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目标正在由“关注知识的教学”转向“关注知识的应用”。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品德与社会,把品德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品德与社会,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然而在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品德与社会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品德与社会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本文将从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意义出发,提出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策略,为广大师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040-01
  品德与社会是源于生活的,同时生活中也是到处都充满着品德与社会,并且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现生活化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也不是简单的完全的回归现实生活,而是需要结合品德与社会知识点,并且能够联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在突出品德与社会的本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
  一、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师生关系要和谐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被看成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認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去倾听、去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2.教学内容要开放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行课程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认识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识系统开始运转。品德与社会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进生活激情去发现品德与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的品德与社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陪养学生多用品德与社会眼光看问题,多用品德与社会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品德与社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长期使用探讨式学式,学生还会认为品德与社会没有用吗?
  2.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的依据,也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不仅应该结合学校的书本上的教材,更应该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首先,教师可以积极的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纳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来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其次,教师要合理的整合生活化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品德与社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先后的问题,只有对二者进行合理的删除和重组才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的加工与重组。通过合理的筛选生活化的素材,然后对生活素材进行品德与社会化的加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
  3.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是充满着品德与社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现实生活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关。即使在教师看来,那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们可能很难明白这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这些生活素材的时候,学生们也可能不够理解这些。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的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熟悉学生们的现实的生活以及学生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多交流和沟通,贴近学生们的内心。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家长交流,这样也更能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通过这些,教师也能够提高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生活化的水平。
  4.教师要转变观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正如俗话所说:“正人先正己。”为了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师首先在要自己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在生活和学习上来引导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较高的修养和素质,不能当学生有了难题时,教师束手无策。同时,也不能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只有用打骂的方式解,而不能够理性的面对学生的过错。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候正确的分析情况,灵活的开展工作,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生活化的教学观,以及树立生活化的角色观,由此来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十分密切,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也成了教师们自觉实践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优异之处,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希望给小学品德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2]曹晓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文理导航旬刊,2015(2):95-96.
  [3]文方俊.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好家长,2017(21).
其他文献
一、言行评析题特点  言行评析题是指设置一个情境,给出材料,材料中给出一定的言行,要求学生对这些言行进行分析说明。试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回答时要求角度全面,思维辩证。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究竟该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思考得累了,便羡慕那种率意而为、一蹴而就的感觉.rn仔细想想,这怎么选择得了,就如同达芬奇出手就透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意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对于英语教学的改革已从传统的机械教学向分层教学模式转变。本文首先对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分层教学是改善传统教学弊端的新的教学模式。其次总结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针对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分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
刚从家庭走出来的小班幼儿,大部分口语表达能力都较差,说话时语句不完整,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特别是在教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往往答非所问,必须通过老师的猜测、追问、引导才
摘 要 线描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独特方式,以线为主,点、面为辅,并且以审美教育为重点,引导小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并且获得审美感受,启发创新思维,其教学贯穿整个小学美术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线描画作品,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绘画形式;在实践指导中掌握线描方法,在实践指导中掌握线描方法;在鼓励中,激发学生线描画学习信心并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成果展评,提高学生线描画审美能力都是有效实施小学美术线描
期刊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关键。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综合性和配套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整体部署,周密安排,统筹协调 The reform of the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目标,文章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从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
不久前,在2019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被不断提及.在现阶段经济发展中,供给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