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小学生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真分析能力。本论文主要探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力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基本能力。初等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打好学习基础,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教学模式变化
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主战场”,如何运用这40分钟的课余时间,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这种“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激发了教育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出现。小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好奇”“好动”“活跃”,但稍显低下的能力,体现在数学上就是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数学思维上的问题。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放在课堂上,高效率的听课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举例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描述“加”与“减”两个概念,使学生能理解概念,然后再以漫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便能在比较活跃的情境下对基础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口述教学,有更直观而高效的概念传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学童对于游戏的热情是成年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对无聊的事物有着近乎天生的抵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让老师们难以抓取他们的心理,久而久之,大多数教师也只能选择传统的课堂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在一定的限度内顺应学生的心理,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
对于数学这类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可以说有一些先天优势。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既有其基本的一面,同时又有着极其鲜明的对错之分,计算能力这一环更可以说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按一定频率进行计算的“竞赛”,总共有50题,限定供学生计算的时间,到了时间后将卷子交换批改,然后选出前10名,可以给一些小文具作为奖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出于本能的“求胜心”努力计算,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其心理的集中程度是非常高的,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气氛也能在游戏与竞赛的影响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三、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的,而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更好的发展。它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下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俗话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计算能力除了对数字“敏感”这一天分外,更需要日复一日的操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能力有稳步提升。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需要贯彻的一大理念就是“持久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天可在课堂上做1分钟10个小题的“速算”,让学生能在每天的小练习中保持自己的“题感”,在每天的作业中,作者将布置50道计算题,通过家长监督检查,让学生在每天的小练习中,通过家长监督检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己的“题感”。
四、培養学生的验算意识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学生经常会因自身的不够集中而出现各种问题。如在计算过程中急切地追求速度,就容易忽视计算的准确性。这种情况下,极高的错错率对心理尚弱的小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极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惰性和厌倦心理。因此,在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验算”这一计算过程的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举例来说,在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计算题目用“计算与验算”作为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逐渐学会通过“验算”这一途径,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自查”,从而降低错误率,提高计算效率。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对自己给出的结果反复思考的习惯和思维,逐渐形成的谨慎的性格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抛弃自己原本的浮躁心理,更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面对。
结论
初等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教师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更要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黎裕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1(19):58-59.
[2]任守芳.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计算能力的提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26):215.
[3]常红燕.展思维风采,显口算魅力——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第二课堂(D),2021(06):13-14.
[4]吴永华.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型——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说起[J].新课程导学,2021(16):52-53.
[5]叶桂静.实施教学创新,提升计算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创新探析[J].学苑教育,2021(06):17-18.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力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基本能力。初等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打好学习基础,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教学模式变化
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主战场”,如何运用这40分钟的课余时间,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这种“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激发了教育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出现。小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好奇”“好动”“活跃”,但稍显低下的能力,体现在数学上就是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数学思维上的问题。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放在课堂上,高效率的听课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举例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描述“加”与“减”两个概念,使学生能理解概念,然后再以漫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便能在比较活跃的情境下对基础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口述教学,有更直观而高效的概念传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学童对于游戏的热情是成年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对无聊的事物有着近乎天生的抵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让老师们难以抓取他们的心理,久而久之,大多数教师也只能选择传统的课堂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在一定的限度内顺应学生的心理,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
对于数学这类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可以说有一些先天优势。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既有其基本的一面,同时又有着极其鲜明的对错之分,计算能力这一环更可以说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按一定频率进行计算的“竞赛”,总共有50题,限定供学生计算的时间,到了时间后将卷子交换批改,然后选出前10名,可以给一些小文具作为奖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出于本能的“求胜心”努力计算,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其心理的集中程度是非常高的,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气氛也能在游戏与竞赛的影响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三、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的,而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更好的发展。它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下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俗话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计算能力除了对数字“敏感”这一天分外,更需要日复一日的操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能力有稳步提升。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需要贯彻的一大理念就是“持久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天可在课堂上做1分钟10个小题的“速算”,让学生能在每天的小练习中保持自己的“题感”,在每天的作业中,作者将布置50道计算题,通过家长监督检查,让学生在每天的小练习中,通过家长监督检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己的“题感”。
四、培養学生的验算意识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学生经常会因自身的不够集中而出现各种问题。如在计算过程中急切地追求速度,就容易忽视计算的准确性。这种情况下,极高的错错率对心理尚弱的小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极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惰性和厌倦心理。因此,在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验算”这一计算过程的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举例来说,在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计算题目用“计算与验算”作为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逐渐学会通过“验算”这一途径,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自查”,从而降低错误率,提高计算效率。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对自己给出的结果反复思考的习惯和思维,逐渐形成的谨慎的性格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抛弃自己原本的浮躁心理,更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面对。
结论
初等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教师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更要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黎裕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1(19):58-59.
[2]任守芳.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计算能力的提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26):215.
[3]常红燕.展思维风采,显口算魅力——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第二课堂(D),2021(06):13-14.
[4]吴永华.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型——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说起[J].新课程导学,2021(16):52-53.
[5]叶桂静.实施教学创新,提升计算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创新探析[J].学苑教育,2021(06):17-18.