的网络设备,建立了华为网络学院;2004年学院与全国知名的嵌入式产品研发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联建PHILIPS单片机实验室;2007年我院与广东爱声电子厂共建 “爱声实验室”;2008年我院接受了思科公司捐赠的价值20万元的思科网络设备,成立了思科网络学院。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五)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已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学院几年来,先后与企业共同进行电子式电能表的研制与生产,年创利润200多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展《汽车车门内饰板PVC革包覆自动生产线》辽阳市示范企业与高校科技合作项目,该生产线已经投产,2007年产值达到7100万元。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我院也获得了企业在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实现了校企双赢。
(六)自办实体,工学结合
在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辽宁信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4月1日揭匾成立。公司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会计、审计、验资、资产评估、咨询等业务;同时面向学院,服务会计电算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真账实做,使学生真实体验会计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拥有独立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联合基础薄弱,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企业数目偏少,多数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技术研发与技术培训的需求。
(四)辽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难以比肩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
(五)劳动力资源的富余,影响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良性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统筹与协调
在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增强其为企业(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明确大型国有企业实习接收义务
国家应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企业有义务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三)严格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政府应加强在持证上岗方面的监管,使企业更多招用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或与学校共同合作培训职工,达到良好的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两头热”,和谐双赢。
(四)强化服务,建立“双赢”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加速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成果、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